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房地产调控进军路线的推测》
第8节

作者: 鬼话笑笑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城市房屋登记信息系统的严重落后,很大程度上拖了这次楼市调控的后腿,这也是《认定标准》中的内容左一下右一下互相补台的原因,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试想,如果现在各大中城市已经拥有了完备的城市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并实现了全国联网,必将为诸多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政府也会少一些投鼠忌器的顾忌。所以,《认定标准》在最后一条中特别要求“各地要把城市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建设作为落实国发〔2010〕10号文件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数据不完备的城市,要进一步完善系统;尚未建立房屋登记系统的城市,要加快建设。2010年年底前各设区城市要基本建立房屋登记信息系统”。


日期:2010-06-07 14:47:09

  万科6月全国降价传闻
  毫无疑问,这条新闻已经被万科证实为“假新闻”。事情的缘起是6月1日的一条消息“据内部人士近日透露,万科将在6月份全国范围大降价”,这条消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之后万科给媒体的回复否认了这条传闻,但该回复并没有以任志强式的强硬去否认万科降价的可能性,而是为自己的后市操作留足了空间。
  07~08年楼市调控期,在王石发表拐点论之后,作为业界老大的万科就率先开始全国性降价,并带动了全国房价的下跌。那次楼市调控因为金融危机而中断,万科在调控中率先降价的做法也是有得有失:得的是跑赢业界,在低谷期巩固既有优势并继续做大作强;失的是在房地产界内部饱受抨击,且发生了业主打砸售楼处及退房的事件,对万科的品牌造成负面影响。很难判断这次的万科6月降价传闻的目的性,有可能是万科忌惮于上次率先降价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次有心降价,但希望自己不挑头,而是在其他大房企先降价后自己再跟进,所以先在业界内部放风制造舆论;也有可能是个彻头彻尾的谣言。


日期:2010-06-08 09:29:05

  jchen360,你的这张图很不错,数据很新,我想这组数据应该是“挂牌待售的房屋套数”吧,我不是房地产行业人士,不熟悉他们的术语。
  从这张图上看,417新政之后,上海的挂牌出售房屋数量暴增,在一周的时间内,由约9万套迅速上升至11万套,经两周盘整,挂牌出售量再次快速上升,目前已飚至12万5千套。可见,大量的投资型房源在417新政后奔涌而出,且这一现象目前仍有延续之势,但市场的严重观望导致了低成交量,暂时无法消解这么大的卖盘。
  如果这张图能加上另外两组数据就更强大了:日成交量、成交均价。前段时间的走势是挂牌出售量猛增,但日成交量持续低水平,而成交均价居高不下。未来数月内,这3根线的走势将极富戏剧性。

日期:2010-06-08 11:56:16

  叶檀在这期的《锵锵三人行》里可谓口无遮拦,我摘了一小段对话,大家看看。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叶檀,经济女侠,首先请教你两个问题。
  叶檀:说。
  窦文涛:房产税要不要开征?
  叶檀:我最近这个问题听得太多了。
  窦文涛:征不征啊?

  叶檀:我认为一定会出台,一定。
  许子东:现在好像上海要做试点。
  叶檀:上海做试点,如果不出台,中国经济就完了,那就不是房地产完了的问题,只要还有一点脑子就应该出台。
  窦文涛:真的?
  叶檀:对。
  尤其是叶檀的这句话:如果不出台,中国经济就完了,那就不是房地产完了的问题,只要还有一点脑子就应该出台。

日期:2010-06-08 14:19:52

  特别澄清一下:6月7日的“某人天津再谈两难”是个骗人新闻,大家不必理会。
  今天 制专对反 和 linda_123_123 都让我看看这条新闻,说老实话,要不是你们推荐,我还真没看到这条新闻。我查了一下,新浪和搜狐都是转引《中国经济周刊》的稿子,于是顺藤摸瓜,找到中国经济周刊的网站,看到了原稿。原稿的标题是“温家宝总理天津再谈中国经济两难问题 中国经济六大矛盾详解”,时间是2010年06月07日。仔细看了看稿子,发现这几个记者真是没什么职业道德,因为某人自上次在天津讲过两难论后,根本没再去过天津,也没有再说两难。那这几个记者是怎么搞的?他们的“核心技术”是:翻出某人曾在今年两会时“首次”提出两难论,于是他们在稿子里说某人在5月份去天津那次发表的两难论属于“再次”,这几个蹩脚记者就是玩了这么个小小的文字游戏。

