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近代中国的革命之路》
第4节作者:
沙梨熊 护国运动开始,这在预料之中。只说影响历史的小细节。压垮洪宪帝国的关键小人物,叫做唐天喜。唐唐本是出身戏班的男优,因为袁有龙阳之癖,让他有了机会。最后升到了袁的体己亲军,北混7旅的旅长位置。南方当时的情势是这样的,蔡部和北3师缠斗于四川,其余部分,桂粤动,王冯看,但这都不重要,因为只要湘赣的北6师在,就没事。师长马继增是个忠臣,本来问题不大。偏偏唐唐请战,要去南方平乱,达令拗不过他,就让混7南下做监军。没想到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唐唐收了湘军30万大洋,反过头来突袭北6师师部,马继增殉主,北6师主导权进入李纯手里,小李子是和冯一样的人物,中立去了,南方局面一下子垮了。可怜袁哥哥,连病带气,只剩一声叹息。
任公,近代史上有名的大忽悠之一,
洪宪帝制最后的操盘手,不着四六的梁财神
日期:2009-09-14 22:33:00
后袁时代,故事当然很多,比如学运民潮次次有份,整军经武回回落空的老段等人,当然他们也有能力,尽过努力,但因为各种原因,基本上连前几步都没迈稳,就出局了。拿段来说,首先是先天不足,为什么呢?袁在时,他被压得太死,等领袖一去,他从西山出来碰上也是刚从瀛台逃出升天的老黎,二位其实半斤对八两,都只有软实力(过去的政治影响),而硬实力(没有京畿嫡系)不足。北平附近都是过去袁用来看门的豫系驻军,这票部队只管地面太平,对上只负责引来送往。
老段只能从头来过,用梁大忽悠为谋主,先鼓动张大辫子复辟,再用梁从日本正金银行借的百万日元,收买豫系北8师,马二旅出兵讨逆。这步还算可以,但后头就乱了。用小徐练新军,培植安福国会,两手抓,想学袁再造嫡系,可惜,还是老问题,小徐做总理,老梁和他的研究系怎么办?于是梁大忽悠,纠合直系的老徐,以及南方派在北大的桩脚老蔡一伙,开近代广场文化的先河。第一次还算文明克制,到了几年后的另一次,李大忽悠为了给马二解散执政府造口实,干脆直接在使馆里给学生们发棒子,让他们去当火药桶的引线,诸如此类的坏名声的倒霉事,段是全赶上了。而练军方面,一次败给吴秀才还可以叹口气,后来小徐从意大利得到援助想再试一次,结果一出京,就被马二给做了。
夺门,近代北平独有的广场文化
日期:2009-09-14 23:26:30
临睡之前把老吴给解决掉,顺便提醒斑竹要尊重高级知识分子,不许拿一些细枝末节来打压小熊。
要说自袁之后,北洋系统内唯一确有过冠军相的只有吴秀才。
全盛时期,正统,爱国两面大旗同时在他,军力最强北3师在他,南方三大预备队,两湖萧耀南是他的参谋长,两江北6师的齐燮元,闽浙北2师的孙传芳,在那个时期,是衷心拥护他。对手的三角同盟,淞沪北10的卢永祥已被击溃,粤孙被浙孙牢牢看死,川杨,湘赵也卖身投靠,是他袭扰西南的前锋。北方袁时代遗留下来的豫系各部,大体已被整编消化,西北,山东的晋,皖儿二线势力,基本就范,外国也看好他,就剩手下败将的奉系了。
日后吴把所有大热倒灶的罪过一股脑归罪马二先生,事实上也不公平,人要是自己不出错,别人那来的机会?吴秀才的自误一在于托大,二在于求稳。托大,二次直奉大战在即,南方的萧,齐提议北上增援,吴觉得光靠手上刚扩编新军和老北3师足够了,没让他们上来。求稳,前两次大战,吴本钱就那么点,上手就北3,没多余的想法。这次不同,不但求稳而且还想玩花活。他的计划是让新军堵住奉系主力,让北3师从海上绕道奉军侧后登陆,出奇兵。结果奉军碰新兵,觉得有得拼,士气上来占了上风,前线吃紧。
