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38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你坐下--"努尔哈赤向皇太极挥了挥手,又放缓了语气道:"这个袁崇焕也不是一个大人物嘛!没有多少名气,比起熊廷弼和孙承宗,差老鼻子了。先说说吧,他的情况--你们都知道多少?"

  "父汗--"皇太极从怀中取出一纸,恭恭敬敬呈递给努尔哈赤:"这是儿臣收集的袁崇焕资料,呈请父汗一览。"
  努尔哈赤满意地看了看皇太极,示意一名笔帖式念。
  笔帖式刚念个了开头:"袁崇焕,广西滕县人--"努尔哈赤便问:"不是说袁崇焕是广东蛮子吗?怎么又成了广西人?"
  皇太极答道:"父汗,袁崇焕祖籍广东东莞,后移居广西藤县,不过人们还是习惯叫他广东蛮子。"
  努尔哈赤这才明白过来:"哦,原来是这样。"


第65章 拿下宁远,顺手牵羊而已(二)

  待笔帖式念完袁崇焕的全部资料,努尔哈赤情不自禁地哈哈笑了起来:"咳,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当过几年小县令,天启二年到兵部当主事,接着就又来到辽东,满打满算也才五年嘛--不用说,他连战场都没有到过,更不说真刀真枪打过仗了,他知道哪是东?哪是西?就这样一个人,还想在我面前逞能?还想挡住我大金铁骑?"
  众臣也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有的说:"他年纪才四十来岁嘛,还是一个只知道念书的呆书生,官作到了按察使,过过官瘾嘛还可以,打仗?见他娘的鬼吧!"
  有的说:"修一座宁远城,就觉得了不起啦。连我大金一兵一卒也没见过,他又哪里知道我铁骑所向无敌的厉害?"
  有的扳着手指,一边数着一边说:"文人嘛,也只想图一个名扬天下:说一句‘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他就名扬京师了;夜闯前屯小城,又一次名扬京城;越级上书争了一个守宁远,筑了一座城;带着兵马巡视广宁……可是,这些都算什么能耐呢?也都能名扬天下?"

  有的则说:"后来有两次名扬京师还说得过去--不管怎么说,这个人抗命不撤防,还算是有点胆子;‘三城既复,安可轻撤?‘几句话,也算是豪气干云。还有他那‘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决计不去‘的誓言,倒显现了他秉性的刚烈和对南朝的忠心。就凭这些,这个袁蛮子也真是一条汉子呢!"
  皇太极轻蔑地笑道:"他就是一条汉子,顶狗屁用?没打过仗的一个文人,就算有日天的本领,能和我八旗铁骑作对么?"
  努尔哈赤满意地笑了笑,道:"四贝勒这话说到南朝的要害了:南朝制度是文人带兵,这里面的毛病可不少哇!要是文人知兵还说得过去,可他们那儿知兵的文人有几个?你们看:它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熊廷弼吧,却被它杀了;又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孙承宗吧,也被它赶回老家抱孙子去了;剩下的象杨镐啦袁应泰啦王化贞啦一干人,都是些不知兵更不会打仗的饭桶!它还能不败?眼下这个袁蛮子,算是有点胆量,可是要与我大金作对,他还不配呢!好了,再说说他们的实力吧。"

  皇太极立时答道:"宁远和前屯两处共有驻军一万五千人,宁远一万二,前屯三千。袁崇焕属下武将在宁远者有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都司何可刚等,在前屯者有大将赵率教等……"
  努尔哈赤又笑了:"一万多人,算个*毛!那些武将么,也只有满桂这个蒙古人好象还行;赵率教呢,此人原是袁应泰的中军,辽阳为我大金攻占时,他倒偷偷地跑了;祖大寿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辽人,也能打仗,可在广宁一战中,一开打,他就跑到觉华岛躲起来了;其他什么左辅等等,都是些无名之辈。看--就这样的几个武将,又让一个那样的一个文人指挥,顶个屁事!看来,拿下小小宁远城,不过顺手牵羊而已!"

