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学考古》
第40节

作者: 义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好在,苏亦这些事情,并不算陌生。

  “主要还是跟南越有关吧。”苏亦说。
  吴振华夸,“这一点,你就比沈明有出息,当初,我问他,一问三不知。这次考古调查确实有着特殊的背景。”
  沈明有些尴尬,“这个时候,我们都在知青点劳动呢。”
  吴振华不理他,“50年代后期,南越当局先后侵占了永乐群岛的珊瑚岛、甘泉岛、琛航岛和金银岛,想要占为己有。之后,咱们两国南海诸岛的纷争一直不断。74年1月份的时候,军方才开始作出反应,当时,我们就被派去西沙,当时,不仅仅条件恶劣那么简单,甚至,还有可能陷入战场之中,所以,当时的考古工作压力特别大,好多同志都做好了为咱们中国考古事业付出生命代价的觉悟了。”

  吴振华其实也没有一味的沉重,他也分享了这次考古调查的重要意义。
  听到这话,苏亦就忍不住感慨。
  和平年代的考古,跟特殊年代的考古,完全就是天差地别,相比较这些前辈,他们这些后辈觉悟就差太多了。

  搁前世,如果一份考古工作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谁又会愿意呢?
  吴振华一开始愿不愿意,并不清楚,重要的是,他当时还是义无反顾的带队参与了。
  “吴老师,当时,有犹豫过吗?”苏亦还是忍不住问。
  吴振华摇了摇头,“保护我国南部疆土水下文化遗产的完整,是我们维护、捍卫海权和领土完整的一部分。国家既然需要了,我辈考古人自当全力以赴。”
  至于有没有犹豫过,此刻,已经显得不重要了。
  实际上,国家在南海的问题上,就一直争议不断。
  而,南海水下考古一直都是广东考古的重要一环。
  比如后来举世闻名的南海一号沉船。
  就是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打捞发掘的。
  而,巧合的是,省文物考古所就是省博的文物工作队的基础上组建的。
  前世,在水下考古领域,广东方面其实已经作的很不错了。
  甚至,苏亦想着,未来历博的水下考古工作队成立之后,对于西沙的文物普查工作,他只要有机会,一定要跟俞伟朝好好争取加入工作队当中。
  一想到这里,苏亦突然发现,以后他要去北大混,需要好好跟俞伟朝老师打好关系了。
  不然,未来想要跟对方混。
  有点困难。
  然而,一想到俞老师跟宿先生之间微妙的关系,苏亦就有些无奈。
  之前在北大的时候,许婉韵就跟他说了一些俞伟朝老师的八卦。
  其中就包括他跟宿先生两人的关系。
  当时,俞伟朝拦住苏亦暗示他读转读苏先生的研究生,许婉韵得知之后,就一脸诡异地望着他。
  后来他拒绝这个提议后。
  许婉韵就说俞老师会记住他的。
  然后就开始说了俞老师跟宿先生两人的关系有些不睦。
  一想到这,苏亦就有些无奈。

  日后,自己去北大读书了,还是少招惹这些是非好了。
  至于现在嘛。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苏亦在省博实习,一晃,一周就过去。
  作为实习生,就要有实习生的态度。
  多问多学少说。
  他这段时间,主要还是在了解省博的考古发掘工作。
  省博从五十年代开始成立,并非没有考古发掘成果。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还是干成一些事情的。
  然而,十年时间,考古发掘确实不多,比如石峡遗址的发掘是一个,西沙考古勘探是一个。
  所以这几天,他主要还是观看资料刷论文。
  嗯,研究生的生活就是这么的平实无华并且枯燥无味,不是在刷论文就是在刷论文的路上。
  比如前几天看的《西沙文物——南海诸岛之西沙*岛文物调查》。
  比如《广东旧石器时代文化极其若干问题》
  比如《阳春独石仔洞穴遗址的人类与同生动物群》

  比如《石峡文化墓葬所反应的若干问题》
  比如《谈谈佛山河宕遗址的重要发现》
  《石湾窑的起源及其重要发展》
  《广东唐宋陶瓷工艺特点》

  等等!
  基本上保持一天两篇论文的节奏。
  而且,范围不限。
  从史前文化到各个历史时代的考古,从史前陶器到唐宋元明清的瓷器,无一不涉及。
  只要跟广东有关,都会翻看。
  能够有机会接触这些,苏亦都不愿意错过。
  他前世读就是广州美院,又喜欢考古,岭南考古一些成果自然也会关注。
  石峡文化,他再熟悉不过。
  然而,相比较石峡文化,西沙考古勘探跟他宿白先生的研究方向更见贴近,因为宿先生主要是作历史考古的。
  极少涉及史前考古。

  他这一周,大部分都是在翻看资料。
  一看才知道省博这些年,除了石峡遗址、西沙考古勘探之外,其实也作了不少考古调查。
  比如阳春独石仔洞穴遗址。
  60年,省博考古人员在西江两岸进行考古普查时,发现了此遗址,直接编号编为5号洞。

  64年,省博考古队第一次发掘探访。
  73年又开始第二次发掘。
  而且苏亦通过跟沈明闲聊得知,省博这边打算继续恢复独石仔洞穴遗址的发掘工作。
  估计,很快,就要组建工作队了。
  如果时间够快的,苏亦都是机会参与的。
  而除了独石仔洞穴遗址,还有佛山河宕贝丘遗址。
  这个遗址的发掘就是省博跟佛山博物馆合作发掘的。

  当时,带队的就是杨式挺。
  而且,工地还在发掘当中。
  当时,沈明跟他解释河宕贝丘遗址的时候,还说,如果他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让杨主任安排他过去。
  当时,沈明还问,他知不知道河宕遗址。
  苏亦点头说,“以前看过石湾窑的展览,甚至还有学者认为,河宕贝丘遗址发掘出来的陶器,就是著名的石湾窑的起源之一。所以对此有过关注。”
  当时,沈明还朝着他竖起大拇指,说,“你对咱们岭南的考古发掘成果那么熟悉,以后毕业了要是不回来省博工作,那太遗憾了。”
  当时,苏亦没说话。
  热心的王大姐就一脸白痴地望着神恶名,说,“人家小苏都北大研究生毕业了,到时候不留校北大,也会被分配到考古所的,怎么可能像你一样留在省博。”
  那模样,似乎留在省博是一件很没有出席的事情一般。

  沈明当时不服气,“北大怎么了,杨主任也是北大的啊。”
  王大姐笑,“所以杨主任现在已经是主任了,你还是一个职员。”
  沈明被挤兑得没脾气。
  白痴才跟一个在办公室待了几十年的妇女同志拌嘴。
  活腻了呢。
  苏亦很明智的没有加入他们的讨论。
  因为歪楼了。

  河宕贝丘遗址跟石湾窑有关系吗?
  可能有,可能没有。
  但它们都在佛山。
  有机会去佛山逛一逛也是没有问题的。
  除此之外,就是73年发现,也在陆续发掘当中的马坝石峡遗址。
  石峡遗址就不用说了。
  绝对是省博考古工作的重之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