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学考古》
第31节

作者: 义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当年在美院读书的时候,会看过一些美术史的书,沈从文先生编写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也看过。
  基本上后来美院或者服装学院关于服装史的教材都是在沈从文先生的研究基础上拓展的。
  然而,他跟俞伟朝老师私交甚好,苏亦还真不知道。
  不过想想也正常。
  早年,北大专修成立,就曾经聘请了沈从文当老师,当时,对方恰好调任历史博物馆。
  一想到日后,俞伟朝老师就任历博馆长,苏亦就释然了。
  马世昌跟他举例、宿白先生、俞伟朝老师的实例。
  并不是为八卦。
  而是想实实在在的告诉他,学习日文是有用的,对学术研究只要好处没有坏处。
  日语的作用,也不需要老马同学来强调。
  就算不用来看文献,看小电影作用也不小。
  所以,苏亦返回广州的时候,行李之中除了《白沙宋墓》这些考古发掘报告之外,还有不少的日语入门专业书。
  这样一来,之前借来送许婉韵的三轮单车就再次排上用场了。
  不过,这个时候,马世昌也已经返回敦煌,就连钱立群钱教授也已经提前回去。

  这种情况下,苏亦能够找的人,也只有本科生了。
  这个时候,之前认识的文学院大一新生,王先勇的作用也体现出来了。
  都是人家的小师兄了。
  使唤起来小学弟,问题不大。
  于是,在浩浩荡荡的三十多个小时以后,苏亦跟陈飞开始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出了广州站。
  注:《乐浪》,原田淑人,田沢金吾: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印,1930年。

  乐浪郡遗址的发掘成果《乐浪》一书,被称为“学术界之鸿宝”、“考古学上一大著作”、“伟大之工作”。
  跟之前去北大复试不一样,这一次回到广州,苏亦跟陈飞就显得分外悠闲,因为广州是他们的主场,熟悉。
  “飞哥,咱们先休息一下,找个地方先吃饭,你再返回五邑吧。”出站以后,苏亦提议。
  陈飞也反对,“好,这一路上也累坏了。”
  去的时候,两人乘坐的是硬座,回来的时候乘坐的还是硬座。
  一路奔波,一路折腾,骨头都快散架,他俩都需要好好休息。
  苏亦还打算找一个招待所让陈飞洗漱休息一下,结果没有想到,陈飞大手一挥,说,“不需要那么麻烦,去卫生间处理一下就行。”

  然后陈飞在卫生间一脱上衣,拿起随身携带的搪瓷缸当水瓢就开始浇水,直接把车站卫生间当澡堂了。
  果真奔放。
  看到苏亦一脸呆滞,陈飞笑,“我是北方人,习惯在澡堂洗澡了,要不是广州没有澡堂,也不需要这么麻烦。”
  这个年代,广州好像没有公共澡堂。
  就算后世,这里更多的是桑拿,洗浴中心,而不是澡堂。
  陈飞简单在卫生间洗漱一番后,两人出站。
  然后,又在附近的国营饭店花了粮票吃顿好的。
  他俩之前一周在北大,花销不大,还有宿先生的私人资助,返回广州的时候,钱、粮票都还有一些。
  吃顿好没问题。

  主要是之前在北大吃面食太不习惯了,苏亦打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大概花了一个小时后,陈飞把他送到公交车上,就开始折回火车站,并没有跟他一起前往下一站。
  因为俩人不同路了。
  陈飞需要回到五邑的知青点,苏亦则不需要,他要留在广州,去找广美他老子。
  实际上,陈飞本来打算亲自送他去广美的,被苏亦拒绝了。
  苏亦说,“我之前来过美院,所以飞哥你放心,不会迷路的,再说,咱们刚才在饭店的时候已经给他的单位打过电话,让他在美院的大门等我,所以飞哥,你不用担心。”

  陈飞笑了笑,“也对,以后这里都是你家了,那我就不送了。”
  苏亦笑,“要不是时间有点赶,应该请飞哥你去我家做客的。”
  陈飞笑,“来日方长,下次吧。”
  广州美院,78年的时候已经开始复校复课,甚至,今年国、油、版、雕、工艺等专业开始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

  而,他父亲就是国画专业的老师。
  之前,他跟许婉韵他们说,他父亲是美术教师,只是没有告诉他们是大学老师,不然,就更加好奇他为什么不子承父业了。
  1958年,中南美专从武汉搬迁回广州,并改名广州美院以后,校址就一直在海珠江南大道中刘王殿岗上,也就是后世的昌岗校区。
  就算70年跟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广东舞蹈学校合并组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校址也没有改变。
  昌岗校区距离广州站并不远,七八公里,公交车也就半个小时左右,不像北京站到北大还需要换乘两趟公交。
  苏亦下公交的时候,他老子苏哲早早就等在公交站。
  看到苏亦下车,满脸笑容应迎上来,“儿子回来了,累坏了吧。”

  苏亦不装,“是的,累坏了,现在一步都不想动。”
  苏哲说,“我都说要派车去接你,你还不让。”
  苏亦指着前面自行车,“以后换四轮的再说。”
  这年头,谁家的车不是自行车?
  想要汽车,基本上就是单位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大领导才有的专用车。
  当然,真要找一辆汽车,苏老师应该也是找得起的,但没有必要。
  结果苏哲刚接过苏亦手中的行李,就一阵踉跄,“这都是啥啊,那么重?”

  苏亦说,“书!”
  “那么书,不会是我们苏家的大才子。”苏老师的说话风格就是这样浮夸。
  然后开始把苏亦的书垒在凤凰牌单车后架绑起来,“我行把你把书拉回去,要是知道你的东西那么多,就应该找个三轮单车了。”
  嗯,跟苏亦在北大的时候都想到一块去了。
  广美老校区校园不算大,苏哲跑了两趟,终于把苏亦两人带行李拉回去了。
  78年的广州美院校园跟前世苏亦读书的时候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了。
  跟北大不一样,广美没有那么文物需要保护,所以只要基建需要,都是可以拆除的,比如老校门,比如改成美术馆的原陈列馆,比如已经拆掉的交流馆,现在都仍旧存在。
  实际上,苏亦对于昌岗校区也不太熟悉,他前世在大学城校区读书,这边已经用来当研究生院,也就是偶尔过来玩跟上一些专业课。
  所以这个年代的美院老校区,对于他来说,同样也有吸引力。
  跟燕园的复古中式建筑不一样,美院昌岗校区是57年建的新校址,整个建筑风格都是仿苏联模式。
  尤其是校门正对面的四层红白主楼,尤为醒目。
  一路上,没少跟他们父子打招呼。
  等苏哲回到宿舍的时候,他们国画系都知道苏老师考北大研究生的天才儿子回来了。

  少不了一番串门。
  甚至不少人都好奇,过来打听苏亦有没有考上。
  苏亦当然不会给准信,只能说等通知。
  因为这个年代,考上北大研究生并不小是一件小事,需要慎重。
  前世的时候,苏亦的老师说过一个关于当年恢复高考的糗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