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第55节

作者: 日月重开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终于突破了明思宗的底线,这个黑锅背不下去了,他下令将袁崇焕下狱。这时更大的奇迹发生了,唯一可以仰仗的袁督师下狱了,皇太极反而撤军了!那关宁铁骑赶紧从背后追击金军呀?但这时关宁铁骑又像来的时候一样,冲到了金军前面。辽东总兵祖大寿怒吼:“你们居然把这么忠义的袁督师抓了?不跟你们玩儿了!”率关宁铁骑猛冲到山海关,从关内攻破了此关。你没有看错——从关内攻破了山海关!本来山海关大量驻军正在筹划断皇太极后路,被祖大寿突然冲乱,皇太极从容带兵出关,回头说:“谢谢,我走啦,再见。”

  带进来还负责带出去?你这个团还是双飞?你袁崇焕这次嘴再大怕也是说不清了。经过八个月漫长审讯,朝廷终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罪名处以碟刑,传首九边。你“五年平辽”,第二年就平到北京城下?北京市民又何曾见过敌军打到皇城根下的场面?行刑时市民拥塞刑场,付钱买袁崇焕的肉片生吃,可见民愤之大,古今罕见!当然,这种死法比岳飞更惨,所以袁督师的冤屈比岳武穆更大,更加震撼心灵!而杀他的明思宗、群臣,包括买他刺身吃的百姓,你们居然这样对待这么伟大的一个英雄,你们良心大大的坏了!直到今天,还有无数小说、网文甚至论文在为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鸣冤洒泪,造就了无数袁督师的拥趸——老实说我也曾是其中一个——而且还是很热血的那种,经常半夜梦见含冤而死的袁督师都会哭醒。我甚至准备为他写点什么,这时我才发现我居然还没有读过相关的正史,这么多年来看的都是些现代文,于是赶紧补补课,这一补很多东西都豁然开朗了。

  其实袁崇焕这人本不复杂,只要稍微读一丁点正史——哪怕是一丁点就很容易看清他的真面目——当然,除了我这种要骗稿费的,谁没事又会去读文言文呢?这就给一些忽悠软文大行其道创造了条件。
  袁崇焕死后十五年,清朝就建立了。清人创作了很多大忠臣袁崇焕的故事,其中最搞笑的一个莫过于皇太极山寨“蒋干盗书”的“反间计”。有些史料语焉不详的记载了袁崇焕下狱后,皇太极率军北返,他故意安排人在两个被俘的太监面前说话,“透露”他和袁崇焕之间的密谋,然后故意放这两人逃掉,传话给明思宗。明思宗一听,立即相信袁崇焕确实和皇太极有勾结,冤杀了赤胆忠心的袁督师。但我早就说了,周瑜的火烧连环船在现实中都是行不通的,蒋干盗书又怎么可能?然而这个故事又颇具可读性(能入选《三国演义》的当然有可读性),茶余饭后聊聊还不错,于是就扩散开了。这个故事更凸显了袁督师天大的冤屈,也更强烈的控诉了昏庸刻忌的明思宗。尽管正常人类稍一动脑筋就会觉得这事儿不那么靠谱,但已经被强烈主观感情充塞的读者哪还有空去动这份脑筋。类似这种吹捧袁崇焕、控诉明思宗的故事还很多,都很容易让没大多数没认真读过这段历史的人所接受。当然,这和编造“诛十族”的原理一样,主要不是为了吹捧袁督师,而是控诉明思宗等明朝君臣的昏庸。

  可能有人还不禁要问:袁崇焕这样卖国,他到底图个啥?要知道当时还没有任何人——包括皇太极——都没想过后金(清)能入主中原。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
  袁崇焕勾结后金,绝不是看到了后金(清)能入主中原,我甚至相信正是因为在他眼里后金成不了大气,所以他才敢这样搞。他并未想过投靠后金,其实也是在利用后金。他的动机和李成梁完全一致,利用后金这个黑洞,吸引国家不断投资,自己从中渔利——这个利包括银子,也包括官爵和实权,也就是所谓养寇自重。
  袁崇焕巡抚辽东时,也就是努尔哈赤当政后期,后金已命悬一线,明思宗从表面上看已经可以一举剿灭,所以才会相信“五年平辽”。但袁崇焕决不能让后金真的灭了,灭了他和手下一大帮辽东将吏就断了财路,所以他杀毛文龙、卖粮食给后金、甚至封锁亲林丹汗的蒙古部落、放纵亲后金的部落劫掠,并且拼命要求议和,都是在给后金续命。至于后来朝廷逼急了,袁崇焕便出了一个狠招——让皇太极率女真、蒙古诸部入关大游行,打到北京城下吓你一跳,看你还议不议和。而要做到这一步,他就必须先杀掉毛文龙,解决皇太极的后顾之忧;让赵率教送死,让刘策离开蓟州,清空喜峰口到北京这条直线,解决皇太极的前方通道;而在北京城下关宁军号称血战,结果几无伤亡,宣大军却背靠着本国京城全军覆没。尽管没有确切史料明证,但我眼前总是忍不住要浮现出满桂将军那张怒不可遏的血脸,还在咬碎钢牙的喊冤:“是袁督师射我!”袁督师也咬牙切齿:“就是老子射你,谁让你断我财路!掉那妈,硬顶上!辽东好儿郎,给我射死这个骚鞑子!”

