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53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袁崇焕也认出了眼前这个年轻人,而且也记起了他说过的那句话:“‘兵辽,死兵;官辽,死官’——他们都让这话给吓趴下了!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都是怕死鬼,不敢去辽东了哇! ”
  不过,这时候的袁崇焕却冷冷看着这个年轻人,一边吩咐上茶,一边问道:“这位年轻人,该如何称呼?”

  程本直施礼道:“大人,在下程本直,字更生,京师里一个落魄的秀才,大人直呼我姓名便是。”
  袁崇焕又问:“京师到宁远有八百八十里之遥,程秀才不避路途劳苦,来此竟有何紧要之事?”
  程本直抬头看了袁崇焕一眼,慢慢悠悠道:“大人,宁远一役乃我朝一件非同小可之大事,朝廷上下早有定论。正所谓:恢边胜算,以宁远为第一功;灭奴要务,以叙宁远为第一务。文武将吏,从此立脚;富贵功名,从此发轫——类似这些歌功颂德的话,想必大人听得够多了……”
  袁崇焕似有不悦:“程秀才此来不会是重复这些的吧?”
  程本直道:“大人说的是,程某来此求见大人,要说的话确实不是这些,而是一些逆耳之言,也不知大人爱不爱听?”
  袁崇焕正色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程秀才,喝口茶,有话尽管说来,本官一定洗耳恭听。”

  “大人胸怀宽广,程某敬佩。”程本直起身,庄重地向袁崇焕一拜。
  “程秀才,莫再俗套了。请坐,请喝茶——”袁崇焕变得和颜悦色的,伸手作出一个“请”的姿态。
  “谢大人——”程本直落座,然后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接着说道:“大人,程某这就斗胆直言了。”
  “请讲。”

第100章 程本直一见袁崇焕(二)

  “大人,宁远战后,大人力主修复锦州、大凌、中左三城,此外又要练兵,还要屯田,却又一直担心鞑子来犯。就在这样的时候,恰好就遇到了努酋死去这一难得的良机,于是大人便派了一个使团去沈阳吊丧,而且从此开始了与鞑子的议和。是吗?”
  “是的。难道是吊丧错了?”
  “吊丧并不错。”
  “筑城错了?”
  “筑城也不错。”

  “那就是练兵和屯田错了?”
  “练兵和屯田更不错。”
  “程秀才的意思是——”
  “程某以为,大人于议和之中大有失误……”
  “哦,说的也是议和——”一个多月来朝廷上纷纷指责袁崇焕的,都是拿议和做文章。可他并不服气。此时听程本直这么一说,倒更想知道他这个布衣是怎么看的,于是身子向前稍倾,和颜悦色地问:“程秀才,那你说说,本官与鞑子议和究竟失误在哪里?”
  “失误就在被愚,大人——”程本直无所顾忌地说起来,“程某以为,议和只是敌我双方为达到各自目的所采用的一种手段——先看大人之议和,程某从朋友那里看到过大人写给朝廷的奏折,的的确确争得了几个月练兵、筑城和屯田的宝贵时间。从这一点说,大人巩固关宁守备的良苦用心无可非难。可我们再看皇太极之议和,他却借此轻易地抓住了出兵朝鲜的大好机会。双方的目的都达到了,但两相比较,权衡得失,往长远和全局看,大人之议和并非明智之举:为赶筑锦州诸城而忽视了属国朝鲜,因小失大呀。

  “记得大人说过:‘敌以款愚我,我亦以款愚之。’程某也以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可是,这次议和究竟是敌被我愚?还是我被敌愚?就现在的种种迹象看,已经看出了一些眉目:是大人被鞑子所愚了!而这,也恰恰导致了大人并非明智的失误——其一,给了鞑子出兵犯掠朝鲜与东江的机会;其二,后来的迟发援兵又让鞑子没有了后顾之忧从而放胆以强凌弱。

