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第47节

作者: 日月重开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郑和祖上是色目人(眼珠不是黑色的西方人种),被大蒙古国分封在云南,祖父一辈起改汉姓马。洪武十四年,明军攻占云南,十岁的马三保被俘,阉割后送入燕王府当宦官,从此就跟上了朱棣。靖难之役中,马三保也立下功勋,明太宗御赐姓名“郑和”,任内官监太监,后宣宗封“三保太监”。有些滞留在中国的色目人保留了回教信仰,也就是所谓回族,但郑和很小就皈依佛门,老师还是著名的僧道衍,所以有人说郑和是回族,还说他诚心到回教圣地麦加去朝圣,这些都是主观臆断,郑和及其后代(过继的)就是和长孙晟、铁铉一样的普通汉民。

  在燕王府,马三保便已经锻炼出不错的军事才能,明太宗登基后开始精研航海。永乐三年,明太宗组织了第一次下西洋,以内宫监郑和为钦差总兵太监,统领全军。这支海军有战舰200余艘,官兵27800人,配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设备和海军武器。据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Joseph Needham)研究,明初海军有战舰3800余艘,某些资料称其中还有排水量7500吨的巨舰(将近万吨的木船,长宽可能有500米,存疑),而且设备先进,战斗力超过欧洲各国海军总和,但没有经受过实战检验,现在郑和就将率领大明海军进行首次远征。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剿灭雄踞南洋的海盗陈祖义集团。陈祖义祖籍广东潮州,在满剌加(Malacca,今译马六甲)海峡经营十余年,有战船百艘,士卒上万。其实这比当时南洋所有国家的海军都要强,所以这些小国都拿他没辙。他的业务西起印度,东至日本,见人就抢,那派头比陆上的马匪大多了。当年土耳其和西夏还只是关税高,陈祖义这儿就不是收税的问题了,印度洋航线有中断的危险。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超级大国,明太宗必须剿灭这股海匪。

  陈祖义分析明军虽然强大,但自己占据主场之利,可以先诈降,引诱明军进入自己的战场,全歼后还可以抢他们的大船。爽!
  明军果然被诱至陈祖义的基地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巨港市),尽管两军实力都很强,但说实话这很难算得上一场经典海战。
  按正常思维,海战是以击沉对方战船为目的的战斗,主要方法是舰炮轰击和舰体撞击,偶尔也会接舷肉搏,但这不是海盗的思维。你想想索马里海盗是怎么作战的?他们从不损坏船体,都是接舷后上船来杀人,人杀光了把船抢走,如果开炮把船打坏了还抢什么呢?陈祖义兵力虽强,但他毕竟是个海盗。
  明军上百艘战舰排出整齐的海战阵型推进,外层是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宝船、福船。据考证明军大舰长138米,宽56米,比足球场还大,在海面上移行如山丘浮动,船上更架满呲牙咧嘴的巨炮。陈军上百艘小船迎向明军,他们的船上极少有炮,而是在甲板上站满人。这些人当然不是在跳海魂操,而是每人拎一支火枪,待进入射程便瞄准你船上的人开枪,接舷后用铁钩钩住你的船,勇士们冲上船来恣意砍杀,最后在不损坏你船体的情况下把你的船抢走。而且神枪手们还必须每一颗子丨弹丨消灭一个敌人,子丨弹丨用多了陈老板扣你奖金。

  但明军似乎看不上陈老板的好船,一海里外舰炮就开火了。话说明军最大的威武大将军炮,若在陆上要用几十匹牛马才拉得动,如果陆军拉着这种大家伙去追蒙古人那不是搞笑吗?就算追不到蒙古人,压坏了花花草草也是破坏环境啊。但海军就不同,可以在舰桥上摆一排,这一排轰下来,陈老板的好船已经烂了一大片。然后千吨巨轮如山压卵,对阵型全无的陈军进行无差别舰体撞击。陈祖义还企图用小船发挥灵活性,冲到明军巨舰吃水线处安放丨炸丨弹,甚至用《三国演义》中周瑜火烧赤壁的办法燃起小船冲向明舰。但明军布雷艇立即冲出,在巨舰前方布下水雷防线,陈祖义的小船全体无谓牺牲(所以你不要相信小说里的战术真的有用)。最后,陈祖义舰队全毁,士卒伤亡大半,自己也被生擒。

