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52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母亲在信中说“不很满意也不很放心”的事,就是宁远大战后因朝廷嘉奖而骤起的那场风波:事发于满桂对赵率教与自己同样立了大功也升右都督的不满,而最终的冲突则转移到了他和满桂之间……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往宣府。稍长即入伍从征,自士卒而升小旗、总旗、百户,年及壮方迁守备,后又进游击、参将。天启二年,孙承宗督师辽东,擢满桂为副总兵,领中军事。次年随袁崇焕出守宁远,又次年升总兵官。满桂生性率直,忠勇异常,却又鲁莽粗暴,发起脾气来更是张口就骂,也的确让僚属难以接受。满桂在宁远大战前曾有弃守的打算,但毕竟还是接受了袁崇焕的批评,最终也在守城中立了大功。

  赵率教,陕西人,由武举而授百户,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万历四十八年冬天,赵率教受知于新任辽东经略袁应泰,升副总兵。天启元年,辽阳为鞑子兵攻陷,他因潜逃而论罪当死,后来侥幸得免。次年,他在前屯招流亡五六万,择其壮者从军,悉加训练,其余则给牛给种,大兴屯田,成绩斐然。他由此而受到孙承宗赏识,升总兵官。在前屯时,他非常敬重袁崇焕的胆识和才干,袁崇焕对他练兵和屯田也很赏识。受袁崇焕的影响,赵率教在前屯似乎变了一个人,宁远大战守前屯时同样也立了大功。

  和满桂的性格不同,赵率教倒是机伶精乖,平时很注意和上下左右特别是上司联络感情。正因为此,在辽东的大小将领中,只要有好处,少得了别人,却总也少不了赵率教。
  赵率教和满桂相处原本也很不错,二人之间你来我往互相走动很是频繁。
  不料,在宁远战后的庆功会上,因为满桂的首先发难,二人由口角到反目,竟然发展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
  原来,宁远被围之前,赵率教奉命派兵援宁,可他自己却没来,只派了一名都司和几名守备带兵来援。虽说这也是袁崇焕的意见,但还是引起了满桂的不满,只是隐忍未发而已。而到了朝廷颁旨嘉奖时,赵率教和满桂一样都升了右都督。满桂已是怒火中烧、再也忍不住了——圣旨才刚念完,铁青着脸的满桂便骂了起来:“老子在宁远流血拼命,龟孙子却躲得远远的,缩在窝里连头也不敢伸。这时候又爬了出来抢功夺赏,也不他妈的脸红?”

  赵率教很想当场反驳,想想又觉不妥,便一声不吭低了头只顾走路。
  想不到这更撩起了满桂的骂兴:“狗日的抢功夺赏,溜的也快!也不想想这功劳都是人家的,没有自己的份!知不知道:偷了人家的——他妈的就是一个贼秃?抢了人家的——他妈的就是一个强盗?”
  受到如此大辱的赵率教狠得牙齿咬得咯咯响,想了又想,这才猛地一回头,瞪大了双眼,握紧着拳头,那架式就象在警告满桂:“别惹火了老子,逼急了——也不会有你小子的好! ”
  满桂一看,倒更来了劲,“蹭蹭蹭”地快步跟上来,又拿话去激赵率教:“哟嗬!还不服气呢?那好哇,你就放胆和鞑子去比试比试呀! ”
  忍无可忍的赵率教猛地转过身,双手叉腰和满桂对着面,高声叫道:“满桂,你听着!我赵某奉命驻守前屯,抵御西虏牵制鞑子——有功无功、是过非过自有朝廷说话。我劝你哪儿凉快到哪去,别在这儿胡咧咧,当心咬烂自己的嘴巴! ”

  满桂一跺脚:“不服哇!那就给大伙说个明白呀: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是花了银子啦?是送了东珠啦?还是舔了谁个的屁股啦?”
  在旁边正与一位参将说话的袁崇焕再也看不下去也听不下去了:“满将军,无论战前还是战中我都说过:前屯已经派兵来援宁远,再不可倾营而出了。况且它不仅要防备西虏来犯,还要牵制鞑子的部分兵力。这道理,你也清楚!这时候偏要为难赵将军,到底想干什么?”

