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经济的眼重看历史》
第27节

作者: 谁是谁非任评说
收藏本书TXT下载
  3、把恢复股市投资功能做为当前工作的出发点,适当弱化融资功能,调整股市再融资政策,严格控制恶意和巨额再融资。暂停面向二级市场的增发,以后再融资全部实行配股制度,配股比例一般为10配3,配股价格上限为二级市场股价的三分之一,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和第一大股东必须参与配股。同时设置对配股的“一票否决”门槛,半数以上流通股东通过才可配股。而且要参照国际惯例,制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管理办法。

  4、出台更加严厉的政策措施规范大小非减持,第一,先限制大小非的减持时机,即在市场走势较差的时候,禁止大小非减持,在市场预期转好时放开;第二,严格限定解禁的比例和时间周期,不能过猛,力求平稳过渡;第三,大非和小非要区别减持,大非特别是控股股东的减持要和公司的经营业绩挂钩,业绩增长时可以减持,业绩下滑时禁止减持;第四,向在5年内减持的大小非征收30%的暴利税,5-8年内减持征收20%的暴利税,8-10年内减持征收10%的暴利税,10年后减持免征暴利税等等。如果大小非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就无从谈起。

  5、按一般顺序应先推融资融券,再推股指期货。考虑到股市低迷,人心涣散,而且股指期货各方面工作已准备就绪,现在尽早宣布推出股指期货的时间表,既有利于目前大盘蓝筹股稳定,也不容易爆炒,是很好的时机。
  6、鼓励上市公司特别是大型国企回购自身股票。在上市公司股票不少已经跌破发行价、跌破增发价,甚至逼近净资产乃至跌破净资产的情况下,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自身股票,缩小股本、提升业绩、提升投资价值,从而稳定市场以及增加市场机会。把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水平和是否分红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挂钩,对自愿锁定股份的公司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在再融资等方面给予特殊安排等。

  7、将需求管理适度转向供给管理。适当加快国有企业注资步伐,提升企业内在价值,以改变市场对于上市公司估值偏高的预期,增加对国内外资金的吸引力。通过整体上市能解决我国证券市场大小股东利益冲突的痼疾,同时也是一个激扬人气的机会。
  8、国家可以使用适量的外汇基金,在境外买入部分处于价值低估的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夺回这些公司的股票定价权,支持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向上。通过外汇基金的购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某些机构对这些公司股票价格的刻意打压,获取不当利益现象的发生。与中国投资公司对黑石、美林的投资相比,这样的投资风险并不大。
  9、从国家外汇储备、股票印花税按比例提取、大小非减持征收20%资本利得税三项来源设立“中国股市平准基金”,并在目前价位买入银行、保险、钢铁、石化、电力、航空等大盘蓝筹股,促进股市早日稳定。
  10、组织股市平准基金、社保基金,中央汇金公司管理的外汇资金入市等迅速高调入市。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现在的基本面与企业的投资价值比高位时要稳定许多。与运用外汇资金一样,运用平准基金在关键点位高调购入相对偏低的大权重股票,一方面稳定了市场,一方面在低位进入时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投资。高调的目的在于形成市场的正预期。之后平准基金可以在赢利的前提下逐步退出。甚至可以考虑向机构投资者乃至普通投资者增发平准基金,可能会比发行普通基金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效果与积极意义要好得多。

  (作者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特约评论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日期:2008-07-11 16:08:51
  二十七、辛丑条约对中国是外交上的重大胜利
  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太多了,有大量的不平等条约,让中国赔款最多的就属于辛丑条约了,有这个条约,实际上把中国从世界上的最富裕国家的宝座上打了下来。
  但是事情的结果到底的问题在哪里,在哪个环节上有问题,事后要想清楚,造成辛丑条约,是中国的政治失败、军事失败、经济失败导致的损失,但是在这样的国难背景下能够有辛丑条约的结果,却是在外交上的胜利,我们必须想清楚我们错在哪里,不能一概而论。
  中国在19世纪的富裕,是很多历史学家所不愿意提及的,因为他们的理论为执政者的要求是需要中国当时贫穷落后的背景的,而事实上是从慈禧的同光中兴开始,中国自己种植鸦片,中国的经济又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流入,在当时的金银本位的货币系统下,中国的财富又在增加,而且加上清朝几百年的积累,中国积累的社会财富总量是世界第一的。

