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求Buy -我是这样被“卖”的』九问&五环作者讲述自己的销售成长史》
第9节

作者: 寒崖蚀骨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先说科长。为什么那么局促和紧张呢?客户和我合作,难度要带给他们这种局促和紧张吗?我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客户和我合作吗?在局促和紧张中和我合作吗?我只能带给客户这些吗?
  再说我自己。便宜谁都想沾。但当时我多了那四百块,除了改善了一下生活,后来想想,也对我的生活没有本质上、或大的改变,我还是过着那样的日子。那几百块带来短暂的兴奋和沾沾自喜之后,内心深入总有一种隐隐的不实和担忧。后来想想,我这算什么行为呢?万一,万一哪里出了什么问题,我怎么在这个行业混呢?
  难道,我要靠这个生活吗?
  我良心安吗?
  箴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以财发身,小人以身发财。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思考:

  1、你第一次捞外快是时候?当时什么情况?怎么捞的?
  2、当时你是怎么考虑的?
  3、现在你是怎么考虑的?你决定以后怎么办?

日期:2010-09-29 11:39:56

  11.活得有尊严
  那次事情,确实让我受了些刺激。
  第一感觉,钱原来可以挣得这么容易。当时我辛辛苦苦培训一家客户,帮着人家设置、录入数据,出了问题还要随时解决,复杂点儿的项目一两个星期下来,也就才挣三四百块。如果领导关照一下,能去给个省里某个厅局做全系统的集中培训辅导,两三天也能挣个四五百。可那帮业务员儿,随便倒一台电脑,挣的就不止这个数!如果说再从软件里抠抠,或者和总经理好好谈谈,要个低折扣、然后多开点儿票说给谁谁的,不用怎么费劲儿,弄下来挣得相当于我们一两个月的工资呢!

  第二感觉,心理素质要是不好,可做不了。我心理素质不好。心里老不踏实,总担心被经理问起来,或者被谁知道了抓住我的小辫子,或者被人说我这个人不地道。那事过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像以往那么意气风发,进办公室时总弯着腰、用眼角的余光扫着其他人。那段时间,我有点儿想家。可又怕父母知道了,他们会不高兴。
  女朋友见我这样,说了句“何苦呢?”也是,想想,何苦呢?我是“那样”的人吗?我是要靠“那个”活着的人吗?
  很多人会经历这个阶段,我想我也不是例外吧。不过,这种感觉我真的不喜欢。或许有的人经历了,后来发现没事,有机会也就再做。第一次,会担忧和害怕很久。第二次,担心的时间短了一些。第三次,发现也没什么,不安的更短了。第四次,只是偶尔有一丝不安。第五次,就习以为常了……
  反正我经历了那次。为了晚上能睡好觉,为了安心和踏实,我决定不靠这个活着。不靠这个活着,能怎么活着呢?要想找一个“活着”的方式,在那个时候,难啊!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得到了上天的眷顾。

日期:2010-09-29 15:07:23

  我想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想来想去,除了出卖自己的身体和脑子,好像也没什么别的方法了。要想卖出自己的身子和脑子,自己的身子和脑子先得有货,先得值得他们买!我当时总结了一句话“让自己有被剥削的价值”!
  在当时那样的公司,在我那样的情况下,唯一的出路,除了先把本职工作做好,好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我当时负责培训和技术,那至少先把自己的技术做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能比那个牛人还牛,公司里的单子我能随便挑着做,总经理遇到麻烦了首先想到我,搞不定的项目只得找我,做到公司离不开我,天下我最大,那不就行了吗?

