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刀锋八十年——残唐五代史》
第58节

作者: 英雄旗主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五月初六,朱温回到洛阳宫中,病情始终是反反复复,不见好转迹象,结果不好的事情又接连发生。先是有人观测到彗星见于灵台(天文观测台)之西,这个事情今天看来就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了,但古代人迷信,见到彗星就觉得要出事,更何况这次彗星是出现在西方,也就是四灵中白虎那一方,那就更加的不好,朱温只好下令“降赦宥罪,以答天谴”。紧跟着宰相薛贻矩在开封病故,凶报传来,朱温震悼良久,下令辍朝三日,以示哀悼。薛贻矩本是唐朝旧臣,因在朱温篡唐时卖了大力气而得到赏识,但朱温对这种人也不见得会有有多深的感情,主要还是老年人思想负担都比较重,看见有人死在他前面,多少会有些兔死狐悲之情。而与此同时,晋军在河北猛攻幽州,刘守光屡次遣使来朝求援,朱温明知道如果他不出兵帮忙,幽州迟早要有一日被李存勖攻破,但他目前这个身体状况,又实在是难以插得上手。

  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朱温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闰五月十五日,朱温与几个近臣呆坐殿中,无语相对,便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自己当年,也曾仗剑挥戈,决胜疆场,睥睨天下英雄于无物。到如今却是英雄迟暮,百病缠身,眼看着风光无限的宿敌之子势渐坐大,竟无力与之争衡,而自己一旦百年之后,恐怕这辛苦得来的江山社稷也要毁在他的手里。想到此处,朱温悲从心来,突然放声大哭道:“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想太原余孽(指李存勖)贼势复炽,现在上天又要夺我余年,等我死之后,几个儿子更非他的敌手,那我岂不是要死无葬身之地了嘛!”说罢哭得老泪纵横,竟然一度昏死过去,后经左右近臣全力抢救,这才苏醒过来。

  朱温醒来后,自知天年不久,就开始准备立嗣之事,但这个事情也让他很费脑筋。封建社会立嗣是有制度的,无外乎立长、立贤、立嫡这几条规矩,朱温的长子朱友裕,从军多年,立下战功无数,在军中颇有威望,但是此时死去多年了。次子朱友文是朱温的养子,这个人很有干才,是个理财的好手,在朱温初任四镇节度使时就任宣武军节度副使兼四镇度支盐铁制置使,朱温在前方用兵,朱友文在后方为其敛财,总能及时供给军需,十分得力。朱温称帝后,设立建昌院,掌管全国的财政、粮食、度支,就以朱友文为建昌院使,还是非常倚重的。朱友文虽说是朱温的义子,但在朱温初镇汴州时就入了军府,朱温对他也是非常喜爱,看待他跟自己亲生的儿子没有分别,所以要以长立嗣的话,那就非朱友文莫属。

  亲生儿子中,最长的就是三子郢王朱友珪,时任左右控鹤军都指挥使,总掌皇宫宿卫亲军,也算握兵中要了,所以要是选亲儿子中年龄最长的,那又非朱友珪莫属了。不过朱友珪不是嫡出,他的生母本是毫州的一个军妓,十分卑贱。而嫡生的儿子只有一个,就是朱温的爱妻张氏为他所生的四子均王朱友贞,时任东都开封马步军都指挥使。朱温一生专爱夫人张氏,张氏虽然早他称帝前就已经病故,但朱温也没另立皇后,那就当以张氏为正妻。所以要是以嫡立储的话,那又非朱友贞莫属了。

  这个问题放在别的年代都好办,因为按照常理来看,立嗣先是以嫡不以长,其次是以长不以贤,张夫人既然已经为他生了儿子,那就没有别人的事了,只能是立四子朱友贞为储君,就算是朱温想立别人,大臣们也会拼死上谏阻止。但五代是个武夫当家的年代,对这套规矩看得不是很重,再加上朱温晚年残暴,动辄杀人,大臣们对这么大的事情也就不敢轻易表态,只能靠朱温亲自来做决定。

  但让人万万想象不到的是,朱温在处理立嗣这件事上,完全就不按照套路出牌,其做法的无耻程度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从古至今绝无仅有。这不禁使他在当时就尝到了自己种下的苦果,更是一直遗臭到了今天。
  说到这里,就不能说一下朱温晚年的荒淫程度简直就是让人无法想象的,原本朱温从年轻时起,就一贯的好色成性,但好在有张夫人约束着,还能多少让他像个人样儿。等到张夫人死后,朱温也就彻底不是人了,满朝的文武中,朱温最信任的莫过于敬翔和张全义,但就连他们两个人的家室朱温都不肯放过。
  敬翔的老婆刘氏,本是朱温在打下徐州后得来的爱妾,因见敬翔无妻,就转送他做了正室,这本来是个好事儿,但朱温在敬翔将刘氏娶过门后,仍然与其藕断丝连。特别是朱温建国后,设立崇政院,以敬翔为崇政院使,裁定一切军国大事,这也就是整个大梁国的头号大臣了。只可惜敬翔虽说是当了大官,可朱温还是忘不了经常性地将刘氏召入寝宫。敬翔惧怕朱温,对此又敢怒不敢言。偏赶上这个刘氏不知收敛,不但不以为耻,反而以此为荣,平日里带着大队随从招摇过市,往来于皇宫与敬翔府上,丝毫不觉羞耻,更要插手政事,史称其“别置爪牙,结交藩镇,近代妇人之盛无出其右。当时达贵之家,从而效之,败俗之甚也。”可怜敬翔这个帮助朱温成就霸业的头号功臣,整天还得顶着个绿帽子办事,真是搞不清他心里究竟会憋屈到什么样的程度?

