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57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慢慢地躺在躺椅里,仰看着一树树盛开的桃花,心里得意极了——他就是出生在桃花盛开的时候啊 。
  小时候,他就不止一次地听父母亲讲过,算命先生说他有富贵之相——他的脸蛋白里透红,两条眉毛很淡,仿佛是谁用淡水墨不经意地抹上两撇似的,但这两撇又很长,长到超出了眼角。算命先生说:“这就是富贵相,而伴着盛开的桃花出生,那更是富贵中的富贵,不可估量啊 。”
  他又想起了在他穷困潦倒时行乞琢州泰山庙的情景:病得连稀饭也抢不到口的他,幸亏遇上了庙里一位好心的道长。道长给他弄来吃的、喝的,给他治好了病,又送他银子进京城的。临行时,道长也说他日后一定贵不可言呢。
  算命先生和道长的话没有错,这不?他进了京,攀上了太监孙暹、魏朝,并且和当今的皇上、当年的皇长孙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结成了对食。从那以后,他便时来运转: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进而为甲字库的掌库,又进而为皇太子东宫典膳,又进而为皇宫惜薪司司正。到朱由校登极当了皇帝,他更是平步青云,一跃而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几乎可以和大太监王安也平起平坐了。在逼死魏朝、诛杀王安又掌管东厂之后,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为所欲为毫无顾忌了。如今,又有“五虎”“五彪”以及“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干儿义孙遍布朝堂,连内阁也成了他掌上的玩物,天下还有什么他魏忠贤不能为之的事……

  就这么想着想着,他也就飘飘然进入了梦乡。
  他仿佛去了紫禁城,来到了皇极殿前……他仿佛已经跨上了台阶,一步步走进了大殿,也坐上了过去只能看看的那把龙椅……他仿佛看到了站在他两侧的心腹太监李永贞、王体乾他们,看到了他的侄儿魏良卿、他的外甥傅应星,还有客氏的儿子侯国兴,在他们的身后又是他的“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他仿佛听到了众人那“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山呼声响,甚至也听到了他自己那尖尖地声音:“众卿平身……”

  “魏爷,魏爷! ”他的耳边突然响起李永贞那熟悉的声音。
  “什么事啊?就这么猴急猴急的!让咱家连个安稳觉也睡不好——”魏忠贤恋恋不舍地从梦境中醒来,不情不愿地揉了揉眼睛,坐起来:“永贞哪,你简要地说给咱家听听行啦。”
  “陕西又来了告急文书:上月白水王二造反还没有压下去,这又有澄城的郑彦夫也起事了——还杀了知县张斗耀……”
  “叫乔应甲赶快派兵去剿哇! ”
  “乔应甲说两股反贼已经合为一气,白水、澄城周边几个县也有闹事的迹象,兵力不够,请朝廷……”
  “真是一个没有用的东西!白宠了他啦——批到兵部去吧,要他们想法子! ”魏忠贤摇摇头,显得十分不耐烦:“还有什么急事?一并说说吧。”
  “魏爷,又有几份奏折弹劾袁崇焕……”李永贞道。
  “还是为议和的事?”魏忠贤问。

  “是。有的弹劾他以款通敌,有的弹劾他以款误国,都请求朝廷严办他以为儆戒……魏爷,依小人之见,办了他消消大家的火,横竖不是魏爷的人——”李永贞看魏忠贤的脸色还不错,就继续说起来:“再者说,一个广东蛮子,打赢一仗,就了不得啦,从没给过魏爷一丁点儿的孝敬……”
  “这小子跟孙承宗一个毬样,都不是个好鸟!是该给他点颜色瞧瞧——”李永贞这么一说,魏忠贤立刻现出一脸的不高兴,他本想议和若成便获不世之功,可还是弄砸了,便把无名火一股脑儿地发在袁崇焕身上:“记得上个月他两次上疏,要从山海关给拨去十门西洋大炮,还要马匹、枪械什么的,批了没有?”
  “没批,魏爷。按爷的旨意,小人一本本都压下了,给他一个热脸冷屁股——根本就不理他! ”李永贞答道。
  “好,就这样整治他——不服?就要他没有好果子吃! ”
  “魏爷,是不是趁此机会,把这小子给办了?”
  “不,东边还不安生啊 ——所以,眼下还不能办他。再让他蹦达些日子吧,什么时候咱家烦了,自会交待你们的……”