  而在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的富不等于强,由于中国的富而不强,反而成为了强盗们觊觎的目标,而此时中国又决策失误,统治者误信邪教,搞起来了刀枪不入的迷信活动,并且不按照世界的游戏规则,公然支持邪教分子杀害外国驻华大使,支持邪教分子攻击使馆,向全世界宣战,最终导致滔天巨祸,中国的权利系统完全被摧毁。而中国还有执政者对于这样的攻击使馆杀害大使的行为大加赞扬,直接导致中国的使馆被丨炸丨弹攻击后人家也依据中国的这个写进教科书的说法拒绝道歉。

  在当时的背景是中国甲午战败,1898年又是列强瓜分的狂潮,中国的版图被列强划分了势力范围,内部由于戊戌变法的纷争,矛盾也日益激化,在此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必须说的是此次与1860年大大的不同,当时的木兰秋狝,皇帝等中央控制体系是健全的,而到1900年,太后、皇帝几乎是乔装只身逃跑,国内上下在一段时间内是不知道太后、皇帝所终的。

  在中国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国际战争的常识的话,中国是要亡国的,中国的命运基本上就是被列强瓜分,国家将不复存在,中国四分五裂成为各个列强的殖民地,就如历史上的30年战争后的日耳曼帝国,以及土耳其、波兰等国家一样的,中国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避免亡国和被瓜分的命运,而且只有赔款没有割地,不能不说是外交上的重大胜利,是弱国外交制衡的巨大成果,因此李鸿章在国际上是享有东方俾斯麦的美誉的。

  在具体层面上,李鸿章等人首先搞了一个东南互保,又在外交上按照西方的规则,声称中国没有宣战,是太后被人挟持后有人矫诏,而外来的“友邦”是来帮助中国“平叛”,那么既然是平叛,当然就只有赔偿军费以及叛乱中的友邦损失,绝对没有割地的理由。
  而对于中国这样的说法,事实到底是什么列强谁的心里都是明镜一样,但是怎样认定事实却是实力说话,这里的问题在于要瓜分中国列强的利益又不平均,其中英国占有的势力范围比较模糊,不容易落到实处,而美国还没有占到划分的势力范围,因为1898年的时候美国与西班牙在打仗,所以这样的刮分列强之中又矛盾重重。
  李鸿章利用的列强的自己得不到也不能让对手得到的心理,最终让所有列强接受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要求,其中美国是最支持中国的,而英国觉得瓜分结果自己吃亏也支持了美国的意见,最后其他列强就不得不接受了,原因就是英国国力最强,而美国的举国军事精锐均刚刚打完美西战争,军队集结就在近在咫尺的菲律宾,而且休整充分伺机行动,一旦列强们为了瓜分中国分赃不均而打了起来,谁也来不及调动足够的军队与美军抗衡,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就这样保存了下来,后来美国还把中国给美国的赔款用来建设了中国最好的大学和最好的医院。

  能够在亡国巨祸面前,维持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相比之下再多地赔款也相对不那么重要了,所以从外交谈判的角度上来说应当属于重大胜利,而实际上立有大功的李鸿章,又由于推翻满清政权的需要,在历史上被极大的丑化,事后沙俄还不甘心要威逼李鸿章割让辽宁,李鸿章力拒,在沙俄的威逼中吐血而死,致死没有答应,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对于李鸿章的评价国际与国内是根本颠倒的。而中国是不允许有主和的英雄存在的,历史上的北宋开国功臣潘美,在当时比得上秦琼对于李世民,但是后世被丑化成为了众所周知的潘仁美,中国不能正视历史,悲剧还要重演下去。

  日期:2008-07-12 22:37:05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