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人袁世凯——辛亥百年,世事新说》
第18节

作者: 临川之笔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容闳:“君主立宪制,如英国,权力在君主;民主共和制,如美国,权力为全体公民所共享。而即便是前者,君权也已大大缩水。君主必须将全部的立法权交给议会,部分的行政权交给内阁总理(首相)。虽然内阁由君主任免,但君主不得不在议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的制约下行使权力。”

  薛福成:“如果君主的权力日渐缩小,直至没有,成了一个象征,而由首相来履行君权,其实质是否就同民主共和一样?”
  容闳:“然,此即从实君立宪过渡至虚君立宪。”
  王闿运不以为然:“百代行的都是秦制,怎么到了你这,感觉就要变天了?!”
  容闳反唇相讥:“秦制者,‘废封建、立郡县’也。既已无封建之制,王壬秋(王闿运)你又何苦死守这封建之学?”
  说着,指向王闿运面前案几上摆着的一本《春秋》。
  《春秋》是所有儒学经典中唯一由孔子亲自操刀的原创作品,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却被视为“经”而不是“史”,盖因后世儒家深信其字里行间隐藏着孔子的爱憎褒贬(比如何时用“弑”何时用“诛”),领会了这些遣词造句的细微差别也就理解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但问题是孔子是春秋人,春秋再怎么世风日下,比起战国,很大程度上还是保留了周朝的政治体制——封土建国。
  划定疆域叫“封”,指定国君叫“建”。
  周朝特色是“家天下”,周天子(上天之子)是整个天下的族长,与正妻所生第一子为“嫡长子”,继承天子之位。而同正妻所生的其余诸子(次子)和同妾所生的诸子(庶子)将被分封到各地,成为国君(诸侯),比如第一任晋国国君就是周武王的小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
  诸侯必须将封地继续分封,其嫡长子继承诸侯之位,次子和庶子被打发到各处“采邑”,称之为“大夫”。大夫按照同样的原则,分给其次子和庶子各处“食田”,称之为“士”。士没有可供再分之地,往下就是民了。
  周礼定好等级,天下成了一家。真是其乐融融,家有儿女……
  可惜生活不是肥皂剧,百尺竿头向上爬从来都是中国人坚定不移的人生追求。于是,诸侯觊觎天子之位,大夫图谋搞垮国君,以下克上成了春秋战国的主题曲。继楚国率先称王(周礼天子以下,只能称“公侯伯子男”五爵),韩赵魏三家大夫成功地瓜分了晋国……
  经常梦周公的孔子之所以一天到晚不爽,就是因为君不君臣不臣,诸侯个个尾大不掉,视破坏周礼为人生一大乐趣(八佾舞于庭)。
  当改变制度无望时(周游列国,处处碰壁),孔子决定曲线救国,提出了“仁”。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有梯度地爱你周围的人。先爱父母,再爱兄弟,辐射开来,此即为仁。

  如果说仁爱观是周礼的文化阐释,《春秋》就是周礼的课后练习。
  可问题是再怎么练习也架不住秦国很黄很暴力。统一六国后,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规范了君主对文官的任免。而在地方,郡县两级行政区划代替了封建,一直延续至清。
  日期:2011-07-26 00:55:37
  中国病人袁世凯 30
  因此,容闳的讽刺的确很难反驳——春秋都没了,你还研究什么《春秋》啊?
  但王闿运也不是吃素的,当场普及历史常识:“东汉有部《轻侮法》规定,如果父亲受到他人侮辱,做儿子的杀了这个侮辱他父亲的人,儿子可以免除死罪。阳求就是因为杀了一个侮辱他母亲的郡吏的全家,才被推举为孝廉。嘉许血亲复仇,主张原心推罪(根据事实推究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心理。动机邪恶,即使犯罪未遂也有罪。而出于善良犯下的罪行,则从轻发落),乃是《春秋》里的大义,我看一直继承得很好嘛。”

