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坷垃》
第5节

作者: 风月皆梦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今儿晚,苏老茂有事儿来得晚,大伙还都是耐着性子等。苏老茂一出场,就引起了一片哗然,这也是很正常不过的事儿。苏老茂清了清嗓子,开了腔:“今儿,家里有点儿破事儿,不好意思,让老少爷们儿久等了!为了补偿一下大伙儿的热情,我给大家说说咱们村儿的一段历史,我也是听老人们口头儿传下来的。是真是假我也说不清,反正都是些乡村的野史,这真假就不重要。”

  小板凳一坐,烟袋锅子一点,人气牛的冲天的苏老茂撑开了场子。烟袋锅子一明一暗的闪着火星子,伴随着吞云吐雾,苏老茂不慌不忙,来了个“光着屁股坐板凳————有板有眼”的讲起了东村儿的一段野史和传说。
  日期:2011-12-01 00:15:32
  相传,在清朝鼎盛时期,“康乾盛世”的年代。咱们东村儿这片土坷垃地儿,那可是一块风水宝地!有一条交通繁忙的京道贯穿村子的南北。当时,无论跑生意、做买卖的富商巨贾,押镖走线的镖局子里的镖师侠客;还是进京跑官要衔的地方幕僚、军队统领;以及衙役家丁、耍把式卖艺的江湖艺人、挑担拉车的苦力、等杂七杂八的民间人士。只要是路径此的路人,或停车勒马,或下轿驻足,大多都会在东村儿这块宝地儿上逗留一时半刻。喝口水,打打尖,停车住宿,歇脚休息。也有住上十天半拉月的,打打把式,撂撂场子,摆个地摊儿,寻个苦力,某个生活,凑个盘缠。因为,当时的东村儿,比起现在来可有着“天壤之别”!可以说是繁荣昌盛、车水马龙,买卖铺户众多,人来车去的络绎不绝。在此地,方圆百里内,很难找到同等规模的村镇。

  村里住着一户在当地赫赫有名的土财主,有良田千顷,骡马成群的,周围一十八个村庄都是他家的附庸佃户,可以说是财产充盈,富甲一方。这家富户的主事的是哥俩,老大叫黄龙,老二叫黄虎。老大黄龙,长得白白净净,一表人才,而且做事也小心谨慎,谨言慎行,不嚣张,不跋扈,在里在外都很有威望,是当地举足轻重的人物。老二黄虎,与大哥黄龙大不相同!人长得是膀大腰圆,魁梧粗壮,做事也像他的长相,粗暴蛮横,冲动的时候多、谨慎的时候少!而且喜欢惹是生非,争强好胜,大家都敬而远之,躲着他走路,把他当成祸害看待。

  老黄家哥俩那是财大气粗,这一片的买卖铺户,十之八九都是他们名下的生意。什么钱庄票号、客栈酒馆、赌场当铺、武馆镖局、商行、粮号、药铺、茶馆、……………,只要是你叫上名字的行当,他们都介入了其中。家业大了,用的人就多,名声自然也越就大。黄龙、黄虎的威名,在当地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再一个不得不提的是,他们还都是练家子,拳脚上的功夫十分了得。特别是,老大黄龙,表面上看起来,一副老成持重,稳稳当当的摸样。其实,你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蒙蔽,他受过高人指点,身怀绝技。虽然称不上什么大侠、剑客,但在当地的武术界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再加上,财大气粗,实力雄厚,被这一片儿的武术同仁们推崇为领袖。老二黄虎,也不含糊,打小就喜欢舞枪弄棒,也拜过名师,请教过高人。可是,他的脾气急,耐不住,见火就着,火燎屁股的性子;所以,武功始终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比起老大黄龙来,总是差那么一大截。

  黄虎的霸道和蛮横是出了名的,只要是和他沾边儿的事儿,他都要占上风、耍威风。如若不然,他就会觉的脸面尽失,会没完没了得和你争斗到底,直至对方掩旗息鼓为之。黄虎在东村这片地儿上,已经威风了三十多年,还从来没干过失手漏蹄的糗事。大多数的人是忌讳老黄家的威名,不跟其计较,吃点亏就吃点亏,低个头落个下风,是很正常不过的事了。这些年来,黄虎的运气一直很好,还从来没有,碰上过一个敢和他争得你死我活的“主儿!”可是,后来一次耍蛮充愣,正好撞到枪眼上,这一下,彻底的改变了老黄家所有人的人的命运,同样也改变了整个东村儿的命运。从那以后,老黄家一大家人像空气一样从东村儿消失了,东村儿也因此逐渐衰败下去。

