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人袁世凯——辛亥百年,世事新说》
第36节

作者: 临川之笔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17 11:01:05

  中国病人袁世凯 67
  话说穆麟德被赶走后,留下一批惶然无计的工作人员。袁世凯注意到,这帮卑末的底层官吏大多来自于当年的留美幼童。比如后来官至民国外交总长的梁如浩,民国首任电报总局局长周长龄。
  当然,最牛的还是唐绍仪。
  11月,驻朝公署成立。袁世凯将那帮下岗员工一股脑招到了自己麾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决定选唐绍仪为副手。
  于是,一个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给一个冒牌秀才(不是唐骏)打起了工。
  在此之前,袁世凯的心腹是从老家带过来的唐天喜。这个从小在梨园行唱豫剧的白面小生长相俊美,袁世凯在家做少年时就喜欢他,收在身边当贴身仆从——以人格保证,没有基情。
  唐天喜能武,唐绍仪善文。左膀右臂,袁世凯如虎添翼。
  从唐绍仪那,袁世凯了解到留美幼童的悲惨遭遇。
  1870年,在容闳的力促下,曾国藩联名李鸿章上奏朝廷,要求派遣留学生,得到批准。
  1872年,见迟迟未有动静,曾李又上疏催促朝廷尽快施行。于是,以陈兰彬为出洋局委员,容闳为副委员,留学计划正式启动。
  三批幼童被从世界上最专制的国家送到了最自由的国家,文化冲击之大,不难想见。

  在中国,见官必跪。而在美国,1876年的费城国际博览会上,总统格兰特亲切地同幼童们握手照相,激励他们用心学习。
  所谓中国民智未开,不适用民主的谣言似乎在幼童身上不攻自破。他们彬彬有礼,勤奋好学,迅速融入了美国社会。
  服装上,由于经常运动,开始讨厌长袍马褂,而喜穿运动衣。踢球时更是觉得辫子不方便,胆小的缠到头上,胆大的干脆剪掉,只在见清政府的留学监督吴嘉善时戴一假辫子充数。
  吴嘉善既不嘉也不善,他最不能容忍的是自己召见幼童时,一帮不伦不类的“小魔星”居然不行跪拜之礼!
  他写信告以陈兰彬,说幼童目无尊长,“其学难期成材,成亦不能为中国用”。还把容闳鼓励幼童参加各种社团说成是鼓励他们入“秘密社会”(黑社会?)。
  陈兰彬阅信后很愤怒,在他的极力抹黑下,李鸿章也扛不住压力,任由朝廷分批次撤回了幼童。
  无论是耶鲁大学校长还是马克吐温,甚至格兰特总统亲自写信,也没能改变幼童们被召回的命运。
  李鸿章失败了。曾国藩死后,他为留学事业保驾护航了近十年,对陈兰彬列举的幼童们“荒废中学”等所谓的“罪状”不感兴趣,他上心的是为中国培养一批懂技术和外交的新式人才。

  最崩溃的当属容闳,他又气又急,四处奔走,也未能拯救自己业已破灭的理想。
  于是,一腔怒火发泄到了陈兰彬身上。
  在容闳笔下,陈兰彬抱残守缺食古不化,浑然一冲锋陷阵的卫道士,整天图谋搞垮留学事业,阻挠中国进步。总之一句话:坏到掉渣。
日期:2011-09-17 23:07:01

  中国病人袁世凯 68

  这是事实,但并非全部的事实。人性之复杂,远远超过了《罗生门》的讲述。
  还原历史现场后,有两点值得注意:
  1.陈兰彬是第一任清朝驻美公使;
  2.陈兰彬是郭嵩焘的粉丝。
  由于早生了20年,郭嵩焘(1818—1891)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
  在他之前,公务员队伍里还有两个不要命的,一个是官至福建巡抚的徐继畲(音同余,1795—1873),一个是死在两江总督任上的张树声(1824—1884)。
  作为最早的自由主义学者,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一书中首次系统地介绍了欧美的议会制度,并表露出强烈的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艳羡之情。
  不仅如此,他还把华盛顿捧上了天,说自己见到他的画像时被他“雄毅绝伦”的气概惊呆了。对华盛顿“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的事功更是佩服得一塌糊涂。
  30年后,张树声临死前上了一道《遗折》,称自强运动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引入议会制度。
  这是对洋务运动变器物不变制度的否定性总结,由于环宇之内皆是昏睡者加装睡者,真话,似乎只有留给快升天的人来讲。
  幸好还有郭嵩焘。
  1875年,在中英《烟台条约》的施压下,清廷极不情愿地向西方派出了第一位驻外公使。
  此举等于承认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身份,因此,“英使”一职,众官皆视为羞辱和畏途。当然,郭嵩焘也不例外。
  装病、辞职,能使的招都使尽了,总理衙门就是咬紧郭嵩焘不松口。这是因为郭当过广东巡抚,思想出名得右,如果连他都不去,那真是掘地三尺都找不到敢赴任的了。
  慈禧两次召见郭嵩焘,百般劝导,终于把他哄去了英国。
  既来之则安之。早就对士大夫们“背后骂洋人,当面被洋人骂”的愚蠢行为失望透顶的郭嵩焘决心利用出使的机会,寻根究底地找到西方强大的真正原因。
  富丽堂皇的白金汉宫,整齐干净的城市街道;叮当作响的有轨电车,光怪陆离的化学实验。不用看《致命魔术》你也能想象出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是多么的生机盎然,而这一切带给郭嵩焘的无疑是震惊和倾倒。

  于是便有了后来那本闹得沸反盈天的《使西纪程》,又名《得罪你没商量》。
  得罪人群一:传统知识分子。
  郭嵩焘说,我们有圣人,西方没有。但我们靠圣人治国,圣人不能代代常有。西方靠民众自治,却可以推衍无穷。我们视西方为夷狄,西方还视我们为夷狄呢,可悲的是,中国的士大夫尚无人知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