内部,吴秀才在外交上遇阻,老朋友英美银行团提出给军援要用文物作抵押,吴秀才可能觉得这次自己这次赢定了,要为将来长远考虑,就没答应。而新朋友俄国上门,给卢布,给军火换外蒙和中东路,吴不肯,日本提出保障满洲利益,就弃张,吴也不肯。最后日本火了,出动海军封锁洋面,吴秀才的海上偷袭计划完了。
没办法,只有把北3师运到前线进入正规阵地战,而奉军士气正因为胜了直军新兵几仗,处于上升期,吴军主力上来,也只是在战力上占优,一时不能速胜。进入僵持阶段,意外因素就开始发挥作用。马二反了,北京丢了,吴把主力摆在前线,自己去天津,想起调南方预备队勤王。萧,齐各派5万人马北上,但二线军阀鼻子很灵,蚌埠,济南的皖系动了,炸了津浦路,晋军也动了,爆了京汉线,两路援军都被铁路锁住。奉冯再接再励,发动总攻。可悲吴秀才十年精打细算,苦心布局。就好比小熊花了一晚上功夫扮可爱博好感,才带美女去开房,一时托大,前戏太长,结果到最后一击时,突然碰上临检,可怜吴秀才,可怜小熊,可怜天下读书人。
此役之后,北方其实没有赢家,几经周折,吴南下收了萧部,浙孙并了江东,宗昌收编了北直残部割据齐鲁,冯整合豫系推出了国民军系列,奉张南下受阻,内部生变,势力仍然不过原来那点范围。各派的正统性大旗全都残破不堪,而天下大势再次转向打出更高级反帝大旗的南方阵营,历史又一次回到辛亥年的原点。
曾经有过一个机会摆在俺的面前
日期:2009-09-15 12:38:57
和辛亥年一样,这次掌握了发牌主动权,坐上庄家位置的南方,内部还是五股势力。全都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干自己的勾当。
先说非孙嫡系的左右激进两端。CP和西山会议派以及党外的中国青年党,这两伙人其实是老一辈,少一辈两代交情。独秀和西会的张继,清末一代留日生,思想都受法国大革命,俄国12月党人,无政府主义影响,同属于同盟会里的宋系,本是朋友。入民国后,宋死,法式道路派系零散,陈一伙进入学界,张一伙去广东重和孙厮混。后来陈要搞国共合作,中间人就是张。张一伙属于辛亥元老派,但非大炮嫡系,原以为陈和自己都是宋系出身,仍保有当年法式理想,引陈入粤,是希望两派联手对抗孙系,在广州依托国会搞宪政,实现宋大哥法式遗愿。但没想到陈实际已经是俄式了,于是老朋友翻脸。而少一辈,中青党的曾琦,和CP里的大钊,和森属于民初二代留日生,一代搞反清,二代搞反帝,这些方面都一样,但经过五四学运,以及留法,学运骨干间出现理念分歧,青年党想搞欧式民粹,旅欧少共想搞布尔什维克,小朋友们也翻脸了。回国之后少共并老陈为CP,中青党自然和西会走得近。最对立的两派,其实恰恰是当年上下铺的兄弟,历史就是这么无厘头。俄式专制与法式民主的对立,是他们的朋友分手的主因,CP主张联合三主义,即所谓三大政策,其实不过把老孙生前一些只言片语拿来剪切拼贴,用孙瓶装自己的伏特加。而西会和中青主张传统三民主义,即把老三换成驱俄反赤,恢复宪政,也是用孙瓶装自己的葡萄酒。
再说真正的大炮嫡系,三派,汪系,因为他们人员构成是王系左派统合CP温和派而成,所以主张调和的科学三民主义,出自陈公博的手笔,内容适度温和左倾,但删掉了阶级斗争等敏感词。蒋系,主张纯正三民主义,文胆是戴季陶,内容一是神话大炮,引出接班人问题,二是反赤,因为戴在这方面有专长。独秀说过,国共合作以来,三人最难忘。得到一个朋友(廖仲恺),失掉一个朋友(张继),还有一个朋友的离开没想到(戴季陶)。CP整个理论体系,党纲其实都是由戴所拟(陈,戴,张原本都是同盟会里的无政府主义派,还有一个刘师培,如果不是死的早,老刘说不定还可以再赶一次大热闹),本来创党稳算他一份,但最后因为地缘人脉关系戴转而去搞孙文主义学会,理论大师反过来攻击自己创立的理论,还蛮有意思的。最后就是胡系,主张连环三民主义,阐述以党治国的理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