  “是,魏爷——小人一切听魏爷吩咐。”

第110章 桃花盛开的时候(二)

  “永贞哪,过几天就是咱家的生日,准备得怎么样啦?”
  “魏爷万寿无疆,小人正要向魏爷禀报呢:都布置好了,大摆七日筵席,魏爷就等着收礼收‘头’吧! ”
  “你去吧。哦,等等——”魏忠贤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你去请奉圣夫人来赏花,好多日子没见了,怪想她呢。”
  不多时,客氏也就到了。
  魏忠贤起身相迎,二人在桃林间走了一阵,然后就来到池边坐下叙话。

  “这地方真好!哎,以前姐姐也来过,怎么就没有瞧出来?”客氏刚一落座,便发感慨。
  “俗话说:花为有心人开,景为有心人看。心境不同景也不同嘛!不只是姐姐这样,咱家也一直没瞧出来。可今日,眼看着这花红叶绿,格外地鲜艳夺目,实在是别有风趣。来,姐姐,就为咱们这个新发现,满饮此杯! ”魏忠贤兴致勃勃和客氏碰了杯,一口气就干了。
  “说的也是,九千岁如今志得意满,正等着皇袍加身呐。说说看,将来遂了心愿,如何酬谢我这个作姐姐的?”客氏也一口气喝干了杯中酒,一双眼睛便直直地看着魏忠贤。
  “好姐姐,八字还没有一撇呢。不过,真要是有了那一天,咱家无论如何也不会忘了姐姐——”魏忠贤往客氏身边挪了挪,“哦,那件事怎么样了?”
  “什么事啊?”客氏佯装不知。

  “姐姐忘记了?”魏忠贤摸了客氏一把,“那么要紧的事儿,姐姐竟忘得这么快?不会吧?”
  “咋不会!九千岁几时把我这个姐姐放在了心上?连门都懒得登喽! ”客氏撒娇似的一甩手,接着又撇了撇嘴。
  “瞧姐姐说些什么呀!咱家还能忘了姐姐?”魏忠贤明白,这些时日去她那里少了,于是忙道:“看咱家这些时忙的,有心没有空啊 ——错在咱家,这就罚酒一杯,权作陪罪,陪罪了。”
  “看看油嘴滑舌那个样儿! ”客氏拿手指点了点魏忠贤的脑门子,“是不是想知道那几个宫女的事?”
  “是啊,是啊 ——都怎么样啦?”魏忠贤急得张大了嘴。
  “放心吧,九千岁——”客氏正经起来,“五个已经怀上啦:三个魏家的,两个侯家的。不过,话说在前头,到时候你可不能赖帐,毁了你我的前约呀! ”

  “好姐姐,你把咱家看成什么样的人啦?”魏忠贤释然,笑起来:“有了种就好,不管是魏家,还是侯家,咱们不是一家人么?”
  “有九千岁这句话,姐姐我就放心了。”客氏也跟着笑起来。
  “姐姐,咱们只顾说话,就忘了赏花看景了。”魏忠贤事情已了,浑身一阵轻松自在,便改了话题:“看这一池碧水红花,别有一番韵味呢。”
  “水静花静,水动花动,真个是人间仙境啊! ”客氏也陶醉了,可不一会儿却又面带忧色:“常听人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可惜这水中花影,转眼间便会烟消云散了哇……”
  “姐姐说的也是——可咱们本是来寻开心的,再说这不开心的话,不是自己扫自己的兴么?再说,花既有开也会有谢,能赏几日就赏几日。是不是这个理儿?”魏忠贤正满心欢喜呢,并不在意。

