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近代中国的革命之路》
第3节

作者: 沙梨熊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入民国后,看似大有新气象,但牌桌上的,还是那老哥几个,只不过发牌手,由孙到袁,换了只猴子而已。宋系依然很活跃。袁宋到底谁能笑到最后,仍在未定之天。大选是个指向标。表面上热闹如同浮云,关键看宋的行程奥妙。先整党,后回湘,再赴鄂,访江浙,最后志得意满准备由淞沪北上。一连串动作下来到底在干吗。毁党造党,孙系边缘化,而湘江子弟本就认黄宋为一体,再加上联络鄂浙,取得黎,朱奥援,整个行程等于完成了南方派系的大整合。这样宋就有本钱去北京和袁玩这一局了。这又是一次影响中国走向的大关节。当然意外因素也会影响大历史,宋案突发。

  人都说袁是受益者,所以是主谋。但仔细推敲,还有一只猴子难道不是更大收益者?除宋,一石二鸟。对内可以重新获得党的主导权,对外可以把污水泼向老袁。天底下哪找这么便宜的买卖。又都说,沿着武士英,应夔丞可以推出洪述祖,直到袁世凯这条线,但其实沿此线,同样还可以推出陈其美和大炮,而且更合理。国民党版近代史上有两大暗杀铁案,宋案是其一,还有一个铁案,等会要说的廖案就向我们证明了风水轮流转,污人者终会为人所污的道理。

  宋死,南联盟自动解体,鄂,浙系绝不挺孙,党内孙黄又彼此龌龊,而且人心大体向着袁政府。中国历史有这么一个特色,内讧时,一般而言,社会心理期待普遍都认正牌政府,另一方想化被动为主动,则要用更大,更正统的民粹主义旗帜来造势。例如,反清就要鼓吹排满,反北洋要大讲反帝,反国民政府就一定要把美国捎带上。从清帝退位之后,到五四预热之前,南方各系一直走不出这个窘境,无法和北洋对抗,道理就在此处。

  偶猜得到这开头,猜不到这结局
  不是俺干的
  世上所有坏事,全是楼上干的

日期:2009-09-14 19:14:22

  天下大势在北的这十余年,有实力,有机会能出来作一把清一色的,其实就两个人。先说袁项城。先后用对了两个策士,几乎赢下了赌局。武的叫陈宦,他是削藩高手。
  北洋军系,袁接手的是李鸿章的政治遗产,先练的1,2两师,是新兵加旧淮系营官,1师袁亲历亲为,到练2师时,像段这样的淮系士官,已经成长起来,就段管得多些。但袁还有一个嫡系梦,光有和旧淮有关1,2师,还不称心,就从自己经营更久的山东再招新兵,练第3师,作主力培养。练到一半,清廷派京旗兵给他,名为委培,实为监视。番号又变一次。京旗为天子门下,占了北一师番号,原1变2,2变4,3因为正在练,没动。日后,从4里演化出5,从3里演化出6。入民国,袁对段有戒心,还有对不太领会他心意,却又属于直系老人的冯也不满意。

  陈宦的削藩策,就是以平南为契机,解决所有问题。让冯去攻南京,但给他的是张勋的江防军,原属于清廷的禁卫军,从段系北4师抽出来的施从滨旅,加上新编的直隶地方混成第5旅,把这些来自三山五岳的部队交给一个直系军头,让他去和守南京的湘军死掐,还不够,再派全由袁老家河南兵编成的北7师在后督阵,参谋部这样的安排,对一个前敌统帅来说,叫什么,叫缺德。败了不用说,即便赢了,冯野心膨胀想把这些部队熔为一炉,在江苏打造纯冯氏家兵也很困难。(历史也证明这一点,张部后来去徐州玩自己的辫子,施旅常年单过,真正被冯纳入麾下的,是由禁军和直混5改编而来的,北15,16师,冯巩他太爷爷靠这些不着调的老爷兵,后来根本玩不过老段)。

  真正的直军嫡系,北2,3,6被安排在鄂,湘,赣三省,沿江一字拉开,作为震慑之用。至于对段,本尊被困于陆军部,不给调兵权。一手培养的北4,5,被分拆然后派去沿海富庶之地驻防。北4师在山东,但少了施从滨旅,北5师在上海,但又划出李厚基旅,派去了福建(日久年深,这些老皖系,最后都沦落为地方部队,段后来还得重练新兵)