第98章 调离满桂,袁崇焕知错了(二)

  满桂明面上不再骂了,可心里又多了一个结:袁大人偏他赵率教!嘴上不说,心里却一横:“赵率教不是个玩意儿,你袁大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到后来则干脆使起性子:逢人便说赵率教的不是,甚至明里暗里和袁崇焕对着干起来了。
  袁崇焕意欲实施“交替推进,互相为援”的方案,命满桂驻宁远,领中后与中右;而命赵率教驻前屯,领中前与山海关。并特别说明:两镇各辖三城,待明年略地而前,再为之处。
  满桂对此愤愤不平,以“中后离宁远八十里,不便管辖”为借口而迟迟不动。袁崇焕耐着性子亲自登门规劝满桂,说了许多道理,并忠告道:“满将军也不好好想一想:辽东往时只设一总兵,二千里如左右手。如今将军却说八十里不能辖,不肯辖,那又如何恢复两河二千里呢?”
  然而,满桂却无动于衷。
  袁崇焕不得已,决定采取断然举措:调离满桂!
  说干就干,他随后便一再向朝廷上疏,述说满桂与赵率教的不和情形。他反复讲述调离满桂的理由:“一事而挂印者两将,终难相下,两镇反不如一镇之用。”并详细说明自己对以后的具体安排,以及这种安排所要达到的目的——“以终臣两镇更迭而前之局。”此后,袁崇焕又不顾新任督师的反对,向朝廷提出调离满桂的强烈要求:“或优之大镇,或召之还府,离此则人与地俱相安。若臣不能调两镇之和,又不能收满桂之用,当立斥削臣,以为边臣儆。”

  朝廷终于同意了袁崇焕的要求,将满桂调离。又降旨:关内外大小将领俱听赵率教调度——袁崇焕总算如愿以偿了。
  可是,就在力争调离满桂之后,袁崇焕却也猛醒,知道自己错了——原来,为调离满桂的事,袁崇焕又与新任督师王之臣一度发生冲突。两人各不相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避免督、抚不和,朝廷只好出面调停,将关内外事权一分为二:王之臣管关内,袁崇焕则全权指挥关外。
  也就在这时,冷静下来的袁崇焕在读《三国演义》时忽有所悟:即如曹操这样的乱臣贼子,也知道善于用人、善于团结人。他手下聚集了不少能人,正所谓文臣群集、良将如云,这些人虽然性格各异,互相之间也时有冲突,但曹操对他们却使用自如。
  可自己呢,却跟一个有错也有功的满桂过不去……
  回顾对满桂的处理,袁崇焕明显感到了自己不善于用人也不善于团结人的短处:尽管满桂的毛病不少,对待赵率教也显然不公,但是总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而不必将冲突激化,又最终置自己于被动……“这是自己一时冲动昏了头、考虑不周的过错哇! ”
  袁崇焕为此后悔极了。

