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学考古》
第39节

作者: 义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完,他就望向苏亦,“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到库房里面看一看,陈列大楼这边并没有展出,不过要去库房的话还得杨主任同意,我这边是没法带你过去库房的。”
  苏亦回,“那一会,我跟杨主任提一下。”
  其实,他对这些都挺感兴趣的。
  他来省博实习,也没有啥具体的目的。
  苏秉琦先让想要他跟杨式挺学习,虽然提起石峡文化,但并没有特意要求他只了解石峡文化。
  XSQD的考古情况,他同样也好奇。
  而且看得出来,沈明对这个方面还有了解的。
  “看来,沈哥你对咱们省博的考古时间还蛮清楚的嘛!”
  听到苏亦这话,沈明露出一个含蓄的笑,“没有,没有,只是道听途说。”
  话虽如此,但面对苏亦的夸奖,他还是抑制不住的高兴。
  这年代,能够获得北大研究生的认可,不容易啊。
  “老吴,你桌子上的《西沙文物》那份资料,借给苏亦看一看,怎么样?”
  在外面逛了一圈,再次回到工作队办公室的时候,终于遇到沈明口中的老吴——吴振华。
  这是一个很有时代感的名字,振华,振华,振兴中华。
  吴振华的年纪跟杨式挺差不多,都是四十多岁的模样,看起来,比杨式挺稍微年轻一些。

  实际上,他也比杨式挺年轻两岁而已。
  但以他的年纪,已经是工作队的老人了,之所以没当上队长,学历占据的比重很大。
  毕竟,杨式挺的北大出身,让他在地方考古系统有着天然的优势。
  确实如此,后世,如果对粤博稍微有了解的话,都知道杨式挺对于粤博学术上有着重要的推动。

  跟杨式挺相比,吴振华为人更加严厉。
  嗯,这是苏亦的感觉,至少对于苏亦这个北大研究生,吴振华没有杨式挺的天然亲切感。
  所以当沈明把苏亦介绍给他认识的时候,吴振华的态度表现得很矜持。
  似乎,更想表示,他并不稀罕苏亦这个北大研究生的小娃子。

  吴振华眯着眼睛,“怎么着?咱们的高材生也对西沙出土文物感兴趣吗?”
  苏亦点头,“刚才听了沈哥提到吴老师您带队到西沙考古勘察的经历,所以,挺感兴趣的。”
  吴振华不置可否,“我还以为你们北大的高材生只对史前考古感兴趣的。”
  这话,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难不成是在内涵杨式挺杨主任?
  苏亦不过分猜测,实话实说,“我这是刚入门,所以需要向各位老师学习的地方还挺多的。”

  吴振华眼睛眯得更小了,“刚入门就沈明都想学,小娃娃,心挺大的啊。”
  这个时候,工作队一个老大姐搭话,“老吴,你别欺负人家小苏了,人家还是个孩子,把人家小苏吓坏了,小心人家杨主任跟你急。”
  五十年代的时候,国内全面学习苏联,尤其提倡女性从事考古事业,因为苏联有不少著名的女考古学家,比如发掘阿巴坎宫殿遗址的苏联女考古学家莉迪亚。
  通常认为,女性的心思更加细腻在发掘记录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这种情况之下,不管是考古所以及各地考古部门都有不少的女性考古工作者。
  比如之前杨式挺提到的考古所叶小燕研究员,又比如眼前这位热心的大姐。
  她说完吴振华,又笑着队苏亦说,“小苏别怕,老吴就这个臭德行,专门吓唬新人,当初沈明来的时候,也被他这张臭脸吓得不行,这部,现在也开始喊他老吴了。”
  这个时候,吴振华哈哈站起来,拍了拍苏亦的肩膀,“小苏别介意,刚才是跟你开玩笑的,我这人皮肤黑,所以显脸黑,但我是个好人,绝对没有王大姐说的那么夸张,至于沈明这个没大没小的家伙,一来就喊我吴师傅,平白无故就把我整成队里的司机了,哪里像你嘴甜,一来就喊吴老师。这个称呼我喜欢,能够有机会教我们的高材生,我老吴这辈子值了。”

  说着,就直接从桌面上抽出来一本《西沙文物》递给苏亦。
  “这书送你了。”
  这本书的全名《西沙文物——中国南海诸岛之一XSQD文物调查》,是省博75年出版的调查报告,很薄,但这也算是六七十年代,省博主要的考古工作之一了。
  甚至75年第二次对西沙进行考古勘探的时候,就是吴振华带队的。

  所以,他对西沙的情况,再清楚不过。
  要论对西沙的了解,省博找不出来第二个比他更清楚的人。
  苏亦还没来得及翻书,王大姐又道,“老王,别光送书,既然人家小苏感兴趣,你就好好跟人家说说,这年头,像他这么好学的孩子,已经不多了。”
  吴振华等的就是这话,“行,那我就讲讲。”
  说着开始清桑,然后瞥了一眼沈明,“你这个家伙怎么没有眼力见呢,我茶缸都没水了,不知道添点?”
  沈明说,“怎么又是我?”
  吴振华说,“作为工作队的老幺,不是你是谁。”

  沈明望着苏亦,王大姐补刀,“小苏才来第一天,不算。”
  沈明也只好拿着乖乖去拿水壶帮大家添水了,也不知道从哪里帮苏亦找来一个茶缸。
  吴振华抿了一口茶水之后,就开腔。
  “我是74年第一次参加西沙考古勘察,75年的时候,就由我当队长带队了。那两年的时间,我们几乎走遍了西沙全部的岛礁,调查的岛屿包括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晋卿岛、琛航道、广金岛、全富岛、永兴岛、赵述岛、北岛等,并在甘泉岛和金银岛做了考古试掘,获得了一批宝贵资料……”
  然后开始讲述着他们是如何发现的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
  其实,这次调查勘探,出了甘泉岛的唐宋遗址。
  还有,赵述岛兄弟庙。
  北礁明初郑和船队沉船的历代铜钱。
  金银岛的清代与庙宇建筑有关的石雕,石狮、石柱、石屋脊、石飞檐、石磨、石供器座等。
  西沙各岛的古代遗址并不少。
  不过这次调查发掘,更多是从政治出发而非学术需求。

  保护我国南部疆土水下文化遗产的完整,是我们维护、捍卫海权和领土完整的一部分。30年前,一群中国的考古学家以实际行动验证了这一真理。
  “当年,除了我们之外,还有海南文化局的考古队员,当时,条件有限,我们是乘坐渔船开赴西沙的,当时,主要还是靠驻岛官兵渔民兄弟的帮助下,才完成的调查,这可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西沙的考古调查。”
  不管干啥,第一次总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国内,对于西沙的考古发掘,直到九十年代,才进行大规模的普查工作。
  那个时候,历史博物馆的水下考古工作队已经成为主力军了。
  “在甘泉岛西北端发现了唐宋两代的居住遗址,证明XSQD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这一点无容置疑。”
  吴振华说着,突然对着苏亦发问,“知道为什么当时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坚持对西沙做考古调查吗?”
  突如其来的提问。
  让人猝不及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