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功臣》
第30节

作者: 振古如兹
收藏本书TXT下载

  周公虽然胜利了,但不得专享功劳却被历代周天子和整个周王族牢记在心、代代相传、竭力避免。

  显然,周公姬旦大分封的根据是功劳,之后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才是以血缘为根据。但嫡长子继承制太突出、太制度化了,导致后世普遍误解,误以为大分封是根据嫡长子继承制进行的。刘邦只是其中之一。
  但刘邦的误解又有限。他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复杂政治实践中、从最底层登上皇位的领袖,虽然相信了根据血缘封建、依靠刘氏诸王才能稳定新生政权,但又本能地意识到了其中的不合理。他分封刘氏诸侯王的第一道诏书,就只是一次公开试探,说齐地自古就是诸侯国,西汉建立后改为郡县了,现在看还是和荆楚一般改为诸侯国合适。然后他提名刘贾,话是这样说的:“将军刘贾有功,及择子弟可以为王者”(《汉书•刘贾传》)。这能说是提名,也能说不是提名,是让大家看合适不合适,其余的更让大家提。

  刘贾,说是刘邦的远方堂兄弟。在刘氏诸将中此人应该是战功最多的,但放在诸将中应该还轮不到封王。这应该才是刘邦提名的原因,表面还是坚持以功劳为根据——当皇帝的不能先坏了规矩,但又是以此人探路,看看大家能不能接受以血缘为根据分封刘氏,看看大家给不给他这个面子。万一大家不捧场,刘贾总还是有战功的,还有回旋余地。如果当真是理直气壮以血缘封王,那就应该首先赐封他的弟弟刘交、他的长子刘肥,不应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刘贾。他原本有意以老粗形象示人,说说笑笑、骂骂咧咧就把事情办了,韩信事件之后不得不细心一些。

  这时的诸侯王中,地位最高的轮到韩王信了。
  此人乃韩国国君的孽子,不知生母姓甚名谁的王子。秦末各路义军初起时,都借重六国国君后裔的影响,这帮人便成了香饽饽。他们和义军领袖之间是非常明确的互相利用关系,也就成为了义军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义军领袖对他们无所谓信任,他们对义军领袖也无所谓忠诚,随波逐流、谁控制了自己就为谁所用。刘邦初出关中时声势浩大,中原一带原来项羽分封的诸侯王几乎全数追随旗下、一路浩浩荡荡杀到彭城;彭城大败后又立即整体倒戈回归项羽旗下。在韩国国君后裔中,项羽选择的是韩王成,刘邦选择的是韩王信。刘邦识人确实高于项羽,韩王信的能力比韩王成略强一些,对于汉军稳定占领中原腹地贡献较大。但也属于吃祖宗饭的,也是互相利用关系,也无所谓信任、忠诚。

  楚汉中原对峙时,韩王信曾经和御史大夫周苛一起守卫荥阳。城破,二人一起被俘。项羽亲自劝降,周苛反劝项羽投降刘邦,被项羽烹杀。韩王信,可能是第一时间就轻松投降了。随后又跑回刘邦账下,还是韩王,帮着刘邦稳定了原来韩国一带,胜利后成为第一批异姓诸侯王。切勿以为这帮人贡献不大。诸将攻城略地往往需要以命相搏,他们一般只需登高一呼。
  因为赤裸裸的互相利用关系,再加韩信事件之后意识到自己也可能地位不稳,韩王信便顺着刘邦的意思领衔上书:建议以原楚国东部53县为荆国,封刘贾为荆王;原楚国西部36县仍为楚国,封刘邦的弟弟刘交为楚王;以燕代53县为代国,封刘邦二哥刘喜为代王;以齐地73县为齐国,封刘邦庶长子刘肥为齐王。这便是第一批刘氏诸王。客观而论,刘邦这件事情能够顺利办成,韩王信的作用还是比较重要的。

  刘邦显然是照抄照搬了周公姬旦的办法。但他忽略了,武王伐纣,联军的主力是周人,虽无战斗之功,却是全族参与;后来的内战是全族争江山,也就是全族打江山,本质是按功劳分配。汉军的核心、主力都并非刘氏,分封刘氏诸王,就变成功臣打江山、刘氏坐江山了。大家流血卖命难道就是为了你们老刘家的老老小小?!这也太敢想敢干了!改变了基本规则又侵犯了异姓诸侯王这个顶级功臣群体的利益而希望稳定政权,岂非南辕北辙?!

  周公的经验虽然是正宗的中国经验,照抄照搬也还是容易出问题。刘邦诈擒韩信又大封刘氏诸侯王,两件事情叠加一起,立即就引发了异姓诸侯王谋反的猛烈风暴。在制度层面,刘邦这是在和天下英雄共同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后又试图实行君主专制,必然遭到天下英雄的顽强抵制、坚决反对。当然,他们不可能知道这些后来才形成的概念,只是从自己利益出发、是本能。
  常说史上朝代更迭只是换一个皇帝而已,后世或能这样说,秦汉更迭显然不能。刘邦有意无意要取代嬴政、或多或少有点换一个皇帝的意思。但若是要他推翻秦皇朝之后只换一个皇帝、其余都原封不动继承下来,他肯定不同意。因为,他跟本就不是这样做的。功臣们更不是这样,虽然大多是无意识的,却是本能地坚持我的事情我做主、要自己管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从嬴政手中夺回自己的土地绝不是为了再交给刘邦。这可能正是秦汉更迭与后世更迭的重要不同,后世严重注意不够。

  西汉从此不得安宁了。
  日期:2021-04-22 14:01:37
  26 刘邦蓄意挑动、韩王信率先谋反(1)
  =============================
  西汉功臣中真正率先谋反的人物,就是韩王信(?-前196年)。(本小节引文出自《史记》、《汉书》韩王信传记的不一一加注。)
  他的贵族思维习惯害了他。他以为自己发出的信息是礼尚往来、是等价交换,率先拥护刘氏王就能换得刘邦迟动手甚或不动手。这个他真想错了。韩信牵头拥戴刘邦称皇帝尚且不能换得平安无事,率先拥护刘氏王又算得了什么呢?刘邦通过这件事情接受的信息却是他会俯首帖耳。深层而言,他以为进入市场的人都是来等价交换的,没有想到有些人就是来讨便宜的,甚至还有专门来坑蒙拐骗的。刘邦不能说是蓄意坑蒙拐骗,说讨便宜并不冤枉。

  韩王信一定后悔得要死,刘邦几乎是立即就对他动手了。他牵头上书奏请分封刘氏王的时间是汉六年正月二十一日,最多不过七十天、甚至可能更短,刘邦即明发诏令调整他的封国。
  韩王信的封国位置很好,南北在宛、叶至巩、洛之间,东西在淮阳至汉中之间,真正的中原腹地,大致就是战国时的韩国,是韩王信的祖先留下来的地方,被秦吞并,又在秦末大起义中夺回来。汉五年春,正式赐封给韩王信,都城设在颍川。

  刘邦诏令迁往太原以北、都城设在晋阳。理由堂而皇之,“徙信以备胡”。这显然是托词,而且是让人很难接受的托词。这是从富裕繁华的中原迁往贫穷荒凉的北国,是他作为皇帝言而无信,率先破坏了长期战争中形成的既定利益格局。至于韩王信率先拥护刘氏王这点功劳,可能根本就没有进入刘邦考虑范围。这是下级和上级打交道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下级以为是重大贡献,上级一定会牢记在心;上级以为是正常工作,早就忘在脑后了、甚至根本就没有记在心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