  知错就改——天启六年闰六月,袁崇焕又上疏朝廷奏请再用满桂。朝廷也很快来了旨意:命满桂镇守山海,挂征虏将军印,驻关门兼管四路。并令:满桂当与督、抚并化成心,不得藏蓄观望,有负任使。
  一个多月后,刚到山海关没几天的满桂便去了前屯和宁远。在前屯,满桂诚恳地与赵率教握手言和;而在辽东巡抚衙门,满桂更是毕恭毕敬地向上司袁崇焕叩首致礼,袁崇焕亲切地扶起这位曾经专横跋扈而今似有改悔的下属——两双大手又一次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母亲和三弟是天启六年四月离开宁远的,那时候满、赵已经势同水火,而袁崇焕对满桂的不满也在日益加深,所以不知道后来发生的一连串戏剧性的变化——刚一到家,将这事一直搁在心上的母亲就让崇煜给哥哥写信,她要袁崇焕认真改一改自己的坏脾气。
  “娘,儿子已经知错了——”袁崇焕将家书紧紧地握在手里,在心底一再对母亲说,“儿子明白娘的一番苦心,不会再让傲气和霸气沾身了,也一定不忘娘的叮嘱,在辽东就要与辽事相始终,团结众将众官众位弟兄,一定要做一个对朝廷和百姓有用的人……”
  时交未正,袁崇焕刚回到书房、正要拿起昨日未看完的公文时,中军何可纲来报:“大人,一位秀才名程本直者从京师来,前天和昨天三次求见大人,卑职都代大人给挡了驾。可他还不甘心,这不?一大早又来,在门外已经等了一个多时辰了——卑职因此来请大人示下。”
  “挡得好!不然,这巡抚衙门不就……”袁崇焕突然觉得有些不妥,便改了口问道:“没问他有什么事吗?”

  何可纲回道:“卑职也曾问过他,并且说由卑职代为向大人转达。可他只说:‘有话想当着大人面讲。’大人,见不见?”
  袁崇焕想了想,这才道:“人家大老远的从京师来,不见也不好,还是见见他吧——若是话不投机,那就早早奉茶送客! ”

第99章 程本直一见袁崇焕(一)

  程本直,字更生,南直隶太平府人。他十六岁就考中秀才,而此后的乡试却屡屡失利,便一直与举人无缘。八年前,他带头反对当地一恶霸强占乡亲们的土地,被其打手追杀,不得已浪迹天涯,后又流落京师。他天南地北行走,朋友多,感知亦不少,阅历之深在同辈人中更是少见。
  对于辽事,程本直也非常关心。他不仅从各衙门他那些三朋四友那里了解到不少辽东的人事与战事,也曾经多次出入辽东实地体察边情。对每一任的辽东经略或者督师——从袁应泰到熊廷弼到王在晋到孙承宗以至于高第——他都曾登过门表示愿献治辽之策的一腔热忱。却很可惜,就因为他只是一个布衣,一次次地都被拒于威严冰冷的衙门之外。

  就在程本直大失所失望之际,有了威名远播的宁远大捷,程本直这才注意到袁崇焕,注意到他那一次又一次名震京师的事迹,而且打一开始就对他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也正因为大明国对鞑子兵的三战皆败,在这个时候,在程本直的心目中,宁远就是大明一座坚不可摧的长城,袁崇焕就是大明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一座新的长城啊 。

  袁崇焕从对努酋吊丧而开始与鞑子议和的事,以及朝廷上对此事的议论纷纷,是程本直从兵部的几个朋友那儿了解到的。而在知道了袁崇焕的迟发援兵之后,程本直感到十分不解,继而便是震惊,当即就决定去宁远拜会这位袁大人。他想只要不像过去那样被拒之门外,他就要直言议和之误——辽东毕竟再也经不起任何的折腾了!而在三次都被拒之门外之后,他也灰心了:这天底下有哪个当官的愿和布衣打交道呢?

  但奇迹却意外地出现了:就在昨天晚上,原本第二天就要离开宁远的他,不知为什么突然决定再试一次——而这一次,一介布衣的他总算被允准走进了袁崇焕的巡抚衙门。
  在巡抚衙门简陋的书房里,程本直看到了他心目中的英雄:一个其貌不扬而浑身都散发着自信与朝气的人——啊,竟然这么面熟!
  噢,程相直想起来了:原来四年前曾经在正阳门外的茶馆里见过面,记得他还对自己说过:“相信我,年轻人——大明天朝不怕死、敢去辽东和鞑子拼命的,不会没有人! ”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