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近代中国的革命之路》
第2节作者:
沙梨熊 若没有胡秀才灵光一闪,YY谶言在先,李大哥临机应变,乌龙油菜在后,就不会有城北十几个小兵突然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决定双方胜负关键的长虹桥头。好比小熊去买菜,结果碰到豆腐西施,这种概率是难得一遇。
入民国后,这二位关键先生的际遇都不错,胡秀才后来一路做到了国防部中将副厅长。晚年荣归老家嘉鱼,任县志馆馆长,出则经世济国,入则著书立说。对一个秀才来说,算是完满。而老李也不错,先官后商,在武昌横街头开了一间袜厂,李氏家族生意做得很大,尤其是他的侄子--小李也在横街头经营书店,二十年代还款待礼遇过一个来自于湖南的贫困学子。日后穷书生登基坐殿,论功行赏,小李子被钦点为中南政法学院院长。一户人家中一次六合彩已属难得,老李家连中两次,这让人上那说理去。
丘八们的天下
日期:2009-09-13 12:50:18
清廷大势一去,接下来就是南北问题。主流说法什么的,现如今那些专家,写手无非颠来倒去炒那么点冷饭而已。小熊学富五车,见闻广博,自不会和他们相同。民初的南北赌局,到底是谁在做主。发牌的庄家其实是南京临时政府,其余诸位则都是见招拆招的赌客闲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小熊知道当时所有派系势力的底牌。简单截要先说各个闲家们的。
袁,倚重二杨,拟定应变二策。正招,大伙都知道,就是以掮客的身份哄南诈清,摘桃子。但用作备选的另一招,可能就不为人所周知。假如两头都拦不住,南方又执意北伐。袁就把自己摆到直鲁豫地方咨议局总召的地位,离京赴津,让开北伐通路,武装中立去了。二杨给他分析,南军北伐,无非两个结果,惨胜或是速胜。要是惨胜,袁就顺势出来捡便宜,要是速胜,北伐军也势必南返,到时北方留后的位置,还是袁的。为达成目标,袁要做的功课就是把清廷留在关内,然后静观战事之变。这就是袁当时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秘密调防山海关沿线守军以及把忠于清廷的北一师,禁卫军往前线调动的用意所在。
再看外国方面,英国,善意中立,当然大伙都知道,伦敦其实是偏袁的,但西方这种支持,主要是在政治舆论层面,到了真金白银,或是出人出枪的阶段,受限于国家体制,说英语的那些国家不是那么大方的。法国和德国有意思,巴黎也中立,但是他偏南,在各国银行团里,法国佬反复游说,把给中国合法政府也就是清廷的贷款,硬是给停了。而德国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挺清,变成了英国支持谁,柏林就支持它的对立面。德国领事是第一个去和孙大炮搭路子,准备承认民国的政府外交官(虽然当时局势变化,但这条路就算铺上了,日后到了孙讨段护法时,收买北方国会议员和海军南下,钱就是德国魏玛政府出的金马克,更别说后来委员长的德械师了)。
日本,就更H。民间和政府两条路子在走。民间的激进,黑龙会和同盟会本就同气连枝,支持北伐,根据他们的判断,清廷定会和当年蒙古人一样,逃回老家,然后倒向俄国寻求庇护,局面最后就变成中日和清俄PK,胜利之后,满洲和西伯利亚全是日本的彩头,日本海军再帮盟友往南洋扩张,和北汉南,至此就是黄人的亚洲,大东亚的共荣。政府保守一些,不反对南方北伐,但他搞救亡行动,主张把清朝宗室接回满洲,想以长城为界,扶植一个傀儡,间接控制满洲。这两条路线都有人运作,前者民间的代表,孙文身边整日吵吵北伐,比汉人还像汉人的日本顾问,叫做矶谷廉介,后者政府的代表,帮肃亲王逃离华北去旅大的日本武官,叫做青木宣纯。这二位后来还是一对翁婿。东京这把牌,唯一没考虑到的,就是袁往哪里摆。
