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第54节

作者: 日月重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28 10:46:52

  三、明朝版秦桧(2)
  崇祯二年十一月,皇太极率女真、蒙古兵马近十万,从长城喜峰口关突入,直接攻打了北京城!尽管没有攻克,但在富裕的京畿爽抢了一个月,然后又安然退回关外。尤其重要的是,跟着他进来的蒙古诸部也抢了个盆满钵满。此举的重大意义在于皇太极向后金联盟,尤其是还有些犹豫的蒙古诸部展示了强大的实力——可以直薄北京,还可以带着你们抢这么多战利品,以后就跟定我吧!游牧部族最大的弱点就是联盟松散,某个强人一死,很容易分崩离析。后金更面临朝廷、林丹汗、小冰河期的多重围剿,努尔哈赤的死——其实死前已经将这个联盟送上了绝路,但皇太极的北京一月游解决了所有问题。

  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北京一月游又是如何做到的?
  这就好比一个乞丐快饿死了,体温下降,脉搏下降,多糖下降、转氨酶下降……总之就是要挂了。你给一个解决方案:马上吃两斤绿色环保无公害猪肉,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您这不废话吗,有肉吃谁还饿死,关键就是没有啊!同样道理,绿色环保无公害猪肉都知道带大家抢关内的好处,关键是抢得到吗?
  问题就在于皇太极抢到了——还是带着大家抢到了。

  明太宗以天子守国门,河北山西一代重重防御,强大如阿鲁台、也先、小王子,也不是说破就破,皇太极是怎么带着几十个部落的十万杂牌军,悠哉游哉入关来逛一大圈,抢够了又轻松回去的呢?你不觉得这个问题很关键,值得我们为之一探吗?
  崇祯二年十月初,皇太极率八旗精锐从辽阳出发,与蒙古诸部大会于蒙古喀喇沁部驻地喀喇城(今河北滦平),共集结兵力近十万,这几乎是后金乃至蒙古的全部家底。朝廷已经探知他要入关,袁崇焕对此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在东面的山海关、西面的密云都部署了重兵。并且——注意——并且他亲率关宁铁骑镇守喜峰口关-遵化-蓟州-通州-北京的这条直线。
  从喜峰口入关后立即就要面对一座要塞三屯营,然后才是遵化,按常理蓟辽督师首应派兵救援三屯营。他首先派太子少傅、平辽将军总兵官赵率教率四千精骑从山海关出发,急趋三屯营。其实三屯营离山海关有三百里,离喜峰口却只有五十里,等赵率教赶到别说三屯营,没准儿遵化都早已陷落了。所以他只能考虑尽快赶到遵化,如果四千精兵入驻大城遵化,挡住金军几天,袁崇焕率主力赶到,皇太极就只能带着他的旅游团出关了。然而奇迹却发生了——赵率教赶到遵化却发现后金连三屯营都还没打!那他就应该将防线前移,入驻三屯营。结果三屯营总兵朱国彦却不准他进城,没办法,只好又退往遵化。三屯营距遵化仅三十里,精骑一日可达,然而就在这短短三十里,赵率教遭到后金精准的伏击,前后堵截。近在咫尺的两座要塞均未出援,赵率教全军覆没。

  在自己的国土上遭到这么精准的大规模伏击,是不是有点神奇?皇太极敢让十万大军在关内两座尚未攻克的要塞之间埋伏一个星期,是不是有点过于神奇?后金全歼赵率教这场战役怎么看都像是预先排演好的一样,不可否认,皇太极的军事功底是很强的,但他毕竟是人类,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一、皇太极事先和赵率教的同事们策划好一条死路,放他去钻。
  二、赵率教忘了取手机电池,被后金的卫星定位追踪了。
  两者你至少采信其中一种,本来我是比较倾向于相信第二种的,但我发现了一件奇事:后金对朝廷的胜仗全都这样赢的。
  没错,萨尔浒战役、松锦战役、赵率教战役以及后来的大凌河战役等等,金(清)军总是以精准的伏击取胜。而且明军往往会分成几路,金(清)军兵力不足,只能伏击其中一路。没关系,“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我伏击完这场再去赶下一场就行了,反正你们跑不掉。当然,也不是绝对跑不掉,李成梁的儿子就能跑掉,袁大人自己更不会中伏,只有那些陕西人、甘肃人、四川人、浙江人才总是记不住取电池。