  要说朱温和刘氏的私情,是因为考虑到敬翔权利过大,这才通过刘氏对其进行暗中控制,似乎也还能说得过去,但朱温淫乱张全义一家就完全没有道理了。张全义前文曾经介绍过,那也称得上是五代数一数二的好干部了,在朱温手下干了三十多年,为其经营河南,可谓尽心用命。朱温称帝后,将其累拜为中书令、兼领忠武、陕虢、郑滑、河阳节度使,判六军诸卫事,并往天下兵马大元帅。朱温自从迁都洛阳后,每次出京,也都要留他为西京留守,总掌京师政事防务,像这样的人,难道还不要多少给他留些脸面吗?

  可惜朱温也真是不把张全义当人,乾化元年(911年)七月间,天气比较炎热,朱温在皇宫里住得烦闷,不知听谁说起张全义家里凉快,就传旨去他家避暑,张全义当然不敢不从,就让朱温住了进去。结果这一住可不要紧,数日之内,张全义的姬妾、女儿、儿媳连带老婆,整个被朱温玩了个遍,要说当时朱温也已经是60岁的人了,也不知他吃的是什么好药,居然能保持这么旺盛的精力。后来张全义的儿子张继祚实在是忍受不了这种侮辱,愤恨之下,竟然拿刀要去园中找朱温拼命,但张全义胆小,只有苦劝自己的儿子,才算把这件事情过去。

  朱温的这些行为,虽然可憎,但最起码还在常人的理解范围内。最让人理解不了的,是他连自己的儿媳妇都不肯放过。朱温晚年的生活作风乱得一踏糊涂,不但外臣家的妻女纷纷落入他的魔爪,就连自己的几个儿媳妇也全部被其霸占。不过也真应了那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朱温丧心病狂,他的几个儿子也恬不知耻,为了向朱温邀宠,竟然大走后宫路线,积极为自己的老婆和老爹通奸创造便利条件。

  说到这里,也就说到了朱温是怎么选择他的接班人的,什么立长、立嗣、立贤通通不加考虑,而是以哪个儿子的老婆对他伺候的好为标准,这简直就是千古奇闻了。和朱温最早通奸的是他三子郢王朱友硅的老婆张氏,曾一度受到了朱温的专宠,朱友硅也曾为此而沾沾自喜。可惜好景不长,过不多久博王朱友文也献上了自己的老婆王氏,这个王氏的相貌比张氏还要美艳,而且床上的业务也要更加熟练,马上引得朱温移情别恋,将他那颗变态的心全部拴在了博王妃王氏身上。其他几个儿子见势不好,也纷纷果断向朱温献出老婆,可惜朱温这个人用情还是比较专一,虽说是对那几个儿媳妇同样也是照单全收,但始终还是对王氏痴心不改。这样一来,在朱温死前,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也就是这个王氏的老公,朱温的次子博王朱友文。

  后梁乾化二年闰五月末,朱温的病情又有所恶化,便将博王妃王氏召入寝宫,有想将后事托付给博王朱友文之意。但这个事情最后也没说死,因为朱温并没有派人去召朱友文回京,也没把玉玺交给王氏带走。当时郢王朱友珪的老婆也在皇宫里,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急如火,赶紧派人去报知朱友珪,称:“皇上已经把玉玺交给了王氏,叫他去开封传朱友文回京继位。”

  朱友珪听完后惊恐万分,因为不久前他曾因小过受到了朱温的鞭笞,再加上他又听到消息,说朱温有意将降任外迁,这在当时来说就是要杀人的前奏了,虽然消息没能落实,但这种事情无风不起浪,谁也不敢说肯定就没有。朱友珪大惊之下,急忙找左右商议对策,结果他身边的亲信冯廷谔等都劝他道:“殿下你也没必要着急,现在你还当着左右控鹤军都指挥使,宿卫禁宫的军队都归你管,老东西不仁你就不义,实在不行就把他弄死算了。”

  朱友珪也有此意,不过这件事情太大,也不好马上动手。结果到了六月初一这一天,崇政院使敬翔果然拿着朱温的诏书前来宣旨,将他贬为莱州司户。这一来,朱友珪彻底坐不住了,因为外贬官往往还没离京就会被赐死,看来朱温真有替朱友文继位扫清障碍的意思。朱友珪接旨后也就不再犹豫了,决心铤而走险。
  第二日,朱友珪换上便装偷偷去见左龙虎军统军韩勍,称朱温大逆不道,妄图谋杀亲子,自己被逼无奈,只好决定去大义灭亲。当时韩勍见与他同一时代的功臣宿将,经常会因为一些小过而被朱温处死,生怕哪天会轮到自己头上,再加上也有心去搞把政治投机,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