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55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眼下,看来只有靠派出的奇兵了,再就是想办法让皇太极分兵来攻宁远。除此之外,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救援锦州,唯有靠老天爷了:此时正值盛暑,恰巧今年的天气又比往常出奇的闷热,再有几天,鞑子必难坚持——可是,天意如何?谁又能知晓呢!
  草草吃过早饭,袁崇焕拿定主意后,正要派人去请满桂、祖大寿等来衙门商议增援锦州的事,护卫来报:满将军、祖将军来了。
  “快请! ”袁崇焕连忙吩咐道。
  “袁大人,卑职请战来了! ”满桂和祖大寿才刚刚踏进房门,一边向袁崇焕施礼,一边就急急请战道,“卑职愿领所部出援锦州——”
  “二位将军,据报皇太极在双驼岭一带重兵设伏。本官想:我若出援锦州,大军必然受阻于彼处,甚至还有被吃掉的危险……”袁崇焕向满桂和祖大寿分析了情况,又接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依本官之见,莫若突出奇兵再敲打敲打皇太极,挫挫他的锐气,同时激一激他,牵着他的鼻子让他分兵来攻宁远。这样一来,既可扬我之长以逸待劳,或许又可解锦州之围,最起码也可以缓和一下鞑子对赵将军的压力——这不也是援锦么?”

  “此计甚好,袁大人——”满桂和祖大寿一齐道,“交给卑职吧,卑职一定打疼这个狗日的东西! ”
  “二位将军不用争了,时间紧迫,就由满将军率四千兵马出战。祖将军留守宁远,加强防务,作好准备迎击皇太极! ”袁崇焕果断分派之后,又吩咐满桂:“满将军,此行须绕道,一定要避开皇太极双驼岭的伏兵;另据尤世禄报告,他的四千兵马已经迂回到笊篱山附近,你们可尽快与尤世禄部会合,抓住战机,打皇太极一个措手不及! ”

  “遵命! ”满桂和祖大寿领命去了。
  四天之后,袁崇焕就接到了满桂的报告:他和尤世禄刚刚会合,就遇到了鞑子兵。因为敌众我寡,他就施用拖刀之计,已将大批鞑子兵吸引到了塔山。并在塔山据险以守,又一举打垮了想抢功而急进的济尔哈朗一部……
  满桂在报告中还说:另据侦查,在双驼岭设伏的阿敏也因塔山之战而匆匆回到大营;锦州战火似有减弱,阿敏所部已先向宁远方向移动;另有鞑子三百余骑也已于二日前由五道岭径奔西去,显然,鞑子之意犹在宁远……
  一切都如袁崇焕分析的那样,满桂和尤世禄的塔山之战牵住了皇太极的鼻子!济尔哈朗在塔山的突然受挫,果然让皇太极做出了错误判断,从而下决心转攻宁远——锦州久攻未克,皇太极心情已经十分低落;双驼岭设伏落空,又让皇太极平添不少烦燥;再加上天气闷热难耐,皇太极锐气顿减,没有多少耐心了——他留下一旗兵马继续围锦州,便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带着其余兵马杀气腾腾地向宁远扑来!