  事情的经过,还得从头儿说起!
  有一天,东村大街上突然出现了三个人,从外表就能看得出他们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中间走在前面的哪一位,浑身的绸缎,皆是上等的江南的丝织品,显得异常的华贵。能有此衣着的人物,不是地位显赫,也是富甲一方,绝非平头百姓可比。瘦高身材,头戴一顶浅黄色的圆顶帽子,顶门镶着一块美玉,一条乌黑发亮的大辫子摆动在身后,显得特别的显眼。再往脸上看,印堂宽,双目名,眉分八彩;鼻直口阔,双耳垂轮,一脸的正气;上唇,人中深如刀刻,稍微有点胡须,再衬上白皙的皮肤,气宇轩昂的,那精神劲儿就甭提了!手中持着一把扇子压在胸前,走路稳重有力,一看就是个非同凡响主儿。跟在身后的那二位,也是气度不凡!看着也就是二十上下的光景,也是两眼犇儿亮,光着头,大辫儿随风飘摇。白净的脸庞,面相较好,各穿一套灰色绸缎,短衣襟,小打扮,看上去就十分的精神干练。

  当时的东村儿非现在所能比,已经算得上相当的繁华了!不仅人口是现在的好几倍,而且买卖、铺户遍地都是,经常人来车往的,是个人口流动相当繁忙的集散地。经常有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物儿出没,村里的人,对这种生活也是习以为常,已经习惯了这种人流如织的景象。见得多了,也就缺少了新鲜感,来什么样的人儿,出了什么样的事儿,都不再大惊小怪了!

  刚才说的那三位,虽然,无论从气质到长相都很惹眼,特别是那位拿扇子的正主儿,一看就是个非同寻常的人物儿!但这里,人们的眼睛已经习惯了每天面对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对这些与众不同的人物似乎并不是特别的买账。三个人走在大街上,并没有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也有一、两个好事者,相互小声的嘁嘁喳喳几句,或指指点点,不过也是很少的几个小画面而已。三个人,看上去也是很轻松,悠哉悠哉的!东瞧瞧,西看看,还不时的停在酒馆儿、饭馆儿门口谈论上几句,看样子,好像是在找一个吃饭歇脚的好去处。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几乎向东走了半条街,还是找不到一家中意的地儿。只惹的那些酒馆儿掌柜、饭馆儿店主,在背后嘟嘟囔囔的骂个不停。幸好!那三位已经走出了有一段距离,听不到这些污言秽语,要不然,肯定会有一番不小的争执。

  三个人转过一个十字路口,眼前豁然开朗了许多,来往走动的人更多啦!很显然,这里是此地最繁华的一段。前面有一家规模不小酒楼映入眼帘。此楼,高三层,雕梁画柱,扣瓦飞檐。墙体全是青色磨砖对缝砌成,廊柱统统涂了朱砂红漆,窗明瓦亮的,门口有一对活灵活现的大石狮子,显得相当的气派。二楼正中一块牌匾,蓝底金字,上书“聚仙楼”三个大字,笔走龙蛇,苍劲有力。门口两边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聚仙楼聚天下名士”,下联是“迎宾朋迎四海贤能”,上面的横批写得“来者是客”。大门口,是熙熙攘攘的,有各种打扮的人进进出出,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日期:2011-12-01 00:20:41
  三个人迟疑了片刻,还是走了进去。偌大的堂子内,坐满了各色人等,不过从穿着打扮上看,大多是跑江湖、走风尘的人,正二八经的当地百姓也没有几个。三三两两的各自围成一桌,杯盘碗筷和花红柳绿的各式菜肴,挤满每一张桌子。猜拳行令,举杯斗酒,你一杯,他一碗,喝得不亦乐乎!
  见有客人进来,一个尖嘴猴腮模样的人,看样子三十来岁像个伙计,走了过来招呼道:“三位客官,里面请!几位爷,一看就是大地方来的,见过世面儿。请上二楼,二楼有雅座,清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