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学考古》
第33节

作者: 义书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确实不一般,跟前世那些动不动就蹭关老热度、说师承关老的画家不一样,苏哲确实是岭南画派的传人之一。
  他自小就拜入关老的门下,美院毕业之后就开始留校。
  前些年,还一起在甘校劳动。
  所以,苏亦第一次过来广州,理应去拜访关老。
  这年头上门拜访,没有太多的讲究,苏哲买一些水果跟老家带来的茶叶,就直接上门。
  画院家属区。

  苏哲带着苏亦轻轻车熟路走到关家门前。
  这是一个老旧的小院,不大,但宽敞,相比较美院的筒子楼多了一些悠然自得的生活气息。
  刚敲开门,就看到一个穿着灰色衬衫的年轻女子出现在眼前。
  女子率先朝着苏哲打招呼,“苏哲师兄来了啊?”
  然后望向苏亦,“你就是苏亦吧,那么大了,小时候,阿姨还报过你呢。”
  苏亦有些蒙。
  “嗯,就是我家的臭小子,苏亦,昨天刚从北京回来,所以带他过来拜访一下老师。”苏哲介绍,“这是你关怡阿姨,叫人。”
  苏亦乖巧,“关怡阿姨好。”
  关怡笑,“直接叫关姨吧,简单省略,而且还跟我的名字同音。”
  关怡,关姨,真是好名字,关老取名也是一把好手。

  说着,就把苏哲父子俩引入院子,“我妈听说你们过来,可高兴了,早早起来,就盼着你们来。”
  说着就朝着屋子里78喊,“妈,苏哲师跟苏亦来了。”
  进入院子,就看到关怡的母亲,也就是苏亦的师奶李小平先生刚从里屋走来,然后跟“小苏来了。”
  苏哲喊了一声师母,然后又让苏亦叫人,关母则笑,“叫奶奶。”

  苏亦从善如流,“奶奶好。”
  关母轻快的誒了一声,然后很熟练的从口袋拿出一个红包递给苏亦,“这是奶奶给你的见面礼,也祝你学业顺利,顺利考上北大。”
  得,不用想,也知道苏亦的情况,关夫人已经一清二楚。
  苏哲跟苏亦进入客厅落座之后,关依准备水果跟茶水待客,关母主要跟苏哲父子聊天。
  关母说,“你老师现在还在院里,上午有领导过来视察工作,老头子抽不开身,所以让我先招待你们。”
  苏哲忙说,“知道老师忙,所以我们也是可以过来看望师母您,主要是带苏亦过来认个门。”
  关母说,“确实,苏亦那么小就会新会,这些年也没有机会过来,要知道,小时候,奶奶可是没少抱过你呢。”

  这个时候,关怡笑了起来,“当时我妈忙,主要是你关姨把你带大的,你小子可不能忘了关姨的好。”
  然后就开始说苏亦小时候的糗事。
  还顺便八卦一下他爸妈的恋爱史。
  原来他爸妈在一起,介绍人还是关母,难怪两家那么亲。
  说着,自然而然就聊到苏亦的学业。
  提到他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时候,关母还一脸遗憾,“你要是学画画的,你关爷爷还可以带带你,考古,我们就是外行了,想帮你都不成了。”

  “考古我是外行不假,想要帮苏亦一点问题是没有的。”
  说着,一个戴着大黑框眼镜,身穿白色的确良衬衫的银发老者就出现在在客厅当中。
  “爸,你回来了啊?”
  “老师回来了。”
  “老头子回来了。”
  关怡、苏哲、关母纷纷打招呼,苏亦也起身,“关爷爷好。”

  没错,来人就是关山月关老爷子。
  关老把手中的外套递给关怡,放下公文包以后,上前摸了摸苏亦的脑洞,“小鬼头都那么大了,不错,不错,一表人才,比你爸出息大了。”
  被当作参照系的苏哲只能够讪笑,隔代亲的话并不是说说而已。
  当关母问关老怎么提早回来的是,关老说,“我谢绝了饭局,就回来了,苏亦第一次登门,我这个做爷爷的,怎么能不在家。”
  等关老落座后,再次回到刚才的话题。
  关老对着关母说,“考古我不懂,但美术范畴的考古,我可不陌生。苏亦报考的导师宿白先生研究的就是石窟寺考古,这方面我还是会一点的,当年,咱们一起去敦煌写生的事情,你不会忘了吧。”
  关母笑,“这段岁月,我怎么可能会忘了,只是没有想到苏亦学考古的,也会跟敦煌打交道。”

  光老说,“学考古,是离不开敦煌的,尤其是石窟寺、佛教建筑方面,更是离不开,如果对石窟寺艺术感兴趣的话,就更加离不开了,敦煌学的博大精深,让无数学者尽折腰,我早年间也一度沉迷其中。”
  这话,也引起了苏亦的兴趣。
  他前世本科读的是美术史,对于著名画家的生平并不陌生,也知道关老跟张大千一样都曾经去过敦煌写生。
  实际上,民国时期的著名国画大师很少有人没去过敦煌的。

  成功引起苏亦的兴趣,光老也没急着分享这段经历,而是示意苏亦喝茶。
  “我可是知道你爷爷是此道高手,所以难得有机会,咱爷仨,好好品茗畅谈。”
  苏亦的爷爷对茶道有研究,但苏亦没有,广东人喝茶好像自古有之。
  茶文化不要太浓郁。
  但,他前世太过于为学业操心没有这心境,这一世嘛,亦是如此。
  然而,这种气氛下,品茶聊天最合适不过。
  这个时候,关老才开始分享他的经历。
  “我们去敦煌的经历,其实跟当年的历史有关,38年的时候曰本人攻陷广州,我们只能够往西南逃亡,也是我的抗战画展,行万里路的开端了,当时,国府迁都重庆,我在重庆办画展,认识了赵望云,他是我一生的挚友。赵望云知道吧。”
  说着望向苏亦。

  苏亦点头,“父亲提过,家里有他的画作印刷品。”
  赵望云,长安画派的创始人,有名的国画当时,中华近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
  然后关老就开始说了一些认识赵望云的始末,当年他在重庆举行画展,认识了不少文化界的名人,其中,就包括老舍、矛盾、田汉、郭老等人。
  赵望云也是其中之一。
  然后在赵望云的鼓励之下,才婉拒了重庆国立艺专专职教授的聘请,开始了敦煌之行。

  这个时候,老爸苏哲还帮忙解释,“国立艺专是当年国内最好的美术学院了,是现在的央美跟浙美合并而来的。”
  国立艺专的历史,苏亦也不陌生。
  当年,国立艺专成立的时候,几乎网罗了全国的美术界名人。
  1942年冬,国立艺专从璧山松林岗迁到江北磐溪后,陈之佛为国立艺专聘来丰子恺、傅抱石、黄君璧、李可染、吴作人等一批名师。
  关老之所以缺席,完全就是因为敦煌之行。
  这也是为什么关老会解释的原因。
  可越是这样,苏亦就越期待他的敦煌之行,会如何的精彩。
  “在重庆画展以后,在赵望云的鼓励下,我才婉拒了国立艺专的聘请,开始了西行之旅,同行的除了你李奶奶还有赵望云跟张振铎。”
  “张振铎是浙江人,曾经参与潘天寿成立的白社,被我们成为五白之一,他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解放后,还担任过湖北美院的副院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