  五月二十六日,接到袁崇焕命令抄近道先已回到宁远城下的满桂、尤世禄,与祖大寿一道在城外挖壕列阵刚完,皇太极的数万兵马也已赶到宁远城外并在距城五里处扎下了营寨。
  背靠坚城挖壕列阵,是袁崇焕根据满桂的建议作的新尝试——回兵宁远后,满桂建议:“在塔山,我们凭壕和济尔哈朗对阵,打败了他。在这里,有城上大炮作后援,我们更加不会输给他们。袁大人,将士们士气正旺,就在城外与鞑子针锋相对打他几个回合,如何?”
  袁崇焕也有此意:“好!去年以来我们的练兵长进不小,虽说与鞑子拼野战还不到火候,可背靠紧城凭壕作战已是绰绰有余——本官在城上炮火支援,这一仗听由满将军调度。”随即又令祖大寿立刻带宋世英、谢尚政等营八千兵马出城参战,并再三交待满桂:“记住:切不可远离城墙城壕,更要时刻提防皇太极使诈。”
  又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
  宁远城又一次淹没在隆隆的炮声和阵阵的呐喊声中:城头上——袁崇焕沉着冷静,指挥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百姓们也自觉组织起来端茶送水、守护伤员、踊跃运送弹药、枪械、擂石、滚木;城墙下——满桂、祖大寿、尤世禄以及宋世英、谢尚政等营官、哨官尽皆身先士卒,带领一万六千名将士争先恐后奋勇杀敌。

  进攻宁远第一仗,皇太极起初使诈,妄图诱使守军进入其伏击圈里,一连数次都未能得逞。
  皇太极恼羞成怒,下令强攻。
  又一场保卫宁远之战又打胜了,却也好惨烈——城下:明军死伤一千多名;满桂身中数箭,祖大寿、宋世英等也都受伤;首次野战,明军虽然勇猛,但终于难敌鞑子铁骑,在城上炮火掩护下,一万多将士才得以安全进城;城上:军民也多有死伤,炮手罗立和多名哨长哨官以及几十名士兵中箭身亡,参加运送弹药的程本直和许多民工也都受了伤……

  而鞑子兵伤亡更惨重:固山额真伤四人,牛录额真死十多人;士兵死伤众多;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大将瓦克达、阿格等俱受重创……最要命的是,鞑子兵元气由此更是大伤,兵无固志、将更怯战,仗显然是很难再打下去了。
  鞑子兵一连几天的攻城均告失败,宁远城仍然牢牢掌握在袁崇焕手里。
  士兵伤亡太大士气异常低落已经让皇太极伤透了脑筋,暑热难耐更让他无可奈何。皇太极败得极不甘心,却也只能退兵。
  临行之时,他望着高高的宁远城楼,又看看曾经不可一世的八旗铁骑如今在宁远城下的狼狈景象,联想起去年先汗的大败而归,不由连声叹息道:“先汗攻宁远不克,我也败在这里,真正是名声扫地了哇! ”
  锦州的情况对鞑子也很不利,虽然天天还在打,可主动权已经不在鞑子兵的手里。赵率教甚至一边打一边派兵出城、抢收地里成熟的麦子呢!

  败回锦州后的皇太极仍不死心,六月初四,他下令再攻锦州,却又有两员大将觉罗拜山和巴希以及数百名士卒死在明军的炮火之中——皇太极终于感到了极度的绝望,只好灰溜溜地撤兵回盛京老窝去了。

第105章 且看朝廷的加恩示酬(一)

  赶走了皇太极,对宁远和锦州的守军将士们来说,现在最需要的莫过于睡个好觉了——袁崇焕也一样,接到赵率教的捷报那一刻,他那一直绷得紧紧的神经一下子就松弛下来,瘫倒在地呼呼地睡起大觉了……
  待袁崇焕醒来时,才发现他自己已经躺在了床上,床边的小几上,放着的一碗鸡汤还正冒着热气。妻子叶氏坐在床沿上,爱怜地看着他,细声细语责怪道:“睡在地上就跟死猪一样,还是尚政和宋世英把你抬上床的!瞧,这都一天一夜了,就不醒——看这鸡汤,都热了三四回了,起来快点喝——赵将军的详细战报昨天下午就送来了,喏,就搁在桌子上,喝完汤再去看! ”