  上天确实眷顾了我。
  我进入那家公司的时候,大家做的都是单一模块的传统产品,应用都很简单,一个部门使用就行了。后来不一样了。就是北京那次发而会,和那本手册所宣传的,公司推出了新产品,开始面向多个部门同时使用了。不仅如此,从以前的一个业务领域,开始向企业运营更宽的领域拓展。而当时公司里包括牛人在内,最熟悉的就是传统产品和传统领域,对于新产品、特别是新领域,就不那么熟悉了。这样,我的机会就来了。

  因为我之前在企业做过,画过很多流程图,跑过库房、蹲过车间,查出各个岗位,本身对企业就有个模糊的印象。再加上新产品学习手册。当时的产品手册我几乎昌当课本来读的,重头到尾读很多遍,至今还有很多图型在我脑子里闲现,其翻的黑旧程度,仅次于我的CPA教材。最后再对照着软件的每个功能,做一些单据,看看有什么关联关系、有什么结果,相互之间是怎么控制的。

  我当时给自己暗下决心:每天比别人多学两小时,每天比别人多学五个功能点!之后就可以见到,别人在用公司的电脑玩空档接龙、或是扫地雷的时候,我在旁边看产品手册。别人在旁边看报纸或闲聊的时候,我在电脑上熟悉产品。当别人晚上回去看电视的时候,我还在边读CPA边想象着我们的产品为什么有那个功能……。就这样,我成了公司学产品速度最快的人。

  知识学了是死知识。光学不行,关键是如何帮助客户用起来,这是我最下功夫、也是最感兴趣、也最有成就感的地方。

日期:2010-09-29 16:15:23

  那年,我开始给很多省级系统做集中培训。每个省级单位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时候我们都要帮他们设计如何设置,才能实现他们想要的,无论是核算的维度、录入的习惯,还是报表的格式、报表的取数公式什么的。这也是我最爱干的事情。无论是客户还是业务员,都反应我培训的效果最好。
  最难的是有次给一家省级公司做“合并报表”。那是我们新开发出来的产品。当时是全国推广,我们负责培训省里。合并报表本来就很复杂,新开发的软件也不成熟,更要命的是,那次培训安排得很紧张。还没来得及熟悉新产品,第二天就要开始培训。那晚我都没有睡好,看手册一直到很晚(当时电脑只是公司的台式机,不可能搬回家去学)。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赶到培训场地,打开系统试了试。麻烦了,其他全新!全不会!没办法,我只有应着头皮上了!我讲一点儿,让大家练一会儿。我抓紧那个时间对照着手册学习下面的功能,还要简单地测试测试。然后不断发现问题,就给总部打电话。总部负责培训的人也不知道,就找开发的。开发的测了半天,告诉我那是个BUG。我晕。

  就这样,我始终捏着汗培训,把两天盯下来了。到最后不仅让大家反复练习流程、掌握了方法,我还帮他们设置好了报表、配置了系统,还做了多次下发、上报测试。我也很兴奋。我记得我找出了十来个BUG。后来总部负责组织全国培训的老总说,“就是你们那个地方培训效果确实真的很好”。后来这个老总,在我几年后调到总部工作时,成了我并肩的同事。

  除了这样的全省系统,我还开始做很多工业和商业企业的实施。那就更复杂了。每个企业的物料不一样,光编码就很麻烦。再加上采购、库房,还有生产领料入库,还有销售出入库,到财务的往来账,会计处理,并且每个流程都有特殊业务,比如退货、退库、退料什么的。为了熟悉那些业务,每张流程图我都亲自画,并且反复画,反复琢磨。直到现在,我还能提笔就画。

  最麻烦的,就是成本了。记得我在一家中型药厂,为了算成本,录入存货数据就用了一周时间。等我们设置好成本计算方法,一点击运算按钮,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盯着屏幕,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能不能算准啊,要算不准可怎么办啊?当时我的压力非常大。我之前反复确认、反复检查了核算流程和方法。即便那样,结果一出来还是倍受打击――当月成本差了好几百万!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把按该检查的都检查了,都对啊!莫非是录了一周的数据里哪个单据录重了?或单据里的部门或项目入错了?还是哪个选项?还是……?三十多个小时在现场,我脑子里全是成本数据、核算流程、几百个选项,那几十本装堆积如山的单子,直到找到问题的原因。大家非常激动,相互击掌相庆。我也很高兴,不光因为问题解决了,更因为看到客户脸上如此灿烂的笑!如此兴奋!值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