  甘肃人赵率教送死后,皇太极才开始攻打三屯营和遵化,在内应的帮助下轻松攻克。皇太极只留八百兵驻守遵化,大军继续南下。
  留八百兵驻守这么重要的后路!你疯了吗!
  你叫个屁呀!现在全东北的明军都被袁督师集结在山海关,而且他只会拼命堵我的前路,又不会抄我后路,八百兵只是用来维持治安而已!
  没错,袁崇焕向朝廷奏报,他已率关宁铁骑拼命堵截金军,最初计划在遵化阻截,结果晚了一步没挡住。于是袁大人又在蓟州设防,可惜被皇太极绕过去了。然后袁大人又在通州设防,唉,又被绕过去了。
  千里奔援,明军总是被金军精准的伏击,袁崇焕却是被精准的绕过去。对此《明史》的解释是皇太极害怕袁督师的关宁铁骑,不敢正面碰他,所以只能绕开。你这就不给力了,才绕这么几个小城,把北京、太原、西安都绕过去,绕到成都去抢川妹子呀!
  其实皇太极突破遵化后明思宗已经坐不住,诏令袁崇焕必须在蓟州堵住金军,就算被金军绕过,也不能再离开,以断其后路。而且在袁崇焕之前,右佥都御史、总理蓟、辽、保定军务刘策已率重兵从保定赶到蓟州。
  你这个云南人真是碍手碍脚,不是说好了中线我亲自守吗?谁让你擅离职守?袁督师一纸军令,让他带着蓟州-通州一线的部队都滚到密云去,蓟州他亲自守。然后——然后当然就是被绕过去咯。

  之后皇太极又绕过通州,这时袁崇焕没办法了,只能率军直趋北京城下,准备背靠北京城以捍金军。这时,又一个奇迹发生了:袁崇焕比皇太极早一天到北京。
  不是说他绕过您吗?怎么您先到呢?
  其实此时太子太师、大同总兵满桂已率宣府、大同守军赶到北京,五千精骑背城列阵,可以先抵住皇太极的正面进攻,然后袁崇焕的九千“关宁铁骑”正好腹背夹击,把天聪汗做成汗羓,您怎么偏偏要早一天到呢?一时城内纷纷传言是袁崇焕率关宁铁骑引金军入关。别误会,这只是传言,至于十五年后,袁崇焕的弟子吴三桂真的率这支关宁铁骑引清军入关,那只是个巧合——绝对是——只能说太巧了。

  不过朝廷明令你留在蓟州,你非要到北京,而且来得这么可疑,这可是很危险的,连袁崇焕的副将都劝他不要这样做。但袁督师慷慨陈词:“君父有急,何遑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皇上要挂了,我哪还顾得其它?只要能帮上忙,虽死无憾!)”袁督师这种不顾职场潜规则,宁肯自己受猜忌,也要忠心为国的精神极大的打动了后人,很多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拼命赞美这位奋不顾身的大忠臣,把无数人感动得泪流满面。

日期:2012-06-28 11:12:52

  三、明朝版秦桧(3)
  接下来,袁崇焕、满桂便在城下与金军奋战。据说关宁铁骑个个奋勇,袁大人更是身先士卒,身中十余箭,还好盔甲厚,没受伤。而宣大军呢?人家文官出身的袁大人中了十几箭都没死,满桂这个精壮的蒙古汉子居然死在了阵前!五千宣大军被十万金军打成了蜂窝。关宁铁骑号称“友军黑洞”,杜松的秦军、戚继光的浙军、秦良玉的川军,都曾威震一方,但只要做了我关宁铁骑的友军,一律扑街,你宣大军也不能搞特殊。现在毛帅挂了,赵帅挂了,满帅也挂了,能与后金一战的就剩你袁督师了,然而袁督师却说:不能打,要议和。

  明思宗坐不住了,皇太极十万重兵突掠京城,这是有点吓人,但也不至于攻克吧?多挺几天,勤王军聚集个十万二十万还怕他?如果能堵死他的退路,没准儿还是个一举歼灭的机会,怎么能议和呢?
  然而袁崇焕就是要议和,不但要议和,还要违制让关宁军进城(明朝祖制外镇兵必须在城下死战,不得入城),甚至偷偷带蒙古喇嘛进城来议和。更恐怖的是,满桂在城下奋战时,挨了一些箭,上面刻着关宁军的标志……城内都在传言,是袁督师故意把皇太极放进关,威吓北京,以达到议和的目的,至于满桂这种拼死抵抗的,袁督师就要做了他,跟毛文龙、赵率教一个道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