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远征---欧洲中世纪十字军东征记述》
第47节

作者: andyty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1153年是十字军邦国的一个成就的高峰,至少对于耶路撒冷王国而言如此。我们看到此时的安提阿和埃德萨已经处于近乎名存实亡的境地,但是耶路撒冷国的地位依然稳固,而且更有甚者,终于拔掉了阿斯卡隆这根长期以来的刺。
  阿斯卡隆的胜利同时也促使大马士革再次重申了他们的友谊,而这将为战胜埃及提供一种可能。可能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的到,随着阿斯卡隆这根肉中长刺变成耶路撒冷国的手中长矛,王国同埃及之间的战略位置倏然易位,自此王国可以在任何想要或者需要的时候,对埃及发动主动攻势,而埃及则转为被动,不仅不再能随心所欲的向基督徒们发起攻势,反倒要时刻担心法兰克人的武装入侵。
  而此后不久的历史事实,也的确是这样演变的。
  看起来周边虽然纷乱,但是王国并未表现出颓势,反倒变得更加咄咄逼人。只不过在当时根本没有人想得到,在35年之内,王国的绝大部分领土,都将被一扫而空。
  不祥之兆,总是要留待那些看的懂的人去解读。就在次年夏季,奴拉丁近乎兵不刃血的征服了大马士革,因为当地的居民们并不喜欢他们的首领,而奴拉丁在穆斯林世界的声誉则与日俱增,尽管奴拉丁同王国之间达成了一个另外三年的停战协议,但是大马士革的臣服,给了奴拉丁一个现实的基础去实现他的宏伟理想--把基督徒们统统赶到海里。
  有趣的是,或者说至少我个人在这里体会到了一丝历史冷幽默,或者黑色笑话的意味:就在基督徒们拔掉了长期以来的一个肉中刺的时候,穆斯林世界也同时获得了进一步的统一,掀翻了长期以来的一个,颇为让他们担心的叛徒。在基督徒们终于感觉到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埃及方面的时候,穆斯林们也开始感觉,他们也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耶路撒冷身上。
  但是历史在这里,好像仍然感觉这种黑色幽默的戏剧性不够,于是紧接着又增添了更加浓重的一笔:
  1156及1157年,就在穆斯林和基督徒双方仿佛都感觉他们已经为了一场能够全力投入的大战做好了足够的前期铺垫的时候,在近东地区爆发了一系列剧烈的地震,其中最剧烈的一次在1157年爆发在北部叙利亚,安提阿遭受重创,哈马城和霍姆斯被彻底摧毁。西札的一个酋长的家族被近乎彻底灭门,仅仅幸存了一个年幼的公主。
  这场巨大的天灾迫使基督徒和穆斯林双方面停止了各自的军事行动,而穆斯林这边则在地震之后接着遭受到一次爆发于1157年10月的严重瘟疫的打击,这场瘟疫让奴拉丁陷于重病,他一直病重了几个星期,几乎死去,后来虽然有幸得以康复,但是从此之后,他也同他以往纵横疆场的辉煌告别了。
  鲍德温三世国王统治期内的最后几年是在带领部队小规模进攻大马士革,以及时常北上到安提阿和的黎波里,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家族纠纷中度过的。
  1162年,国王从另外一次此类的家族纠纷中返回耶路撒冷的时候,陷入重病,尽管他年仅33岁,并且健康状况一直很好,但这场重病还是让他不断的虚弱下去。
  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三世驾崩于1162年2月10日。

  鲍德温三世是一位广受爱戴的英明君主,应该说我们从上文的记述中可以很容易承认这一点,国王的辞世受到了广泛并隆重的哀悼。
  由于鲍德温三世并无子女,所以王位由他的弟弟,迦法及阿斯卡隆的领主,阿玛里克继任。那么阿玛里克,又将是一位怎样的君王呢?
  且听下回分解......大家先别急着走啊,先把票钱交了,一人5块,买一张vip卡可以享受九折优待啊,售价5毛。那个谁,楼下的,你来张?
日期:2010-12-06 21:31:37

  多谢楼上几位兄弟的支持。

  说到拜占庭在当时要是真的亡了,整个欧洲是不是都会跟着一起变成欧罗巴斯坦,其实我的真实想法是,两种可能都有,主要是我找不出什么很有说服力的逻辑来给自己的任何一个猜测提供足够坚固的支持。
  一方面,高兴兄的话有道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确并非欧洲基督徒世界的全部实力,当然更非全部精锐实力。实际上从某个角度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早非第一次,武装朝圣这件事情,在当时的欧洲已经成为传统,这个历史背景中交代过,当然基督徒们也是被迫的,这个不再啰嗦。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所以具有特殊意义,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我想主要是三个原因,一个是规模超乎过往的那些武装朝圣,另一个是,这一次武装朝圣攻陷了耶路撒冷,至于在当地建立邦国,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后续。当然教皇的公开呼吁,以及在公开呼吁中明确提到光复圣城和圣墓的请求,也为这个事件增加了独特性。

  第三个,我想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后世历史学者们,或者像我们一样的历史研读者们都不可能不留意到这一次东征的巨大历史意义。它的历史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不论我们如何猜测拜占庭在当时就变成伊斯坦布尔的后果,我们都不得不承认,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对于反击穆斯林的持续性的武力扩张,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当然持续发挥这个作用的十字军邦国在存续期内的作为也是同样重要的,或者也许更重要,现在我们都看到,独立支撑的耶路撒冷国,持续的吸引着穆斯林世界的全部注意力,这也是一个必然,在后院起火,火势正旺的时候,任何人都不会蠢到还惦记着隔壁的家产。

  那么从这一系列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出,在阵容相差悬殊的不利境况下,基督徒们依然能够在大多数时候保持着军事优势,或者均衡,这无疑告诉我们,西方佬们的战斗力和战斗的决心,是很难被穆斯林大军轻易吞噬的。而且当时的欧洲内部,也远非某些人所描述的那样贫穷破败,脏乱不堪......实际上当时的欧洲民生,是相当淳朴而且优雅的,还是那句话,真要在这个问题上较个真的,不妨先去读一读相关的资料,尤其是西方学者提供的历史资料,再来说话,更有意义些。

  如此说来,高兴兄的猜测是有道理的,但是为什么我不敢肯定的做出这个猜测呢?
  先发下,看看新贴的主贴出来没,接着再聊。
日期:2010-12-06 22:38:02

  因为我首先想起了铁锤查理。
  估计我们都明白,那场胜利是多么的宝贵,而他之所以如此宝贵的原因是:当时基督教世界的境况,已经极度危险。
  我个人的确不敢断言,铁锤查理的胜利是毫无悬念的,是必然的。我只是感觉,那场战役如果失败的话,后果大概会是很可怕的。
  我想在我们重视基督徒们捍卫自己的信仰和尊严的能力和决心的同时,也不应该轻视穆斯林们奉行武力扩张政策的决心和手段。就当今而言,整个穆斯林世界不论是在科技还是文化方面,都已经被远抛在西方......这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实际上把它称之为基督教世界更恰当些.....之后。
  但是我们看到,穆斯林的政治努力停息过吗?我想客观的说,每个人都会承认,没有。他们依然在努力,并且一直在努力寻找更适合他们的方式,或者手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