  “是啊,是该拣些开心的说! ”客氏打起精神,突然又想起了什么:“哎——我说,你的寿辰就快到了,打算怎么个过?也给姐姐说一说呀! ”
  “寿辰?”轮到魏忠贤装糊涂了。
  “这你也会忘?”客氏看了魏忠贤一阵,突然“噗吃”一声笑起来,“咳,我说呀——你是真忘是假忘都不打紧,反正你那些干儿义孙们一定记得很清楚,这时候一个个怕都正忙着呐! ”
  “忙什么?”
  “这还用姐姐说呀! ”

  两人互相看了看,随即便一齐大笑起来。
  是不用说!魏忠贤的那些干儿义孙们,还有许多的“有心人”,都不会错过这个一年一度巴结九千岁的大好机会的。
  果然,在魏忠贤生日前后的许多天,他一直都象过去一样在忙着,忙着收礼,忙着收“头”,忙得不亦乐乎……
  直到贺客渐渐地少了,魏忠贤这才清净了许多。这时候,他又想起后花园那些盛开的桃花,便一个人静悄悄地去了桃林。
  可是,桃枝上翠叶仍在,却不见了桃花。他怅然若失地站在水池边,看着水中那些青翠碧绿的桃枝桃叶,眉头不禁皱了起来:“奇怪!今年这桃花咋就谢得这么快?……”


第111章 婊子也想立牌坊(一)

  桃花早谢的事很快就被魏忠贤置之脑后了,就象他对陕西白水和澄城的熊熊大火还有辽东的事都不大放在心上一样。
  他现在所关心的就只是各地为他所建的生祠,每当报来某处又建了一座生祠的事,他都会兴奋万分、狂喜不已。
  生祠之建,始于浙江巡抚潘汝桢和苏杭织造中官李实。这是去年六月的事了:原来,有几位大臣上疏言灾,说了一番“天心仁爱,降威以示警”的大道理后,恳请“明主克谨,修德以弭灾”,并具体提出了“减赋役以保民生,慰良臣以固辽东,慎刑罚以正朝纲”的措施。魏忠贤听从了李永贞的建议:“不妨给小民一些实惠——比如最近来京城的那些苏杭机户,多年来为京师各衙门索要各种费用所累,此时下诏免去,不仅那些机户感恩戴德,也堵了上疏言灾人的嘴巴。”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道圣旨:

  朕与厂臣深知苏杭机户之苦,着令各衙门免去“茶
  果费”“手续费”“铺垫费”等一切费收……
  这一邀买人心的举措,让魏忠贤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功效——
  杭州的机户们历年来吃尽了京师衙门的苦头,他们一直承担着为皇家织造缎匹的任务,原本是官府预支钱粮而由他们办料织造。可后来官府不仅拖欠钱粮,而且要机户进京交货。在京城,又有各衙门名目繁多的索要,稍不如意,就百般挑剔刁难,甚至不给“回批”,为此而倾家荡产者不在少数。
  如今,魏忠贤免了衙门的各种索要,他们咋不感恩戴德呢?虽然也知道姓魏的种种恶行,但有什么比现得的实惠更重要呢!众机户推举代表去魏忠贤府第向他致谢,表示要“在各家供奉魏爷的长生牌位”,在场的李永贞却给他们出了一个让魏忠贤兴奋不已的主意:“九千岁对你们恩重如山,只在家供奉长生牌位,未必九千岁还要挨家挨户去享用不成?倒不如在杭州为九千岁建一座生祠,既了却了你们的心愿,也好让万人敬仰呀! ”

  众机户回到了杭州之后,也没有忘记为九千岁建生祠的事。可是,算了算建祠所需的费用,因为数目太大凑不出来,机户们也就把这事儿给搁置了起来。
  可想不到远在京城里的魏忠贤却认了真,他三天一问五天一催地要苏杭织造太监李实报告建生祠的进展情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