  皇太极又接着说到宁远的防务:"据报,宁远城运进了不少火器,还有十一门大炮……"
  还没有等皇太极把话说完,努尔哈赤就笑着打断了他:"说起南朝的火器,那就更不值一提了。在萨尔浒、沈阳、辽阳那几仗,我们也都领教过了,并不怎么样啊!想想看:明军布阵,火器列于阵前,或者排列在城壕的外面,刚开打他们就先施放火器轰击一番。咳--这规律让我们早就摸透了,一开打就飞速冲过去,让他们的炮弹远远落在我们的后面;当他们装填第二次弹药的间歇,我们的骑兵就已经冲杀到了他们眼前,他们那火器还能起作用么?这不?几仗下来,我们倒缴获不少火器,因为不会用其实也不必用,也就堆在那儿,不就是一堆废铜烂铁么?打野战哪,还是我们的铁骑无敌于天下!记得一个朝鲜人说过:‘骑兵奔驰,冲突蹂躏,无不溃败‘我大金八旗铁骑的威猛厉害,可以说全在这十二个字里--好,不多说了。又要到辽河冰封期了,伐明在即,你们作好最后准备,待命出征!"

  四大贝勒和众臣齐声道:"是!"
  努尔哈赤又接着说:"还有--内应的安排,也须多多留意。四贝勒,对象都物色好了吗?"
  皇太极胸有成竹,道:"父汗放心,早就物色好了。山海关和宁远等处,儿臣在打广宁后就已作了安排。从那至今,一直都在联系,未曾中断。儿臣这就派人与他们联络--这几个内应都有点能耐,保证到时候大开城门就是!"
  努尔哈赤再一次满意地看了看皇太极,笑起来:"这就好,这就好,有了这些内应,就跟打辽阳、沈阳那样,省事多多了!"
  会议结束时,努乐哈赤高声宣布道:"此次伐明,除留守兵马之外,我八旗劲旅、另外还有科尔沁等蒙古各部的兵马以及归附的朝鲜人和汉人全部参战,对外号称三十万。大贝勒代善和三贝勒阿敏为前锋,四贝勒皇太极参与战事运筹和各部调度。目标不变:拿下山海关,直逼北京城;时间:正月二十誓师出发,五天内下宁远,二月初一破山海关,二月底进北京犒赏三军!"

  四大贝勒和众臣又一次齐声道:"是!"
  努尔哈赤挥挥手继续说道:"宁远小城虽不足挂齿,可也得按老规矩办--先招降吧:不降则攻城,破城即屠城!那个袁蛮子,我可是要活人不要死尸,我真想看看他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第66章 大敌当前,宁远却成了孤城(一)

  快要过小年了,又下起了大雪。宁远城静静地耸立在冰天雪地里,傲视着四周的一切。
  锦州、右屯、大凌河等城堡都已经撤了防、成了空城,辽河也都封冻了,作为宁、前主将的袁崇焕,在抓紧练兵、加固城防和储备各种生活与战备物资的同时,也一直没有放松警惕地注视着努酋的动向--去年,袁崇焕派往沈阳的几个探子好不容易在那儿立住了脚--他们花重金买通广宁降将孙得功,在沈阳的闹市开了一家不大不小的"悦来酒楼"。酒楼的生意很兴隆,来客大都是投降鞑子的那些汉人中下级军官。在他们醉生梦死的谈吐中,不少有关鞑子的消息也就悄无声息地送到了宁远,送到了袁崇焕的手里。尽管那些消息不大可能涉及到鞑子的核心机密,但比起难民们的道听途说来,已经很直接很可靠而且相当及时了。

