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人袁世凯——辛亥百年,世事新说》
第38节

作者: 临川之笔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18 23:26:46

  中国病人袁世凯 70
  带路党并未死绝。金玉均等残余势力日夜盼望着东山再起,见闵妃联俄拒清的意图越来越明显,一帮人如蚁附膻,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
  亲华派由于大院君归国,也凝聚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以金允植和闵泳翊为代表,朝中遍布着袁世凯的眼线。
  金玉均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经常在想:你说,袁世凯他爸妈当年把那十分钟用来散步该多好。
  不喜欢袁世凯的人多了去了,金玉均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远的不说,各国的驻朝公使就都不喜欢大头。在他们看来,袁世凯不过是一中国派来的公使,结果搞得自己飞扬跋扈得像个“监国”。

  洋人看袁世凯不爽,袁世凯看洋人更不爽。
  在大头看来,要不是这帮洋人整天在汉城晃来晃去,给他一千人马,把朝鲜收为郡县不过是举手之劳。倘若真能出此奇兵立此奇功,则又离他的理想进了一大步。
  挑起战端也不怕,仗打得越多才升得越快,不冒险如何赢得更多?毕竟看过的兵书已车载斗量,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当然,决定权在李鸿章手上。李鸿章又不亡清,也不需要用“不世之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只希望袁世凯能积极推行自己的“控制论”,即对朝鲜政治上干预,外交上监控,财政上扼制。

  取其高者得其中。正因为袁世凯想要一整块饼,而李鸿章只要半块,所以前者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在带路党的鼓荡下,李熙频繁秘会俄国公使韦贝,说朝鲜不日将独立,要求军事保护。
  韦贝迟疑未许,说朝鲜近中远俄,动起兵来俄国占不了先机,容他三思再定。
  正逢闵泳翊回宫,李熙便找他商量决断此事。这一举动充分暴露了李熙的智商在平均线以下。
  闵泳翊假装赞同,敷衍了几句,一出门就跑去报告袁世凯。
  袁世凯深感事态严重。之前的换约只是通商条约,而现在直接准备驱虎吞狼了。他一方面嘱咐闵泳翊搜集证据,尤其是文字密约,一方面急电北洋,在略表危局后献策,说只要其引俄主张暴露,中国就派水师迅速东渡,废了这个昏君(原话),另立贤者(大院君)。

日期:2011-09-19 12:50:15

  中国病人袁世凯 71
  李鸿章的应对措施是三条:
  1.袁世凯同大院君筹商计议,随时准备帮助其接管朝政;

  2.上奏总署获得首肯后命丁汝昌率北洋舰船赴朝鲜近海巡视,一俟袁世凯抓到李熙联俄的铁证,便下令登陆;
  3.命驻日公使徐承祖知照日本外务省。
  小旋风袁世凯的特点是快,不待上命就行动起来。
  俄使韦贝,比较点背,给国内发电报时发现电线损坏未能发出。袁世凯大眼珠一转,马上找到邮政局的报务员,告其:以后凡是俄国人发电报,均以电线没修好对之。
  大头怀疑韦贝发的就是朝俄密约,为抓住证据,敦促闵泳翊去宫里盗出密件。结果密件没找到,倒找着了一封署名领议政大臣沈舜泽致韦贝的密函,大意是要求军事保护。
  当然你会问,沈舜泽不是亲华派吗,怎么也勾搭上俄国人了?
  因为这封密函根本就是假的。
  英国人在风闻了李熙准备投靠俄国的传言后,为了进一步离间中俄,伪造了这封密函。
  蒙在鼓里的袁世凯一边火速电告北洋,一边设宴邀请朝鲜军政大员,席间出示密函,威胁说北洋水师不日即到,何去何从,你们自己掂量。
  随后又进宫面见国王,要求其“索还文约,查办小人”,不然天朝将兴兵问罪。
  一连数日,沈舜泽穿梭往返于王宫和袁府,反复解释实无此事。袁世凯就是不信,拍桌子瞪眼,把这个年长他35岁的老陈训得悚惧交加。

  李熙无奈,只好将一干主张联俄的大臣免职。但密约一事系子虚乌有,李熙死活不认,形成僵局。
  袁世凯认为,李熙纯属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遂接连致电李鸿章,请求速派钦差率兵查办。更激进地建议说,要是给自己五百士兵,必可废黜国王擒拿群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