  不得不佩服,国内新闻界果然是鱼龙混杂,为了抓眼球这种标题党都敢上,前core当初鞭策鞭策那些新闻工作者还是很有必要的。

日期:2010-06-08 17:30:35

  珍惜时间2009,今天我说标题档指的是6月7日《中国经济周刊》的那篇稿子,你贴的是5月16日的天津日报。

日期:2010-6-9 18:07:00

  农行即将上市,锣鼓喧天。
  当金融帝国那环最薄弱的链条也在股市圈钱得手,当农行都不再害怕房价下跌,一直养精蓄锐的大部队就可以吹响集结号了。
  7月份,将注定成为多事之秋。增值税清算将正式开始;最抬不起头的农行都有钱了;而房产税、美元指数、人民币汇率、地方债等问题很可能风起云涌。但求情绪稳定,静观其变。

日期:2010-06-13 17:52:12

  刚刚过去的一周,是楼市调控相对平淡的一周,一些迹象开始微妙地显现,慢慢道来。
  先说说地方债,本来我在帖子里点评完“万科降价传闻”之后,很想继续解读7万亿地方债的问题。但是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在6月3日突然来势汹汹的地方债问题,在媒体上露了个小脸儿之后就消失不见?专家学者们对此问题几乎是集体性失声,即便有人跟风点评也是浅尝辄止、不及其里,也许是大家对地方债的信息掌握太少,不好乱说话,这其中6月10日贾康在《时代周报》上的访谈还是有些可读性,但也不肯深谈。一直等到今天(6月13日),即6月3日的放风10天后,gwy终于出台了《gwy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巨额地方债问题提出明确指示意见。

  为什么说地方债问题非常重要呢?我们都知道,这轮房价上涨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推动地价上升有很大关系,而巨额地方债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地方政府拿土地作抵押才搞来的钱,也就是说,如果全国的地价房价一直维持在高位不降,那这个“地方政府借债——拿土地作抵押——卖高价地还债”的“良性循环”还能维持下去;如果地价房价大幅下跌,也就意味着很多地方政府的抵押物(土地)已经不再值那么多钱,是否具备还债能力就非常成问题,这个问题对zy的楼市调控造成了很大的牵制。如果有很多地方债成为坏帐,那最后买单的只能是zy政府,因为没有其它买单者,所以zy只能在看到这个问题之后,赶快想办法来解决它。

  很蹊跷的是,为什么报道说地方债是“在过去几个月内从4万亿飙升至7万亿”?那篇6月3日的稿子说原因是分税制、地方财政支出巨大等等原因,似乎这个解释站不住脚,因为今年并没有全国性地大量上马新项目,主要是花钱把去年的项目继续做完而已;而分税制也好、地方财政支出巨大也好,这都是很多年的老问题了,那为什么以前地方债一直没有火箭式上升而偏偏是最近几个月呢?我认为原因在于:过去几个月里地方政府们的收入突然下降,导致他们纷纷采取多借地方债的手段来缓解问题,有可能是卖地收入大减导致的。但这个解释也是不完美的,因为417新政开始才两个月不到,而新政之前的卖地收入是很高的,北京即是如此,难道才调控两个月就把地方政府搞得如此捉襟见肘?人家开放商还说自己不差钱能挺一年呢!

  简单说一下今天《gwy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主要思路,在我看来有3点:一是zy要开始推动对地方债的清查工作,zy在摸清底细之后才能着手解决;二是明确了收紧地方债的态度,避免7万亿的巨额地方债继续大幅增长而不可收拾;三是堵死了“以财政性收入、行政事业等单位的国有资产作为担保”的门路,前几天发改委的人还在说中国的政府不用怕地方债,因为政府的资产很多;而从这个文件看,gwy是非常反感地方政府卖家底儿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