  的确,始皇再威武,斩不断风俗。秦相李斯,挥舞着韩非的智慧之剑,教嬴政以势立威,以术驭臣,再用严刑峻法威逼,高官厚禄利诱,驱使万民如驱牛羊,不耕则战,战罢又耕,由是并吞天下,包举宇内。
  然后一个生硬的剪切——不逾二世即亡。
  何也?贾谊曰:不施仁义。
  翻译成白话文: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于是,董仲舒吸取“暴秦”的教训,煞费苦心地糅合儒法两家,正是想兼顾法家的效率和儒家的公平。当然,这种公平在孔子那仍然是相对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仰求明君的,但毕竟种下了一颗充满可能的种子。

  这才有了孟子的“民贵君轻”和荀子的“从道不从君”,再恨儒家的人也无法否认贯穿其中充满诚意的民本思想。
  可惜,先贤的伟岸形象往往都是被不肖子孙败掉的,就跟你看了那啥伟业后会有种“这咋不是一拨人了呢”的感觉。
  先秦儒家从未提过“三纲五常”,“忠君”是法家的私货, 在孔子那,忠是有条件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到了孟子,更是“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整个一战国版李承鹏。
  众所周知,法家儒家,就是一对冤家。儒家讲德治、法家讲法治;儒家重教化、法家重刑罚;儒家耻于言利,法家大谈利己;儒家对人性抱有希望,法家对人性充满绝望。
  韩非在《五蠹》里把儒者归为社会的蛀虫。李斯更是变本加厉,直接着手操作“焚书坑儒”。

  于是,许多对“人治”传统深怀不满的人High了。意淫到极点就是《大秦帝国》,直接把商鞅拔高到孟德斯鸠的高度,似乎只要秦朝不灭,中国早就实现民主法治了。
  对此深表理解难以苟同的我,建议孙皓晖向国产游戏《轩辕剑》学习,意淫一下墨家。兼爱(一视同仁的爱)和利他主义虽然过于理想,却是这个民族的细胞中最为匮乏的基因。
  法家不等于法治,在于法家之法只为君主一人服务,用来制约臣民。
  董仲舒敏锐地看到,在中国,有些事可以做不能说(法家),有些事可以说不能做(儒家)。既如此,把两者PS到一起不就OK了?
  当然,标签还是得贴儒家的,体制外给信心嘛!没见人重庆唱红歌把精神病都治好了?
  其实,董仲舒最大的理论贡献是“天人感应”。很明显,山寨《周易》的“天人合一”。

  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都是原子,你吸进别人呼出的气,你吃下去的东西排出去化为土壤的一部分,你和山川草木都是一体循环的,所以天人合一。
  而董仲舒倾力打造“天人感应”主要目的是帮君主建立起“君权神授,不可动摇”的神话。你为什么有喜怒哀乐啊?因为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体为什么有五脏啊?因为大自然有五行——没辙,封建迷信害死人,汉朝屁民就信这个。董老师发挥演绎一下,指导你感应进而顺应,就是让你在对天顶礼膜拜的同时,对天在人间的代理人天子也做到俯首帖耳。

  人事和自然完美结合,谁也不敢逆天而行。天子唯一要做的就是在天降灾害时学下影帝,飚个演技,下罪己诏,用“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糊弄糊弄屁民然后该干嘛继续干嘛。
  三年目不窥园,董老师最大的收获是把“六经注我”学到了家。
  《春秋》开篇第一句的“春王正月”表面上看只是寻常的时间记载,但在董老师看来,那就乖乖不得了了。
  王道之端在于“正”,而按“春王正月”的顺序,“正”次于“王”,“王”又次于“春”。为什么?
  因为春是季节,天之所为;正是人事,王之所行。所以这句话是孔子在教育君王要效法上天,端正自身,走上正大光明之道啊。

  这扯淡的功力真是堪比豆瓣的文青。
  日期:2011-07-30 17:14:51
  中国病人袁世凯 31
  可见,汉承秦制不假,但官方意识形态已从法家转型为打包上市的“儒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