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学考古》
第32节

作者: 义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他们单位的一个同事,考了北大,没考上,结果没被录取的通知书也都发下来了。
  当时,在他们单位就造成不小的轰动,以为他考上了,结果一打开信封通知书上去写着不录取,这个消息一下子就传遍整个单位,都知道他没被北大录取。
  还有有人嘲讽他不自量力考北大。
  让对方一整年在单位都抬不起头,直到第二年,被北大录取之后,才狠狠地出了一口气。
  当然,苏亦肯定是不会面临这种状况,但在事情还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低调是没错的。

  等到快晚上的时候,苏哲的宿舍都安静下来。
  宿舍是在广美的教职工宿舍区,就是一个三层的筒子楼里面。
  七十年代,机关、工厂和学校为解决职工住房紧张,都会建造这种筒子楼。因为参考了苏联的住宅样式,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它又被称为赫鲁晓夫楼。
  而苏哲的宿舍就在三楼,楼层是一条快十米的长廊,灯光昏暗,过道狭窄,两边有许多10平米左右的单间,每层楼有公共厨房、水房和厕所。

  “条件有限,你将就住着吧,你的床都已经准备好了。”
  推开房门的时候,苏哲还一脸歉意。
  这话听起来很是客气,根本就不像一家人。
  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而是苏亦从小就在新会老家生活着,是爷爷一手带大的。
  相比较新会老家的院子,美院的宿舍楼条件确实太差了。

  然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广美才复校,1978年广东人民艺术学院撤销,美术学院部分复校改建为广州美院。
  苏哲又是年轻讲师,连副教授都还没有评上,好在十年期间,他也只是基层教师,没受到什么影响。
  所以被分配的也只有单身宿舍。
  就算他已经结婚,有了个苏亦这样一个15岁的儿子,该住单身宿舍还是住单身宿舍。

  这种情况,在住房紧张的年代,是极其普遍的。
  苏哲也没有办法特殊化,在还没有开放商品住宅的情况之下,也只能够等着单位改善住房环境。
  好在考虑到苏哲情况,这间单身宿舍的住房不算小,如果是一对夫妻住在里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多了一个苏亦,也就多了一张床的事情。

  床确实铺好了,床单被套都是崭新的。
  这也算是苏亦在广州的新家了,他之前跟陈飞说过自己之前有来过广美,其实没有,这是第一次。
  嗯,如果不包括前世在广美读的四年本科的话,确实是第一次。
  “你饿了吧,我们去食堂吃点东西吧,晚饭要等你妈回来,咱爷俩午饭也只能简单解决了。”刚放下东西,苏哲就提议去吃饭。
  被苏哲拒绝了,“我刚跟飞哥吃过,不饿,就是困,想睡觉。”
  苏哲对陈飞也熟悉,之前就是他把陈飞给苏亦送往火车站的。
  回宿舍的时候,苏亦也谈了陈飞的情况,所以苏哲也没有继续询问,而是让他去休息。
  苏亦一睡就到大晚上,直到闻着饭菜的香味才醒来的。
  睁开眼睛,就看到老妈吴婉琼坐在他床边,一脸温柔地望着他。
  “儿子醒了?该起来吃饭了。”
  老妈吴婉琼跟老爸苏哲一样都是广美的老师。
  不过老爸是国画系的,老妈是工艺美术系的,都是当年在广美读书,留校任教,结婚生子,平凡而普通的一口子,挺好。
  也就这样一对夫妻俩,怀胎十月才生出来苏亦这样一个宝贝儿子。
  看着儿子如今健康生长,都快考上北大的研究生,吴婉琼对生活再满意不过了。
  对于苏亦的溺爱也是融入到了骨子里面。
  所以等到上饭桌的时候,就频频给苏亦夹菜,浑然不顾丈夫苏哲幽怨的目光。

  说实话,吴老师的厨艺相当不错,粤菜水平满分,完全合乎苏亦的口味。
  不管前世还是今生,他的口味都偏向清淡,从小在广东长大,最爱的也是粤菜。
  说到这里,苏亦也忍不住感慨。
  他穿越回来的第一年,发到老爸老妈熟悉的面孔的时候,他也惊讶不已。
  因为,不仅他长得跟前世15岁的自己一模一样,就连他爸妈的模样也没啥改变。

  甚至,连职业也变化不大,要不是确认了他们不知道香港回归是哪一年,苏亦都以为他俩也都跟着自己穿越了。
  当然,苏亦也不确定自己的身上是否也上演着现实版你好李焕英的故事。
  这一世的父母跟上一世的父母,模样差别不大,职业也差别不大,性格也差别不大,唯一不一样的就是这个时代了。
  这样挺好。
  这也是苏亦可以快速融入这个时代的原因。
  筒子楼的单人宿舍住一家三口,拥挤的程度可想而知,尤其是,一对夫妻俩还带着苏亦这样的大小伙子,不仅难受,还有点尴尬,好在,在房间用窗帘隔绝出来卧室跟客厅,苏亦就睡在客厅上。
  苏亦在广美的第一天晚上,除了睡觉、散步、看书、跟父母聊天之外,啥也没做。

  美院校区很小,一个普通中学都比它大,建筑物也没有多,前世,美院的标志性建筑物岭南画派纪念馆还没有建成。
  可以闲逛的地方,其实不多。
  第二天醒来,老妈还有课,早早离开,苏亦跟自己老子去美院食堂解决完早操之后,就离开美院前往画院。
  美院是广州美院,画院则是广东画院,两者没啥隶属关系,但苏亦之所以需要省画院,主要是去拜访现任的省画院院长——关山月。
  没有错,就是著名的大画家关山月。
  关老的声望,稍微了解现代美术史的人都不会陌生,岭南画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五十年代的时候跟傅抱石一起创作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久》,让他的声望到达巅峰。

  十年时间,跟其他文化界著名人士一样都会受到影响。
  78年以后,广东画院跟广州美院一样,都开始复院复校,而关老此时正好出任画院院长,不再担任美院相关教职。
  这也正常,按照行政级别的话,美院是比不上画院的,关老的声望继续出任美院院长已经不合适,而画院则是省宣传部下属副厅级机构,关老就任绰绰有余。
  美院到画院,距离并不近,比从广州站到美院还要远,从海珠的江南大道到白云的人民北路,挤公交也要花一个多小时。
  下了公交,刚到画院大门,苏哲再次叮嘱,“一会到画院,见到关先生,你小子可要收敛点。”
  苏哲已经习惯了自家儿子的早慧,生怕他只顾展露自己,而不知道低调。
  苏亦笑,“爸,我会注意的,你别紧张。”
  苏哲笑骂,“我紧张什么,关老师是我老师,我有什么好紧张的。”

  没有错,作为美院国画系的讲师,苏哲确实是关山月的入室弟子之一。
  毕竟,当年关老当美院副院长的时候可是兼任国画系主任。
  能够成为对方的亲传不奇怪。
  实际上,早年间,广州美院国画系都是关老的弟子。
  不过苏哲之所以会带苏亦过来拜访关老,说明他这个弟子不一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