  听妻子说有战报,袁崇焕一骨碌就爬了起来,脸也不洗就坐在桌边,抓起来那份战报看起来。
  叶氏端着那碗鸡汤走过来,慢慢地放在桌子上,又推了推他:“喝点汤吧,二十多天没有好好吃成一顿饭,再刚强的人也受不了哇。喝了吧,喝了补补身子,再看不迟! ”
  袁崇焕感激地看着妻子,端起碗喝了几口,又看起来……
  夜已经很深了,巡抚府衙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响。阵阵夜风吹过,还带着丝丝的凉意。
  袁崇焕端坐在书房里,又将这次宁锦之战的奏折草稿审查了一遍。

  对于战守部署,他是满意的,尤世禄的“奇兵”与鞑子骑兵交锋和满、尤二将的塔山之战已经让他感到十分欣慰,而在宁远的这一次背城初战更让他兴奋异常:从上次宁远大战的凭坚城用大炮到这一次坚城、大炮再加上背城与敌对阵,毕竟是向前进了一大步了!
  对于将士和吏员们的记功薄,他看得很慢很仔细——看一会儿,想了想;想了想,又再看一会儿——唯恐漏掉一个立功的将士和吏员。
  “不错,未曾遗漏一人,都有了。”袁崇焕自言自语道,“重点当然是两个立有大功的人:锦州首推赵率教,宁远首推满桂,事迹也都十分突出。”
  他一边说,一边翻到关于满桂的那一页:
  ……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合马交锋,
  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骠悍。职复凭堞
  大呼,分路进追。诸军忿恨此贼,一战挫之——满镇

  之力居多……
  一字一句认真看过,他又翻到关于赵率教的那一页:
  ……自五月十一日逆奴围锦至六月初四,共二十四
  日。赵镇率兵与逆奴大战三场,胜了三场;小战亦二十
  五场,也是每战都胜。二十四日中,无日不战,均且克

  敌。六月初四,鞑子攻城益急,战况也最烈,赵镇发城
  上大炮,杀贼无数,且毙贼兵两头目。是夜,贼退——
  此战,不下于去年之宁远大战,俱赵镇之功也……
  长长的奏折草稿终于审完,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妥之处;连附在后面的记功薄也都反复看过几遍、确认无错无漏了,袁崇焕这才伸手取过笔来,正要誊写——可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他身旁的叶氏拦住了他:“还是让衙门书吏拿去誊吧,夜已深了,你……你也该歇息歇息了。”
  “不,夫人。这也是件大事——”袁崇焕紧紧地握了握妻子的手,又轻轻地推了开去,“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还是我自己来吧。”

  “真拿你没办法,唉——”叶氏深情地看了袁崇焕一眼,叹了口气,又接道:“我这就去给你热汤去……”
  宣旨太监带着嘉奖宁锦之战有功人员的圣旨到了,可这圣旨却给前线将士们的心里又一次留下了团团阴影。
  圣旨的开头,就让人感到憋气别扭:“宁锦大捷,朕心嘉悦,内外文武诸臣宜行叙赉。厂臣魏忠贤体国忠诚,筹边胜算。开泰长否消之运,收保世滋大之功。劳而能谦,勋名未艾,恩命已涣,申锡方隆 ……加恩示酬,已俱有旨。”

第106章 且看朝廷的加恩示酬(二)

  人们都知道魏忠贤是怎样对自己“加恩示酬”的——
  他已经把自己加恩加到了“九千岁”,算是已经到顶了。可他还不罢休,就开始加恩于侄儿魏良卿,加恩于外甥傅应星……就在此前,他又给自己的族孙及姻戚魏希孔、希孟、希尧、希舜、鹏程、董芳名、杨六奇等人加恩,都已加到了左、右都督或都督同知或佥事等官了!
  但这还不够,一个襁褓中的从孙魏鹏翼因为没有赶上过去的加恩,可宁锦大捷偏让魏忠贤又有了机会。于是,由“王八尚书”王永光启奏,魏忠贤那尚在襁褓中的从孙魏鹏翼被封为平安伯——想想看吧,那些提着脑袋在疆场上拼杀的将士们如何不感到憋气、不感到别扭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