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第56节

作者: 日月重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02 10:35:48

  终篇 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1)
  其实,本书包含了两条主线,一个是历朝历代都有太宗,他们的故事接起来就行了;一个是各位太宗塑造的不同国家结构。
  首先我们还是回顾一下有幸登场的各篇主角。在以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讲完他们的故事后,也有必要拉到一起做个谢幕。其实我知道,有人已经按捺不住:“给他们排个名,评一评谁是我们中华帝国的最佳太宗吧!”
  商太宗:
  小兄弟,怎么第一个就是你?说真的,你没被人砍死已经够幸运了,你是不是觉得这么好的运气还可以延续到评优?我建议你还是到下年级重修下概率论吧。
  秦二世:
  有点冤枉的小悲剧。说真的,不少人把一些不该他负的责任也栽到了他头上,我们应该在传统印象的基础上大幅提高对他的评价。当然,即便如此,他的排名应该仍然是倒数几位。

  汉文帝:
  “三大贤主”中唯一一位太宗,给人感觉虽然不错,但又略显平庸,主要是吃了没打大仗的亏,也缺了点亦正亦邪的个性来塑造文艺效果。尽管他的威名或许比不上后面某些人,但恶名更比不上。其实后世称赞或诫勉当朝皇帝,最爱以汉文帝为标杆,正是因为他没什么明显缺陷。你把皇上比作唐太宗吧,皇上想:“你暗示我得位不正,还贪慕虚荣?”比作宋太宗吧,他想:“你又暗示我得位不正,还打得一手烂仗?”比作明太宗吧,他又想:“你还在暗示我得位不正?还……还性功能不全?小样儿要不要来试一下!”所以,比作汉文帝就最合适。

  魏文帝:
  历史上形象尚可,主要是很多人把篡汉的恶名错扣在了他爹头上,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被他弟弟掩盖了不少。
  蜀后主:
  阿斗,把自己扶起来去找罗贯中索讨名誉损失费呀!
  吴大帝:

  生子当如孙仲谋!尽管很难算正统政权,但孙权本人无疑是二世祖的一个标杆。
  晋太宗:
  这个我得认真解释一下,之所以要让这位山寨货在本书占有一席之地决不是为了凑数,而是为了让你明白:人多了难免有南郭先生,再规范的体系也难免有漏洞,我们要做的并非妄图创造一个完美的体系,而是不断总结完善,以更大的概率避免这些漏洞。看了晋太宗这个未能避免的小概率误差事件,希望你能悟得管理学的这层境界。
  宇文护:
  好,我把最佳太宗颁给你,你敢来领奖吗?其他候选人都是皇帝,对,就是你专门杀的那种。

  隋文帝:
  其实他的影响似乎比汉文帝更加深远,他带领中华帝国走过了进入中国特色封建社会后最重要的瓶颈,他调整的框架似乎至今仍然适用。但他个人的缺陷确实又是太明显了,子嗣问题尤为令人诟病。关键是最佳太宗如果出在一个二世而亡的朝代,就好比超级女生的冠军却是一个纯爷们儿那样别扭。
  唐太宗:
  这位选手,麻烦你把嘴从我的丨乳丨头上移开。你看,我只有两个丨乳丨头,不是你老爸,不要吮了。
  唐太宗个人功业奇伟,青史风采惊人,但又为历史的发展作了多少正面贡献呢?透支资源换来的表面繁荣能让人热血沸腾一时,又岂是可持续发展之道?当然,作者对唐朝这个朝代的态度极不客观。大家注意没有,本书中唐朝有两位皇帝入选。尽管是后唐,但东汉、南宋都没享受到这种待遇啊!可见对唐朝有严重偏向,所以大家将作者对唐太宗的评价再调低一点,才更接近客观真实。

  朱友珪:
  你先去找欧阳修解决一篇本纪再说吧。
  唐明宗:
  五代唯一的明君,其实我很欣赏,但如果把奖状发给你,反正你也不认识上面的字,还是留给别人吧。

  晋出帝:
  孙子,这本书里面再没有比你更丢脸的主角啦!
  汉隐帝:
  好吧,我收回上面那句话。汉隐帝成为一章主角为不少读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痛苦的根源在于你明知这个人和晋出帝一样,原本可以在免费的笑话网站上看他当喜剧演员,现在却不得不花钱买这本书来看他当太宗。
  周世宗:
  宋人吹捧的两大偶像中的另一位,他用行动告诉世人一个道理:急流勇退是保持良好形象的妙方。当然,皇帝急流勇退的方式一般只有一个——去死。这又稍微惨了点。
  宋太宗:
  作者:光义,你知道吗?在这本书里,再没人比你打起仗来更像是一坨狗屎。
  宋太宗:要知道,我的长处不是冲锋陷阵,而是设计科学的阵型。

