《别把自己不当人——再谈儒学文化真相》
第1节

作者: 马红光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6-18 17:12:00
  儒学文化在中国影响深远,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多多少少都要受到儒学思想的影响,包括笔者在内。谈起中国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儒学文化,这当然与中国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推崇是分不开的,也和儒学本身的欺骗性有很大关系。儒学,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了。
  儒学文化虽然影响巨大,但关于儒家文化的是非之辩,从其诞生到现在,却一直没有停过。从儒墨之争到儒法之争,从独尊儒术到打倒孔家店,从举国批孔到孔子学院开遍全球,儒家思想几经沉浮,批儒和倒儒的力量此消彼长,你退我进,争斗可谓激烈。总体而言,挺儒派是占上风的,批儒派是占下风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据历史记载,批儒派被杀被抓的都是有名有姓的,远有少正卯,近有几人帮;而挺儒派么,你见过有挺儒派被抓被杀的吗?别说“坑儒”啊,如果你详读史记,就会发现被坑埋的四百多儒生都是空穴来风、没名没姓的,有名有姓的都逃掉了。

  虽然挺儒派在历次斗争中占据了上风,但我们能因此就说儒学思想是好的吗?当然不能。笔者认为,对于儒家思想,不能用简单的好坏来评判,因为好或者坏,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吵来吵去,污言秽语满天飞,肢体语言遍天涯,也不会有一个结果出来。
  有人说了,楼主你不是废话嘛,既然儒学不能评判好坏,你开这个帖子干吗呢?
  恩,我开这个帖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明儒学思想的好坏,而是为了说明儒学思想的本质真相,供大家选择。你如果追求的是一个自由奔放、潇洒坦荡的人生,请你选择唾弃儒学;你如果追求的是一个虚伪愚昧、苟且偷生的人生,请你选择相信儒学。
  日期:2012-06-18 17:44:42
  一、人的本性:趋利避害
  在讨论儒学前,我们必须先要搞清楚人性,因为对人性的认识,是一切社会学说的出发点和根基。因此,搞清楚人的本性,是认清儒学文化真相的一个重要前提。
  日期:2012-06-18 18:08:04
  对人性最著名的论断,是孟子的性善论。其名言有: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这段话初读,似乎有道理,但仔细揣摩,问题大了。仁、义、礼、智四常中,除了“仁”血缘关系是与生俱来的以外,其他三个“义、礼、智”都是人为制定的规矩,这些东西,非学习而不能掌握,人刚一生下来,话都不会说,如何能具有义、礼、智呢?
  然后单说恻隐之心。我们有恻隐的时候,但是,恻隐的前提是恻隐对象不能侵犯我的利益。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小孩抢玩具,一个小孩抢不过,另一个小孩哭了,拿到玩具的这个孩子,会恻隐哭泣的这个孩子吗?
  再举个例子,当日本、印尼、美国爆发地震、海啸、飓风时,有多少中国人在幸灾乐祸呢?恻隐之心到哪里去了呢?
  因此,性善说是不符合人类生活常识的。
  日期:2012-06-18 20:55:21

  《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孟子举例子说,有人看到小孩有掉到井里的危险,就去救这个这个小孩,是因为他有恻隐之心,而不是为了讨好小孩父母,不是为了在乡亲朋友中间赢得赞誉,也不是因为害怕落下见死不救的坏名声。
  笔者认为,孟子对人们救孩子的动机揣测有误。人们救这个小孩,是因为举手之劳,对自己并没有损失或伤害。如果救这个小孩会带来危险,比如这个小孩掉到深河里了,而围观人员不识水性,人们还会去救吗?
  我们做个假设,如果你看到一头饿狼快要掉到井里了,你会去救它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你前面救了它,后面它就可能吃了你,对自己有危险的事情,人们是不会做的。
  由此,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而无所谓善恶。对同一个人来讲,凡是对他有利的事情,他都认为是善的;凡是对他不利的事情,他都认为是恶的。对同一件事情来讲,从这件事情中得到利益的人,就认为这件事是善的;而在这件事情中利益受损的人,就认为这件事是恶的。

  人们喜欢对自己有利的行为,而远离对自己有害的事情,人们判断是非善恶的最根本出发点就是自身的利害关系。
  日期:2012-06-18 21:36:22
  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长期以来被很多人当做贬义词句来看待,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下,这句话真实概括了人类的现实。
  首先,天地创造出万千生命的同时,也就赋予了生命生存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天经地义的,生命如果放弃了这项权利,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为天地所不容,人也一样。
  其次,生命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做基础的,得不到物质支持,生命只有死路一条。人不吃食物,就会被饿死;人不喝水,就会被渴死;冬天人如果不到暖和的地方住,会被冻死;夏天人如果不到凉爽的地方住,会被热死,凡此总总。

  第三,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物质是有限的,不同物种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争夺物质的冲突不可避免,在冲突面前,失去物质的一方必然消亡,得到物质的一方才能存在。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生存过程的记载,而人类的战争史,就是一部人类争夺物质过程的记载,胜的一方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失败一方要么生存空间被压缩,要么彻底从天地间消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万物不仁,为己而存,不为己而灭。生存,是每一个人天赋的权利,为自己争取物质,是生存下去的根本途径。
  日期:2012-06-18 21:52:37
  三、什么是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