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第53节

作者: 日月重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27 22:17:58

  第十一篇 奇迹之成功者——清太宗皇太极
  三、明朝版秦桧
  曾经有一个巨大的偶像摆在我面前,我惊叹他的名气居然比岳飞小。但阅读过较多资料后,我又惊叹他的名气居然比秦桧小。
  袁崇焕,广东东莞人,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赐同进士出身。明朝进士分三级,一般来说一甲进士、庶吉士前途是宰相、九卿,二甲进士是京官、督抚,而三甲进士一般混个主事、知县顶多知府这辈子就可以打发了,袁崇焕的赐同进士出身就是最末的三甲进士。
  中进士次年,袁崇焕便出任福建邵武知县。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回京述职,转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处长),刚好就遇到广宁兵溃,朝廷出血本在关外建设的广宁镇(今辽宁北宁)被后金袭取,遭到对后金最大的一次防御战惨败。后金既然能袭取固若金汤的广宁,那自然也能袭破居庸关,直取京师了!一时满朝震恐,君臣不知所措,甚至有夸张的史料称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被吓哭了。这时袁主事却自作主张,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单骑出关,视察关内外情况!安全回来之后还丢了一句豪言:“只要给我兵马钱粮,我一个人都能守住此地。”

  英雄啊!
  全靠英雄您守住雄关,才避免了京师沦为下一个广宁,您拯救了整个大明,实在是力挽狂澜的超级英雄啊!
  注意,北京的君臣们幻想老努能杀进居庸关,其实只是他们的幻想。袁崇焕说他能守关,但他并没有守啊,是老努自己没打进来——他也不可能这么做,是这些人自己把自己吓崩了。但无论如何,在满朝君臣的眼里,事情就是这样的:
  老努袭取了固若金汤的广宁城——所以他也能轻松袭取京师——那我们就无力抵抗了——袁崇焕说他一个人就能守关——关真的守住了(因为根本没人来打)。
  英雄,接受我们的赞美吧!
  于是,袁崇焕走上了辽东一线,被辽东经略王在晋提拔为宁前道兵备佥事,并派出关外作为文官监军。当然,广宁兵溃带来的恐慌只能是暂时的,三甲进士袁崇焕不可能一直靠这招混下去。但这次机遇被他敏锐的捕捉到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仕途,以后再有这样的机会他还会捕捉到,没有这样的机会创造机会也会捕捉到。
  果然,袁崇焕在辽东表现不俗,明军多年的劣势开始扭转。事实上我们说了,是努尔哈赤的战略本身有问题,后金自己走进了死胡同,袁崇焕在这个时刻带着光环接手辽事,运气不是一般的好。最著名的一次战绩莫过于天启六年的宁远大捷,老努起十三万大军围攻宁远,宁前参政袁崇焕坐镇城中,坚守不下,最终老努悻悻而去。此战也算是一场不错的胜绩,不过后来不知怎么就被严重夸大了,不少人说老努挨了袁大人一炮,然后死了,所以袁大人是炮毙敌酋的民族英雄。但正史绝无此说,而且老努八个月后才死,期间亲率大军西征蒙古,东拒毛文龙,精光四射,全然不像挨了炮子的人。八个月后老努身患毒疽,以67岁高龄过世,显然不是中炮牺牲的。袁崇焕在天启年间战绩尚可,但也远没有某些人吹得那么神。

  天启七年,明熹宗驾崩,17岁的明思宗(朱由检)继位,立志要认真解决已经开始失控的东北问题。袁崇焕再次敏锐的察觉到机会,向新皇帝张开了大嘴:“给我足够的钱粮,五年可以平辽!”
  五年平辽!英雄啊,接受我的赞美吧!
  当时后金国势已固,辽东官吏们又都各怀鬼胎,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真正严重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潮水般的白银涌入造成货币体系全面失控,看似强大的明帝国已经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而自世宗朝开始长达七十年的严重小冰河期造成旱灾连年,财政又无力救灾,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正在准备燎原。明思宗一上台就接了个烂摊子,他的策略是首先解决辽事,然后整顿财政,才有力气应付旱灾。这几个问题中辽事还算是相对最容易解决的,所以思宗不但要解决,还要立即解决,满朝文武只有袁大人一个人贴了他的心。