  作者:可你设计的阵型也很像一坨狗屎。
  宋太宗:要知道,我的长处不是打仗,而是构建科学的文官政府。
  作者:宋太宗的贡献其实很伟大,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和文官政府正是在他手中成型,他的王朝更奠定了中华(汉)民族的民族性格,这个成就怎么吹捧都不过分。但我们也不能在他成串的败绩面前装瞎子,最主要是我不希望看到休哥、斜轸等一干八十余人纷纷跳将出来,捶着胸肌大叫:“偶耶!老子当年曾经在战场上踢爆过你们最佳太宗的屁股!”
  辽太宗:
  很多人拿帝羓当笑柄,这可以说相当无聊——尽管这其中也包括我。其实辽太宗非常不错,辽帝国是史上唯一一个真正成功锻造成汉式帝国的游牧部族,这个成就非常伟大,也符合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尽管死得很丢脸,但他比那些一生不败的嗜血狂人伟大得多!

  夏太宗:
  和辽太宗恰恰相反,夏太宗是把本来可以成为国家公民的党项族人民强行变回了部落民,目的只是为了保住自家的一份私业。当然,这些部民愿意接受他的统治,也说明大规模推广平行化公民社会不可能一蹴而就,是有条件,有步骤的。
  金太宗:
  一个神奇的人,神奇的民族,神奇的国度,如阿波罗13号那样耀眼,但立刻又消失了。如果按金太祖的国策走下去,或许东亚会多一个文明国度,但金太宗却想把整个东亚文明报销,结果玉石俱焚。
  元太宗:
  上帝之鞭因你而找到极限,你的伟大有多少诗人咏叹!但诚实的说,以上四位离本书的主线都比较远,就不多讲了。
  明太宗:
  际天极地,罔不臣妾!若以个人功业的绝对高程论,恐怕全人类至今也无人能与明太宗比肩!但很显然,他只是站在了他爹这个超级巨人的肩上,相对高程也不过如此。当然,明太宗作为人类从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转变最重要的一位军事家,并开启了伟大的大航海时代,地位不可磨灭。然而他的个人素养又实在难堪了点。如果拉通宋明六百年来看,明太宗无疑是34位帝王中文化素质最差的一个——比宋末那两个幼童都不如。其实你看看全书哪篇最长就可以猜到我私下最欣赏哪位太宗,但如果强要选他作最佳太宗,就好比考察干部时,十几位一甲进士可供选择,你偏要去选一个秀才,这在有舆论监督的文明时代是毫无可能的。另外,朱老四还有着严重的道德缺陷——不论此事前因后果,篡贼终归是篡贼,道德不托客观理由。至于明朝形成的一套规范成熟的公共管理体系,并且成为一个超级帝国,其实跟朱老四关系并不是很大,换个人来也差不多。

  清太宗:
  客观的说,他的智慧修养和胸襟见识整本书无人能及,他简直就是汉文帝的气度、隋文帝的境界、宋太宗的文治、明太宗的武功完美结合的怪物,他后代“写史”的水平更比唐太宗强上百倍。然而,他的王朝却不在本书所说的主线之上,甚至可以说是专门来打断这条主线的。所以,论个人,皇太极是全书第一牛人,绝无争议;但论公共,清太宗,不能参加中华帝国最佳太宗的评选。希望您能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理解这层意义。

  那么,综合评价,我们中华帝国的最佳太宗就是——汉文帝!
  当然,这仅是个人观点,您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事实上,选择汉文帝也让我有点遗憾,因为在我的概念中,中华帝国的主流王朝——汉、唐、宋、明是愈发完善,益趋至治,但李老二、赵老三、朱老四的毛病却一个比一个多,我确实没办法把他们排在汉文帝前面。当然,这也是因为宋仁宗、宋高宗、明太祖、明孝宗没有参与本次评比,中国皇帝的素质总体而言还是呈上升趋势的,不能把最佳太宗的概念扩大为最佳皇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