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人袁世凯——辛亥百年,世事新说》
第29节

作者: 临川之笔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08 14:04:44

  中国病人袁世凯 52
  在同时代的官员里,李鸿章是唯一敢把洋人当猴耍的。而且人就好这口,美名其曰“以夷制夷”。
  他将自己这套纵横之术传给朝鲜,劝导李熙开放门户,同西方各国次第立约通商,以牵制日本,防范俄国。
  琉球问题给李鸿章提了个醒:在日本看来,朝鲜比琉球重要得多。琉球或可不争,朝鲜则势在必争。而反观清国,松散的朝贡关系早无实利可图,却授人以口实,遗祸于将来。既如此,不如尊重《万国公法》,让这些暧昧的小国独立自强,成为大国之间的缓冲带。这样一来,虽无宗主国之虚名,但仍可暗中控制,为我所用。
  可惜,李鸿章算准了国际形势,对朝鲜国内潜滋暗长的政治斗争却估计不足。
  以闵妃为首,金玉均、朴泳孝、洪英植为骨干的“开化党”主张效法日本,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对于这帮以日本为后台,鼓吹脱离中国的亲日势力,大院君在闵泳翊(因同易)、闵泳穆和金允植(保守派)的协助下,严厉弹压,终于成功弹出了一个“壬午兵变”。
  1880年,朝鲜通过了“开化自强”的方针,在清政府的斡旋下相继同美英德法签订了通商条约。
  同时,闵妃集团借军制改革费尽心机地削弱大院君的权力,不仅裁汰了大院君手创的“亲军营”,还组建了以日本人为教官的新军“别技营”。
  当然你会问,大院君是木偶吗,任人宰割?
  事实上,由于大院君拒绝开放,李熙又日渐长大,清政府便抛弃了老古董转而扶持国王。
  怎奈李熙生性软弱,权柄就此旁落到闵妃手上。
  其实,大院君折冲樽俎这么多年,早就修炼成了一块辣手摧花的老姜。你不是要改革吗?我就按兵不动,让你可劲跳,等你把上上下下都得罪干净后,再以救世主的面目出来打扫战场。
  果然,由于新军在装备和待遇上远高于旧军,激起了后者的强烈不满。
  为平息不满情绪,当局向欠饷已达一年的汉城驻军发放饷米。结果就发出了事。饷米中掺了砂石和糠皮,不堪食用。

  这事要是让袁世凯处理,思路和手段肯定迥然不同。
  如果一件东西值一块钱,砍到九毛九,东西不会变,得到的还是那个东西,所以要砍;如果一个人的服务值一块钱,砍到九毛九,虽然成交了,得到的服务却可能变了,降低了,所以不能砍,要主动给他一快一,就能得到超值回报。
  宁可不发先拖着,给人留个念想,也总比彻底伤了人心强。
  于是,愤怒的士兵把粮库的库直吊起来打了个生活不能自理。
  更二的是兵曹判书(兵部尚书。未免僭越宗主国之嫌,朝鲜六部均称“曹”)闵谦镐,专门负责火上浇油,逮捕了为首的几个士兵,势态迅速激化。

日期:2011-09-08 22:32:18

  中国病人袁世凯 53
  于是,愤怒的士兵把粮库的库直吊起来打了个生活不能自理。
  更二的是兵曹判书(兵部尚书。未免僭越宗主国之嫌,朝鲜六部均称“曹”)闵谦镐,专门负责火上浇油,逮捕了为首闹事的士兵,矛盾迅速激化。
  一帮变兵跑到军械库抢了武器,攻占监狱,又到大院君府上喊冤。
  老戏骨按捺住心中的激动,一副退休老干部不问世事的模样,好言宽慰,还貌似不经意地提醒变兵:此事是闵妃勾结日本人所为。

  阴风煽得很成功,变兵们纷纷发飙,集体上演《杀死比尔》。
  先是闵谦镐等开化党官员被乱刀砍死,接着日本使馆被占领,日籍教官全部死于非命。闵妃要不是跑得快,假扮宫女逃出王宫,早就被剁成了肉泥。
  汉城大乱,政局瘫痪。
  好孩子李熙又六神无主了。还好他姓李,赶紧叫老爸出面维持大局。
  大院君重新主政,恢复军制,补发欠饷,一场兵变方告平息。

  然而,日本驻朝公使仓惶逃跑的背影告诉观众:还没完,完不了。
  明治政府得悉事变经过后,当即决定举兵入朝,胁迫朝鲜谢罪赔款、割地签约。
  清廷驻日公使黎庶昌侦知后,两次急电署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张树声(李鸿章因母亲去世,丁忧在家)。一口气跑到忠清道(朝鲜全境分为八道,忠清位于半岛西南部)的闵妃也派人赶往天津,通知朝鲜使臣金允植(后党成员)向清廷求救。
  于是,那几个常年在《环球时报》上写专栏的左愤又兴奋了,跟中了五百万似的。

  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张佩纶压根没出过国,分析起日本来居然跟日本人似的如数家珍,最后得出一个日本军队“去中国湘、淮各军远甚”的结论。
  云南道监察御史邓承修上来就是一句“扶桑片土,不过内地两行省耳”……
  对日本的国力和野心有着清醒认识的,还是李鸿章。只有他清楚,日本早已不是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了。
  而在庆军营中,针对隔海相望的朝鲜,流传着一个激进的解决方案:废藩置县,收入版图。得到了吴长庆的认可。

  据说方案是张謇提出的。
  对这样一个卑未敢忘忧国的脑残主张,李鸿章嗤之以鼻。
  霸占朝鲜?即使西洋各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日俄也会拼死力争,到时不仅朝鲜保不住,新疆收不回,本土还有失地之虞。
  当然,眼下最紧要的是抢滩登陆,保卫朝鲜,让日军知难而退。
  为此,张树声三次致函总理衙门,要求派兵朝鲜,终获批准。
  于是,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和庆军两路人马正式开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