  至于首善之区以及关外,老满系全都清空。除了调去给冯作百搭的禁军。北1师调去察哈尔,附近绥远的孔庚,热河的张绍曾都是干过革命的湖北佬,加上当地心向外蒙的王公,彼此盯着,刚好开一桌麻将。关外三省,一律把巡防营扶正。辽沈的旗警卫军,调去南阳剿匪,奉天交给张胡子。黑龙江的旗23师,被分拆调去守边,省城让巡防营接管。吉林的旗独旅,拆成营连,分散进山剿匪,省防也交给巡防营。

  关内干净的大北方,全交给由清一色河南人编练而成的北7~14师(北10的卢永祥不在系列之内,卢支队原来自北3师,但由于和直系同袍不和,卢部转投皖段的门下。卢永祥和施从滨是最被直系少壮派所不齿的两大垃圾,这是后来几次江浙大战的祸根)。领袖鹰犬,直豫二军。直鹰抚远,豫犬守门。陈宦布局太好,导致北洋各诸侯困在圈内,一转就是16年,也没有完全破开此局。陈最后报效领袖一计,陈蔡互易,他愿为元首经略西南,民国版先明后暗的马谡故事由此诞生。

  队伍多了也麻烦

日期:2009-09-14 19:31:11

  军事布局完毕,政治谋士出场。以杨度为首的六君子,一向以来在主流史观下都是以丑角面目示人。但果真是帮闲?其实是帮忙。理论建树不过是他们的副业。真实的身份,杨度是政战操盘手,曾经脚踩华兴,光复二会的李燮和,桃源宋系的胡瑛负责海外黄系那条线,开出的价码是陆军总长,两淮公子孙毓筠,负责李氏的赣系,价码是长江巡阅使,严复负责原立宪公会诸君,刘师培负责章蔡系革命文人。总而言之,目的就是通过政治运作,许诺除孙系外的原南方各派流亡势力,都可以重回国内政治舞台,换取他们对袁政府的支持。很成功,黄李一派,虽没松口,但却去美国研究欧战了,静观国内局势发展,别的派系也大体如是。孙系的中华革命党进入最困难的时期。

  杨度什么都能算到,但有一点却是意料之外。他预定了首相位置,梁启超怎么办。民初梁从御用的进步党魁一路追随袁,就是想做立宪后的首相,但杨一登场,梁的梦就碎了。于是梁转而反帝制。近代史上有两个半大阴谋家,梁是其中之一。祭出两招,一是忽悠自己的学生蔡锷。小蔡和后来的小张,都属于那种少年得志,志大才疏的类型,政治经验不成熟,他们光看到极峰削他们地方实权的一面,但他们没想过还有调他们入中枢,预备重用的另一面。因为真正要搞家天下的领袖,反而是最没有老派系观念的,他们的用人之道在于搞制衡,引进新人,淘换老将,袁用蔡,是陈宦,杨度联名推荐,打算让蔡执掌参谋部,然后让他和将回国掌陆军部的黄兴搭班子,内则参总互制,外则以湘将控北洋。还有后来的小张,以他和宋家的良好关系,安下心来,难道四大家族没他一份?当然这两个脑残没那么长远的眼光,只能做一些害人害己害街坊的傻事。

  偶是有人格的
  楼上的,你和俺一样被人忽悠了

日期:2009-09-14 19:42:07

  梁还有一招,造舆论。帝制运作的关键期,突然有那么两种声音涌现,一是污蔑杨度卷入了夺嫡之争,说杨和袁老大是一伙,而当时袁的内心是想立袁老五。紧跟着又有一种说法,杨度不过是凤雏,当年特科考试的第一名,才是卧龙。袁为了小五子就动心了,总召换成了梁士诒。交通系的大佬来操办帝制,说花钱搞虚的,他可以,搞真正的人事运作,他不行。举个例子,拿封官来说,本是牢笼人心手段,但被他玩成了纯粹的卖爵,像王占元,老冯那样的老北洋们,自持资历,坐等高官,而一批像龙济光,汤芗铭,陈树藩这样的新贵,舍得花钱上贡。结果名单出来,新高老低,人心不但没买到,反而寒了一大批老兄弟们的心。梁士诒做的事大半如此。帝制在临近收官的当口,赶上这么一位,到底还是差了一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