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远征---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记述》
第48节

作者: andyty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穆斯林的决心,是同样不容低估的。看看今天的中东,看看以色列,应该说多次中东战争早就告诉我们,以色列人的军事实力,是整个穆斯林世界联军所根本无法匹敌的,可是到了今天,中东的局面又是如何的?我们能简单概括说,以色列人正占据着一边倒的优势吗?我们不能,虽然这些显然同各自的信仰有关,但是当地仍然处于紧张的胶着状态这是个事实。
  如此,焉能轻忽穆斯林世界的手段和能力?
  而在当时的格局中,在科学,技术,军事实力方面,应该说穆斯林世界同基督徒世界是旗鼓相当的,甚至应该说,至少表面看起来,是穆斯林占据优势,毕竟被堵着打的,是拜占庭,而不是土耳其人。

  所以,如果君士坦丁堡当场变成伊斯坦布尔,被堵着打的,就是西方佬。这种局势,是不容轻易乐观的。我认为紧接着出现欧罗巴斯坦的可能性是有的。
  所以我个人很难对这个猜测做出一个倾向性的判断,也只能说,我不知道,这个局太复杂,看不破。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浅见,无任何其它意义。
  但我的确认为,总体上考量,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及其奇迹般的胜利,为当时的基督徒世界,消弭了绝大多数的,紧迫的危险因素。这也是其历史意义所在。
  当然对这段历史众说纷纭是正常的,这本身就是一段争斗的历史,而且至今争斗的双方,基督徒和穆斯林,还都继续存在着。应该说自马丁路德的伟大的宗教归正运动之后,基督徒世界内部在信仰层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随之出现的变化也深刻渗透到其他层面,因为如我前文表述过的观点,信仰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基础。这场运动让基督教义和圣经自由的传送到每一个基督徒手里,而不再由天主教会垄断,符合圣经,以及符合基督的教诲变成基督徒的首要信仰原则,而不是符合教廷的教规,以及教廷对圣经的单方面解释。教廷作为神和人之间的中间人这一人为定规,被彻底击破,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直接面对基督。

  但是尽管如此,在捍卫自己的信仰方面,基督徒依然是不会做出什么实际性的让步的,而问题在于,随着伊斯兰的政治武力扩张同步进行的,必然是信仰扩张,这一点我们无论在历史,还是在数年之前,都可以看到例证,所以呢,从这个层面,来理解当前的一些事件,也许更容易看的更加透彻,圣经说: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诚然如此。
  当然我写这个帖子也绝对没有要统一论调的意图,我也没有这个能力,也从来没有这个想法,打算。我只是想把自己阅读这段历史的心得,尽量客观的分享一下,期望对于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同学们有点微小的助益,或者至少省点翻阅资料的时间。我相信每个人会形成自己的分析判断和看法。
日期:2010-12-07 00:26:55

  是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确是一次武装朝圣。

  这一点不论是从教会的态度上,举措上,还是东征将士们的表现上,都可以看到。
  所以攻陷耶路撒冷之后,绝大多数十字军将士都很快离开了,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履行了他们在主教,以及基督面前所做的承诺:到耶路撒冷朝圣。
  教会对他们的要求,以及他们的承诺仅仅是:到耶路撒冷朝圣。
  这个是十字军的本来面目。
  显然这也为此后的十字军邦国留下了诸多难处,此后邦国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一如既往的,阵容不足。

  不过坦白说,即使如此,他们的战斗力对付穆斯林还是能够胜任的,至于哈丁角大决战的惨败,后面很快就能看到,我个人的看法,这场惨败绝对不是因为法拉克人的战斗力不足的原因。
  十字军邦国的建立是一个伴生结果,但这个结果今天看,我觉得显然是尤为重要的。
  阿斯卡隆的地位有点微妙,在我的理解,十字军对这个地方的态度可能有点左右为难,攻陷的话,和光复圣城无直接关系,我们今天很容易就能做一个全局观,这是因为我们是后来者,如同那句俗话,如果市场能交易历史,那么顷刻间就会诞生无数的首富。这个世界也不再会有穷人,都是比尔盖茨。
  但十字军看到的和我们今天看到的不同,他们只能看到现在,看不到未来,而这个未来对我们来说,却是一目了然的。
  攻陷伯利恒,都是因为当地人派出的使者的督促,并且十字军真的听从了这个建议的唯一原因是:那里是基督的出生地。
  整个第一次东征的历史记述中我们都看到,进军到耶路撒冷,一直是这个队伍的,绝大多数人的,首要,以及唯一的愿望。
  这样,阿斯卡隆,无疑变成了一个当时的,十字军的计划外的目标。你的体会是对的,至少我赞同你,东征只是一次根本意义上的,武装朝圣。但这次朝圣带着一个特殊的,荣耀基督的目的,而不是仅仅在穆斯林的重压下,对基督的一次痛苦的倾诉。

  这一次要光复圣城,尽基督子民的,当有的义务。
  不再让基督的圣墓,继续在穆斯林的手中,蒙受羞耻。
  我一直尽力不在这个帖子里参杂太多的个人信仰的内容,因为这个帖子不是论述基督信仰的,是在讲述历史的。不过这个帖子非主贴,我可以很慎重的对你说:圣墓在基督徒的心目当中,是具有非凡意义的,因为那里是基督在受难后第三天复活的地方。
  所以它是整个基督信仰的一个支柱。基督在受难前多次预言他要被处死,并在三日后复活,依照人的常规思维我们知道,理论要经过验证来证明其有效性,这也是人类科学的基点,当然不少冒充科学的其实并非科学,这个问题我不想进一步讨论。
  可能你听说过在基督复活后曾有一个信徒,不相信眼前站的是基督,于是基督对他说:你来摸我的伤痕。

  因为基督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手脚都有钉痕,而且肋旁还有一个被枪刺入心脏的伤痕,这些细节我在前面关于圣矛的记述中讲过。
  这个人亲手摸完了,说:我知道你真的是基督。
  基督说:你看见了才信,那些没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这个人在西方的,或者基督教世界的文化中是赫赫有名的,首先因为,他具有所有严谨学者所具备的,实证精神。
  实证科学的鼻祖。

  其次因为他敢公开质疑神,这个还是同上,如出一辙,实证科学的本质:质疑一切未经观测证实的结论。
  显然我要说的还有个最后,呵呵,并且是最关键的,不如我选择不说,以免让这个话题被冠以各种罪名。
  总而言之,圣墓的意义是非凡的。明白这一点就好。
  所以十字军在当时确实不会去攻打阿斯卡隆,因为这个属于节外生枝。应该说我认为十字军在当时并未考虑如何稳固对耶路撒冷的统治。
  如果你把这个问题同当年的雷蒙德,以及戈弗雷对圣城地位的表述做个统合考虑的话,你会有和我一样的体会。
  信仰世俗的人,总是会从世俗角度考虑所有一切的事情,利益成为唯一驱动点。
  这个角度是很狭隘,而且邪恶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在这种考量下,变成了一个掠夺,和利益之举。

  我只想说,古人云,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是有道理的。当利益变成唯一信仰的时候,他们会用利益解释所有的事情。但是放心,他们肯定不会用利益解释自己的举动。他们总是大公无私的,而别人总是利益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