  郑和将陈祖义押回南京,明太宗在旧港设旧港宣慰使司,以汉人施进卿为宣慰使,代表明廷维护南洋秩序。同时,召集世界两百余国的使节,观摩公审陈祖义,此举主要有两个目的:
  1.宣布马六甲海峡从此畅通,大明将负责这片海域的秩序。
  2.表明我大明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有义务,也有能力承担起更重要的国际事务。你看你们谁都拿陈祖义没辙,只有我家郑公公可以灭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实郑和舰队一出航就倒了个大霉。舰队到达麻喏八歇国(位于今印尼爪哇岛),该国正在内乱,国王误将明军上岸补给的170名人员当做敌军杀了。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还记得王玄策么?麻喏八歇国王搞清情况后吓得尿崩,拼命向郑和赔礼道歉。但男人谁没有血性,无缘无故失去了一百多位战友,明军群情激愤,纷纷要求郑和下令踏平这个弹丸小国。尽管郑公公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男人,但一样有血性,不过他更明大节,没有像王玄策那样一怒兴兵灭人国,而是禀明朝廷,最后接受了麻喏八歇国王的道歉(当然,钱要赔够)。

  如此强大的兵力,但又不恃强凌弱,这样的超级大国哪里去找?一时大明声威远播,各国纷纷遣使纳贡,建立贸易关系。曾因蒙古冲击而变得支离破碎、海盗盛行的印度洋航线再现繁荣,开启了人类伟大的大航海时代。
  当然,一个负责任的超级大国,既要为人类进步做贡献,也要把握好国家利益,不然就会成为人类社会进步大潮中被淘汰的落后民族。在这个问题上,明太宗的表现不输给他的前任宋太宗。
  永乐五年(1407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到达印度次大陆西海岸的古里国(位于今印度国喀拉拉邦卡利卡特市)。归程中路过锡兰国(位于今印度洋斯里兰卡岛),国王亚烈苦柰儿(今译维拉?阿拉卡斯维拉)不知脑袋是怎么长的,竟然见财起意,企图抢劫郑和船队。其实他的兵力比陈祖义还弱得多,他的计谋是先请郑和等主将到王宫座谈,将主将们控制起来,然后趁机突袭舰队,明军群龙无首,必然束手就擒。

  哥们儿,太感谢了!您终于让我也有机会演一次王玄策。
  郑和带了两千兵上岸,发现亚烈苦柰儿的阴谋后立即起兵攻打王宫。锡兰那点兵哪里经打,只用两千兵就攻占了王宫,船上的大部队得到消息立即登陆,控制其国都。郑和将整个锡兰王室押解回南京,太宗又像擒获陈祖义时一样,召集各国使节观摩公审亚烈苦柰儿。但上次公审结果是将陈祖义诛族,而且举行了震人心魄的献俘仪式,据说把一生纵横四海的陈祖义吓得晕死过去,然而这次却赦免了亚烈苦柰儿,甚至释放他回国。这正是遵循了明太祖不欺凌弱国的祖训,世界各国更加叹服中国人的博大胸怀,更加放心的和中国开展平等贸易。

  日期:2012-06-24 11:04:24
  六、中国主导下的全球化模式(2)
  除了这两例,其实世界各国纠纷不断,国内政变、阴谋篡位更是层出不穷,那么作为接受它们朝贡的明帝国该如何处理?郑和下西洋多次遇到这种情况,每次都秉持正义,打击一些妄图扰乱秩序的野心家。除了不按规矩做生意的,一些恃强凌弱的啊,谋朝篡位的啊,不按规矩继承王位的啊,都被郑公公镇压了。有时遇到越南这样比较大的国家出了内乱,仅靠海军搞不定,还会派出数十万陆军出战。

  这不是干涉他国内政吗?你大明也不是什么善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