  “对于一,大人可以用争取了练兵、筑城和屯田时间来作解释,正如程某前面所说,只是以局部之赢而致全局之输、因小而失大。对于二,大人又能作何解释呢?程某以为,大人会说萨尔浒之战而杨镐全军覆没、沈辽之战而袁应泰全军覆没、广宁之战而王化贞全军覆没,三大战明军三大败——关宁驻军眼下凭坚城用大炮守城有余、而打野战则远远不足。应当说,这的确是关宁军的现状。可是,大人可曾想过?因为宁远大战,鞑子对关宁军也有惧怕的一面。如果大人速发援兵,岂不是可以起震摄作用、使皇太极心存顾忌而有所收敛,从而打乱皇太极先打朝鲜、后犯关宁的部署呢?

  “据程某所知,近年来鞑子每每求和于西虏而虏不从,欲屈服朝鲜而朝鲜亦不受。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人与鞑子由吊丧而开始议和,若一旦动起真格来,则西虏与朝鲜就可能离心,这不是殴鱼爵于渊丛而让鞑子白捡便宜么?这不是自己孤立自己么?虽然从建虏与朝鲜的“江都会盟”来看,它与朝鲜也只是结成了所谓的“兄弟关系”,而且朝鲜明确宣布只与建虏讲和、而不背明廷,这只说明建虏这一次征朝鲜的收效并不甚大。但是,如果它还将继续对朝鲜发动进攻,朝鲜早晚必有一失,而大明国对鞑子的弧形包围就被撕开了一个口子。因此从全局看,大人就先自失了一着。所以程某说议和虽对关宁有益,然而这是以可能丢失朝鲜为代价——孰轻孰重,何利何弊,大人还掂量不出来么?

  “再说大人之派团吊丧,虽然出自大人探察建奴虚实之原意,却也由监军太监所积极促成;其后之议和,固然为大人争取了时间,但也更为朝中那个‘九千岁’所极力推崇。他们原本热望款外之奇效:欲借款侥幸复辽而建不世之功。可大人自己心里也清楚,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鞑子的狼子野心,又岂在河东河西?它是要入主中原吞我大明啊!因此,议和只有破裂一途,而大人也必然成为将来那个‘九千岁’推卸责任的替罪羊。而一旦到了这一地步,大人还能在此位谋此政吗?由大人之危再进前一步两步,那就是辽东之危——大人,扪心自问,程某所说不是危言耸听吧?”

  “唉——”袁崇焕起初还不大在意这个年轻人,甚至在内心深处对他还有些许敌意,但听着听着,就被说服了,回想起这些时日的现实及与皇太极的信件交往,他不由长嘘一声,态度极为诚恳地说:“程秀才,你的分析很有道理,比起朝廷上一些人的胡言乱语来,倒更让我信服。仔细想想也的确如此:奴子妄心骄气,何所不逞?无论是战,抑或是和,皇太极都是著著凶狠恶毒且著著抢先不后——我欲合西虏而厚其与,彼即攻西虏而伐我之交;我借朝鲜而牵彼,彼即攻朝鲜而空我之据;我借款愚之,乘间亟修大凌、锦州、中左三城以扼其咽喉,彼则分犯朝鲜之兵而扰我之筑……

  “再进一步细想,皇太极犯辽之策的核心在于战,而我复辽之计的核心则在于守;他是以和佐战,而我则是以和为守、以守为战,相比之下,虽说各自有得也有失,但皇太极毕竟还是占了上风啊!秀才说的不错,我只考虑到关宁乃整个辽事之基石,只考虑到惟宁远系天下之安危、一旦有虞则关门危殆神京震动,只考虑到与鞑子打野战不利的一面,却没有考虑若早发援兵,虽然可能会与鞑子遭遇一场恶战,但就全局而言,还是得大于失的呀!唉,谋款与筑城二事俱非我所专得,夫用之而不克自用,此千古遗憾也……”