  明思宗任袁大人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袁大人提了很多要求,要户工吏兵四部在各自职能上支持他,明思宗立即依言谕令四部臣全力支持。据研究,袁崇焕在辽东一年要用去全国一半的财政收入,明思宗不遗余力的供给。袁崇焕又要求持尚方宝剑,便宜行事。其实明朝督抚普遍持有尚方剑,给一柄也不足为奇,奇就奇在袁崇焕要求朝廷收回王之臣、满桂等另几位辽东督抚的尚方剑,让他一个人大权独揽,明思宗居然同意了!可见他对袁督师的厚望已经达到非常人所能理解的地步了,然而唯有毛文龙的尚方剑未被收回,而且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没有把毛文龙的东江包括进来,这让袁督师非常不爽。

  袁崇焕总揽辽事后主要做了四件事:
  1.提出“以辽人守辽土”。后金崛起,朝廷空降多位大员主持辽事,当地势力遭到严重削弱,但又缺乏李成梁这样的扛把子,无力抵抗。现在广东人袁崇焕提出以辽人守辽土,他们就把袁督师当成了新的核心。这倒是激发了辽人的积极性,但客观的说并不符合明朝祖制,也不符合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最多是一种权谋。很多言官指出这是放纵袁崇焕在外镇结党专权,但思宗已经认定了只要袁督师能五年平辽,这个黑锅也替他背了。

  2.排挤外来势力。辽镇有了新老大,当然就要排挤外人,蒙古人满桂、陕西人王之臣、甘肃人赵率教都被挤开,辽人抢回不少职权,欢呼雀跃,坚定了跟着袁督师走的信念。但浙江人毛文龙远在朝鲜,无法实施有效排挤,袁督师和皇太极一样,认为这个人非常讨厌!
  3.打造出一支“关宁铁骑”。袁崇焕将世守辽东的将门子弟们整编成一支“关宁铁骑”,据说是辽东乃至全国第一战队、唯一能在野战中对抗后金骑兵的明军。现在不少人很崇拜这支部队,我甚至见过有人将其与陈庆之的白袍神军、李老二的玄甲天兵和岳飞的神武后军相提并论。
  4.提出与后金议和。这就不对了,皇上重用你就是想快速平辽,现在老努刚死,机会大好,你却偏要议和?不是给对方喘息之机吗?朝廷已经在辽东投了那么多银子,等他歇够了气你还得投更多来处理——但其实就是这意思,哥,你懂的。何况明朝是著名的“不和亲,不纳币,不议和”,对外姿态一直很强硬,你个小小的建虏还要议和?但袁督师解释这是缓兵之计,你看以前急于进攻总是失败,应该先稳住皇太极,再步步为营修堡垒挤死他——当然,修堡垒要花很多钱,得找您报账。明思宗很快又接受了新理念,顶住满朝文武的压力表扬了袁崇焕。当然明思宗也不敢公开议和,只是默许袁崇焕私下议和。说实话,这就是在玩火了,为后来明思宗被黑锅压断背埋下重要伏笔。

  然而袁崇焕不复“炮毙老努”的神勇,连后金的一个小贝勒都没宰到,反过来还要议和,17岁的明思宗脑子有点不够用了。还没等他想通,袁督师给了他一个惊喜——宰了个大人物——不是皇太极,是毛文龙。
  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袁崇焕到双岛(今大连金州海域)视察东江镇,突然出示一份圣旨,宣布毛文龙有12条大罪当死。这道圣旨当然是袁崇焕自制的,但毛文龙信以为真,当场自尽。也有资料称袁崇焕是用林冲火并王伦的方式,趁毛文龙跪在地上听旨时拔剑砍了。总之,袁崇焕是未报朝廷,直接把毛文龙宰了。
  且先不论这12条罪名是否成立,罪犯论死尚且要三奏,你就这样杀一个太子太保?拆了“海外长城”,让孙相他们写的那么多诗都成了祭文?估计满朝文武把袁崇焕撕来吃了的心都有了。不过另外一边皇太极却是欣喜若狂,史载他“置酒高会”,大肆庆祝,祝酒词应该是:“你毛文龙厉害,老子砍不赢你,但帮我收拾完镶蓝旗就没利用价值了,要你死你就死!”
  令人吃惊的是,明思宗没有从众意惩处袁崇焕,反而帮他背了这个黑锅。很简单,他已经在袁崇焕身上寄托了太多希望,也投了太多银子,现在撤掉袁崇焕,那之前的投资不都打水漂了吗?不行,我得让他给我把局势捞回来。这其实就是你股票跌了一大截,明知还要继续跌但也死活不肯割肉,非要等这支票“解套”的心情。但你知道,等解套的散户往往会被套得更深,袁崇焕马上就要给明思宗一个更大的惊喜——皇太极直接到北京城下来问候您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