闲家们再有想法,关键还得看南方怎么想。因为各色人等所有的应对设想,都是围绕对方是否北伐来布局的,而南方临时政府作为庄家,也有自身的困扰所在,这就是派系之间的党争。
要么全是睡狮,要么一块醒来,一来就是几只,百姓真是命苦
日期:2009-09-14 11:17:01
小熊刚恢复功能,鱼阿姨就又粘了上来,作孽啊。言归正传,完成此文。
南方主要的五拨人,来自原共进会系统的鄂系,光复会系统的浙系,同盟内部孙,黄,宋三系。再细分内部,孙的人马构成是以两广大同乡,以及一批上海青帮小字辈构成,黄是湖南士绅出身,主要班底是湖湘革命老人和苏皖一带的原来立宪士绅,而宋则掌握同盟会内部非粤籍的各外省中生代力量。彼此什么关系呢,鄂系因为共进会与文学社,阳夏之战等等恩怨,坚决反黄,浙系和孙系是老冤家,宋系游刃于各派之间,主轴是要走法式道路,和孙的美式道路相克。
这帮人凑在南京,所有的事情都围绕派系政治在进行卡位战。随便举几个例子,元首之争,孙滞留海外期间,宋一个劲推黄继位,自己来阁撰,实现法式理想。而黄不是不想,但黄毕竟是乡村士绅性格,古书读得太多,听说孙要归来的消息,他就让了。为什么呢,黄说他不想做杨秀清第二,这其实都哪跟哪儿,结果宋的计划流局。国号之争,取什么名字好,同盟会的议案,也就是黄的,三个备选,大汉共和国,中国共和国,大汉民国,提交国会,鄂系不干了,偶们当初首义,传檄天下,名份已定,现在又要改,海归摘桃子,打压本土功臣,浙系也出来帮腔,大掉书袋,中华,华夏,皇汉三位一体,同号异名啦,黄吵不过,让一步,中华民国定案。
国旗之争,鄂系趁热打铁,打出十八星,孙系不干了,说青天白日,才是革命正根。鄂系反制,你的很像太阳旗,看我的九角十八星,九角即古九州,十八星哪来的知道吗,学美国十三州独立联邦,怎么看都是中西合璧典范。大炮也不好惹,湖北土鳖也玩美国意识流?回去连夜改,青天白日移到左上角,大红底再添十八道黄线,怎么讲,既有革命传统,又更像美国花旗。十八星眼看就败给日条旗时,浙系跳出来了,你们一点文化都没有,洋革命的魁首,怎会是老美,应该是法国人才对,知道我们的五色旗怎么解吗?鄂,孙答;汉满蒙回藏?浙系说,错,自由 平等 博爱 独立 富强才对,而且比法国人还多两色。最后怎么定下来?鄂系争不过孙系,票数宁可转投给浙系,而同盟会内的宋系,与浙系在法式道路上达成默契,宋系挺五色,而浙系支持宋关于内阁部长对总统决议有附署权的题案。暗盘一通,宋系就跑票,连带着黄系弃权,光靠孙系,日条旗票数不如五色旗。最后五色为国旗,十八星为陆军旗,青天白日为海军旗,大炮一怒,十八黄道干脆撤掉,而且从此不拿正眼看五色旗。
例子举过,回到正题。北伐能否成功,并不是问题。当时大势在南,只要清廷在位,南方就站在政治民粹主义的制高点上。袁的底牌态度前面已经说过,至于财政人员军事力量,既有日德伸出的橄榄枝,还有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古训,没道理不赢。但关键问题是,赢了对谁有好处。从内部来讲,黄,鄂,浙系无论和战,只要清廷下课,各人都可以实现心愿,衣锦还乡。孙系强烈主战,北伐底定,大炮兄就是名副其实的华盛顿,所以最积极,一马当先攻进徐州的就是粤军。宋系主和,因为要是孙经由北伐,挟胜势上位,美国模式就彻底定了。那他们的法式梦怎么办?为了这点,弃孙保袁就是唯一选择,只要袁能逼宫,宋就可以给只反清的黄,鄂,浙系一个满意的交代,然后联手搅和,坏了孙的白宫梦。最后结果,就是偶们所熟知的北禅南让,项城出山。很多人都说袁唯一赢家,其实宋又何尝不是。
南北和局的真正幕后推手,小宋
日期:2009-09-14 11:35:49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