  袁崇焕正要继续说下去,突然间何可纲和宋世英风风火火地闯进来,禀报道:“大人,十万火急——沈阳来信:五月初,鞑子又要出兵来犯了! ”

第101章 备战宁锦

  消息无疑是可靠的——因为这封信仍然是刘兴祚写的,也仍由宋世杰交给“悦来酒楼”转递到宁远来。
  刘兴祚在信中写道:“三月十四日,二贝勒阿敏从朝鲜送回捷报,说朝鲜国王李琮已在三月初三日与之签订了城下之盟:愿与大金国从此结为兄弟之好。皇太极当即决定,待阿敏率八旗兵从朝鲜班师之后,稍作休整就将出兵河西。时间就定在五月初六……”
  军情紧迫,袁崇焕当即传令:所属各城堡众将和各衙门主官齐集抚台衙门商议战守良策。
  有了一年多前宁远血战的经验,又经过了休整以及严格有序的练兵之后,面对即将到来的鞑子兵临城下,军民士气格外高涨,袁崇焕和他的将士们更是抱定了“战则死战,守则死守”的决心。况且,宁远城已经得以加固,锦州城也已完全修复,“凭坚城”固守是没有多大的问题了。
  战守之议很快就已经商妥:袁崇焕坚守宁镇;以赵率教为锦州主将、祖大寿为宁远主将;两位监军太监也有分派,纪用协守锦州,刘应坤则协守宁远;其他各将,也一一坚守信地,相机战守;沿边小堡俱归并于大城;会同关门镇臣满桂,节节抵抗、节节防御。
  除了固守锦、宁之外,这次会议又加了“出奇兵”一项:一是募死士组成敢死队相机骚扰鞑子大营;二是选火枪手带统炮乘虚夜袭;三是从觉华岛发舟师抄其后施以牵制;四是令尤世禄领奇兵四千待机出击——和上次大战相比,在这一次大战的部署计划里,袁崇焕已经能够派兵出城与鞑子一较高低了。这是一大进步,自然是练兵练出来的重大成果。

  可袁崇焕的心里却并不轻松,该他做而且只能由他做的一些事还没有办妥,尤其是锦州所要配备的红夷大炮、以及宁远等处急需补充的马匹和枪械等物,至今还没有一点的着落呢。
  这不?锦州主将赵率教和他的两位副手左辅、朱梅在会议时都心急火燎似的提出来了:“大人,锦州城业已修复,城池高险,堪称坚城。粮草也已储备不少,够用俩月仨月的。只是‘凭坚城,用大炮’两条,我们只有一条——大人答应给锦州的十门红夷大炮,务必要兑现,还得快点,啊! ”
  袁崇焕也只有实话实说:“上个月我曾连上两疏,请从山海关调拨十门红夷大炮来,此外还请补充马匹和枪械等物。这都过去了个把月了,却连个音信也没有!待我再想办法,一定把大炮提前给你们送过去! ”
  赵率教拱手施礼道:“大人,锦州万事俱备,只欠‘大炮’了——卑职和锦州守城将士静候大人佳音! ”
  袁崇焕道:“请赵将军放心,我决不误锦州城防——不过,你们也务必要死死守住锦州,须知:万一锦不存,则宁必受兵,此剥肤之患! ”

  送走众将之后,袁崇焕即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
  其实,要大炮、马匹、枪械等物,说难也不难——这些,全在京师里那个高高在上的九千岁的一句话。
  而这一句话的代价,是要袁崇焕为他做的一件事啊!
  他想起了蓟辽总督阎鸣泰向他建议的那一件事——那还是三月初,他赴京公干时,偶然遇见了阎鸣泰。这位“煨蹄侍郎”因为魏良卿的缘故已成了魏忠贤跟前的红人,一下子就从兵部右侍郎跳升到蓟辽总督这样的要害位置、手握重兵威威赫赫不可一世了。因为两人曾共过事,所以在喝酒闲谈之中,阎鸣泰向他提出了一个他非常难以接受的建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