  尽管清人所留史料绝口不提皇太极和袁崇焕之间的密谋,但皇太极敢带着全部家底,甚至透支了蒙古诸部的信任,像逛超市一样深入京畿又安然而回,你说不是蓟辽督师事先给他安排好了来回路线谁又能信呢?
  现在有些人把袁崇焕吹捧成岳飞一样的民族英雄,这真的有点黑色幽默,因为袁崇焕很显然是以秦桧为模板的,甚至有点刻意模仿秦前辈。秦桧要议和,于是袁崇焕也要议和;秦桧把挡在宋高宗面前的张俊调走,他也把挡在明思宗面前的刘策调走;秦桧杀岳帅,他也去杀个毛帅;最可笑的是秦桧出了12道金字牌令岳飞撤军,他杀毛帅居然也是凑了12条罪状,连这个数都不创新,你也太山寨了吧!不过现在袁督师被吹成了岳飞,他的秦老师也有不少人翻案,这个问题开始越来越乱。

  其实南宋以来九百年,包括清朝,秦桧这个案一点都不乱,是他与金人勾结,阻挠北伐,杀害岳飞,导致南宋不能恢复中原故地。但近几年开始有人说秦桧并不想杀岳飞,真正想议和、杀帅的是宋高宗,秦桧只是执行。然而当时南宋站稳脚跟,灭金指日可待,宋高宗作为皇帝凭什么就不想恢复故土?他的祖坟还在开封呢。现代人拼凑了许多理由,比如“岳家军”是私军、岳飞妄议立储、宋高宗怕岳飞救回他老爹老哥会威胁皇位之类的理由,最后干脆说这小子就是阳痿,不敢打仗。这些理由其实都跟皇太极的反间计差不多,稍微看点正史或者动点脑筋都知道不靠谱,但封建皇帝在现代的名声是很臭的,给皇帝扣屎盆子,那多愉快呀,谁还去动这脑筋。

日期:2012-06-28 11:34:29

  三、明朝版秦桧(4)
  其实秦桧杀岳飞、促和议的动机就和袁崇焕杀毛文龙一模一样,他也不是想投靠金国,也是利用金国来打造自己在宋朝的权位。他和金国关系最好,宋朝要与金议和,就得仰仗他秦大人。但如果宋高宗和岳飞呼啦啦的把金国灭了,还要你干啥?所以,要在宋朝专权,就要靠金国的外部支持,就得保持宋金战略平衡,就得议和,不议和的就得杀了。
  可惜秦前辈的水平袁崇焕就比不上了,同样是养寇自重,人家秦桧就真能做到宋金均势,两边守着江淮一线干瞪眼,谁也奈何不了谁,都等着我秦太师慢慢给你们协调吧。袁崇焕这一搞就搞砸了,不但身败名裂,十五年后明朝就亡了。所以,秦桧下的这种大棋,也不是人人都下得起的。
  不过袁汉奸得的好处便比不上秦汉奸吗?这可未必。秦桧一死,他儿子孙子都被革职,秦家其实什么也没留下,袁佳氏那可就不一样了!清军入关后,当然不能忘了恩公,让他的后裔加入了正白旗。正白旗,上三旗啊有没有!尽管比李成梁家的正黄旗略逊一筹,但也够阿敏的后代自惭形秽了。袁崇焕六世孙袁佳?富明阿当到了吉林将军,七世孙袁佳?寿山当到了黑龙江将军。这什么概念?清朝实施民族隔离,东北满洲本部只有旗人才能进入,其余民族严禁入内。吉林、黑龙江将军自然是满洲核心上层人物才当得到的,这真是皇恩浩荡啊!袁佳氏也不负皇恩,富明阿及其子永山在甲午战争中血战捐躯,而寿山在俄军制造“海兰泡大屠杀”后,自杀谢罪。清朝有几个高官这样轻生死重大义的?唯有继承袁督师忠勇血脉的袁佳氏一脉呀!号称明朝最精忠的袁崇焕,他的后代恰恰是清朝最精忠。这本书讲了不少冷笑话,但我相信这是最冷的一个。

  其实,在中华帝国庞大的官僚体系下,出现秦桧、袁崇焕这样的奸臣似乎也无法尽免,我不妨直接告诉你:以后还会有。但关键在于我们得认清这种人的真面目,有些人在拼命粉饰这类奸臣,无非就是想等后后金再出现时,他也有机会演一次秦袁。他们把奸臣作的恶扣在皇帝身上,这倒是一种不错的技巧,但以后不扣皇帝了又扣谁?你想想,以前皇帝是国家的主人,以后呢?吃袁督师刺身、被他们骂得狗血淋头的,是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