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经济的眼重看历史》
第26节

作者: 谁是谁非任评说
收藏本书TXT下载
  如果在整个经济领域黄金恢复其历史的货币地位,需要考虑黄金作为货币的衍生效应,也就是很多地方可以是纸黄金,这里再考虑以10%作为准备金的衍生交易,可以衍生出来的货币是12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是远远小于世界货币总需求量的,根据世界银行测算,世界经济总量在55万亿美元,如果是带衍生的替代普通货币,黄金还需要在美元不贬值的基础上升值四倍。因此黄金不远的将来达到每克1000块以上是很可能的,不要惊讶,就如几年前不到300美元一盎司的黄金涨到破1000美元一样,当初说黄金要破1000美元,又有谁相信呢?记得20年前中国老百姓靠黄金保值,那时是100多块一克,而当时100多块在中国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3000块啊!

  而美元贬值破产到黄金成为世界货币,美国就进行了一次全世界的财富的再分配,而本次黄金价格的暴涨,背后还是美国在做推手,未来几年内黄金的暴涨几倍,肯定也是美国在推手!背景就是美国21%的世界经济总量却占有控制世界75%的黄金,黄金再度成为世界货币,美国就有了世界货币绝对的控制权,超过本国实际经济能力的数倍,而欧洲也有大量的黄金储备可以保持自己的地位,但是对于黄金储备少得可怜的亚洲国家和我们的祖国,就是又一场国际资本的殖民掠夺。

  美国控制黄金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把黄金分成了货币黄金和金属黄金,美联储搞了一个世界的黄金清算体系,在这个体系之外的黄金,在国际上实际是无法交易的,因此这些在体系之外的黄金就没有货币功能或者货币功能被大大限制,因此中国也被迫把自己仅有的几百吨黄金也放到美联储,世界各国也多如此,这样一来美联储就有可能做黄金的衍生生意,就如中国古代的钱庄和欧洲的金匠一样,而对于美联储有美国的军事为后盾,哪一个国家也不可能把美联储的黄金去盘点一遍,你最多盘点属于你国的黄金,而美联储就完全可以把其他地方的黄金给你堆到目前,你是无法知道他是否透支了这些属于你的黄金的!

  美国把这些交易中的黄金票据正在逐步变成货币,就如我们钱庄、票号的取款凭据银票和欧洲金匠的条子逐步成为流通的货币一样,现在这些黄金的凭据已经有名字了,叫做纸黄金,有了纸黄金的存在,各种黄金的衍生交易开始极为活跃,美联储可以轻易堆积起来多少万吨的黄金交易单据,其规模已经大大超过所持有的黄金,美元破产后,纸黄金成为世界货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整个纸黄金体系还是被美国控制在手里。

  中国的只会亲民的温体仁式的领导们,在世界各国史无前例的把占我们GDP50%的钱作为外汇储备借给美国使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以超过GDP一半的钱来持有其他国家的金融资产,这个问题中国舆论不自由,而国际舆论一样的不自由,因为他们在忽悠中国,国际媒体也是有背后的利益归属的,我们如果在这次即将发生的金融危机中倒下,中国就又回到几十年前了,在黄金替代美元的过程中美国又是没有花费一枪一弹,把世界的主要财富又变到了自己的手中,所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金融的制空权太重要了。

  最后外加一句,这样的结果是阻碍中国强大的大山,却是黄金股票的重大利好。
  日期:2008-07-09 15:15:54
  评论人民日报的社论的对于股市的影响 (2008-07-08 12:02:04)
  标签:跟着火炬看中国 股市 股指 人民日报社论 大盘 财经 股票
  人民日报今天高调发表了特约评论员的《稳定股市的十大政策建议》,对于这样的建议,我也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第一条,总理开会,是早该的了,中国股市这样了才开会,是有问题的,这个建议出现的报纸上,本身就说明政府的问题,政府有这样的问题,当然经济不好股市不好了。

  第二条,避免各部门令出多门,也是说明中国现在是令出多门,这个问题是政治不是经济,解决好了很重要。
  第三条,控制再融资是饮鸩止渴的做法,股市的需要就是再融资,只能配股是有问题的,限制配股价格也是有问题的,这样的情况不应当法律限制,其中给流通股权利,必须流通股通过是空谈,因为现在就要全流通了,这样流通股50%反而比公司法的三分之二还要少。
  第四条,限制大小非减持本身就是政府不守规矩,其中的问题我已经在前面的文章《中国股市中真正可怕的小非问题在哪里?》分析过了,这样的结果会造成政府诚信和小非的进一步非理智减持。
  第五条,融资融券确实需要早推出,目前有一个时间表是好事。此条实现是重大利好。
  第六条,回购自身股票需要配套政策支持,中国的公司法不允许公司持有自身的股票,除非是为了注销,这是有问题的。
  第七条,整体上市本身已经成为圈钱的新手段,新注入的资产已经频频高估,这样的建议带有很大的利益色彩。

  第八条,境外买中国的股票,是好办法,关键在于执行,执行过程中具体买央企哪一家的股票,买入多少,价位多少?还是有问题很多的,否则就成为了配合境内外炒家的利益输送。
  第九条,设立平准基金是好事,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有足够的监管机制,否则开始的初期,一定是服务与庄家的。
  第十条,有关社保资金的入市,还是按照市场的规则办理比较好,这是老百姓的养老钱,要谨慎使用,不要政府政策性的堵枪眼。
  所有这些政策,我认为更多的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经济的调控失误,中国GDP50%以上的财富成为外汇储备在不断的贬值,社会的资金被不合理的抽紧,在全世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国即不让通货膨胀也不调整汇率,其结果是中国在补贴全世界,中国有多少财富够补贴?其结果是中国地经济一定要下滑,现在靠奥运的强心针,但是奥运后怎么办还没有办法,但是中国目前的调控与否,已经成为了政治而非经济问题,中国很可能要象前苏联一样,为中国的政治问题付出惨痛的经济代价,欠的总是要还的!

  附录:
  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稳定股市的十大政策建议
  2008年07月08日 07:1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石建勋
  在过去的两周之内,一向出言谨慎的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四次发言阐述稳定股市问题,话语密度甚高前所未有。同时新华社也发文提振市场信心。但是,面对历史罕见的“股灾”,仅有言论恐怕不够,必须有实实在在的稳定股市的举措。结合近期许多专家学者的诤言,笔者总结提出十个方面稳定股市的政策建议,供决策层、管理层和全国投资者参考。

  1、建议国务院尽快召开总理办公会议,专题研究稳定股市对策。股市大跌是当前中国除汶川地震之外又一个影响面广的全局性问题,鉴于此,国务院应尽早召开专题会议,高度重视和关注近期股市暴跌对中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巨大负面影响,从宏观和战略高度研究规划股市健康发展的长远发展战略。站在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自主创新经济体系、提升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研究现阶段如何把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提升为国家的主导战略,如何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纳入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规划之中,与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相协调配套,为中国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发挥应有作用,以及如何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如何从制度上避免股市大起大落,如何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根本利益等。

  2、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财政部、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外管局五个金融监管部门和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等部门应尽早建立维护股市稳定的联席工作会议制度,避免政出多门,互相矛盾。当前,央行出台货币政策应当把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作为目标之一。随着国民财富的证券化水平不断上升,政府承担金融市场体系的稳定之责早已成为常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就在传统的反通胀和反萧条两大目标之外,增加了第三大目标:维护金融市场体系的稳定。资本市场作为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央行在考虑货币政策出台的时机、步骤与力度时应适当地兼顾资本市场的稳定。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在金融体系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相互关联度高的今天,如果资本市场出了问题,银行体系也难以独善其身,我们不能顾此失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