  入夜时分,袁崇焕查过几个仓储的库存回到府衙,还没有来得及换衣服,中军何可纲来了。
  "袁大人,沈阳来人了--刚刚到。"何可纲身后还跟着一个人--也就是从沈阳来的那个人。
  "鞑子兵就要来啦,是吧?"袁崇焕却从容问道,又笑着招呼何可纲和来人:"莫急,莫急,坐下来喝口水慢慢说。"
  "大人,大年过后鞑子就要渡河来犯--"何可纲报告道。
  "有高第撤防这个有缝的蛋,狗杂种们终于要下蛆了!"袁崇焕破口大骂。
  "还有一个重要情况--"何可纲示意来人:"你说吧。"

  "袁大人,这有一封信--"来人一边说一边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递给袁崇焕,"信上只有四个字:‘须防家贼‘!"
  "哦!"袁崇焕吃了一惊,又道:"你继续讲吧--"
  "那是一个晚上,夜已深了,酒楼正准备打烊,一个人走进店门,说有要紧事要见掌柜。因为下着雪,天气很冷,那人穿得很厚,又披着一件斗蓬,斗蓬遮了他的大半个脸,所以也看不清他的面貌。见了掌柜以后,那人说了句:‘正月二十前努尔哈赤率队渡河西犯,号称三十万,实有五万多鞑子兵和蒙古等七八万杂牌兵。‘随即把这封信交给掌柜,转身就走了……

  "你们可想过?"听来人讲完,袁崇焕问,"那个送信人怎么会找到了你们的酒楼?是不是被鞑子瞧出了什么端倪?"
  "袁大人,这些我们都反复想过了,酒楼一年多来并没有出什么纰漏。可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也不甚清楚。不过,那人走后,我们也曾议过:这个送信人不象是不怀好意的人,对鞑子内情倒很有点知根着底--前面说的鞑子渡河西犯时间和人马一事,在这之前传言也不少,但谁都说不清。我们掌柜说,不管怎么样,先把这些情况送回供大人参考,以便早作应对之策。待后再想办法印证清楚,就尽快派人回来报告。"

  "是这个理--"何可纲接道:"大人,请先召众将商议固守之计--家贼的事就交给卑职来办,不知可妥?"
  "好!就这样定了。"袁崇焕想了想,便吩咐道:"家贼的事不必声张,鞑子即将来犯,他一定会露头出洞的,到那时一下子抓住他的狐狸尾巴,来一个人脏并获!至于关门那儿,我这就写信告知他们--何中军,通知众将和衙门有关吏员,明早在议事厅商议应对之策!"
  "是!"何可纲站起身,高声答道。
  "回去之后--"袁崇焕又吩咐来人道,"告诉你们掌柜,尽快弄清那个送信人的情况。另外,你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也要注意保护好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弟兄们。"
  "是!"随何可纲一同站起来的来人也高声答道。

  狂风怒号,大雪纷飞,天地间平添了一股股凄冷肃杀之气;敌之将近,大战在即,宁远城似乎也闻到了一股股血腥味。
  一大清早,袁崇焕就来到议事厅,想不到还有比他更早的--满桂已经在厅外的雪地里练了好一阵拳了。
  袁崇焕看着满桂练完拳,笑着打招呼:"早啊,满将军。"
  满桂连忙抱拳向袁崇焕致礼道:"袁大人早!"
  袁崇焕问:"满将军,来得这么早?"

  满桂答道:"大人,昨夜卑职听了通知,一直睡不着。与其躺在床上轧床板,倒不如早起活动活动筋骨……"
  袁崇焕感到挺奇怪:"怎么?满将军也有睡不着的时候?"
  满桂倒也直率:"大人,说实在话,卑职这几天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昨夜更邪乎,翻来覆去差不多就没合眼。"
  袁崇焕更加奇怪了:"怎么啦?"
  满桂道:"鞑子就要渡河来犯的消息,军营里早就传开了,还说有三十万大军呐。有几个营官昨夜里找到卑职,要卑职拿主意……他们说,咱这一万多兵马对人家三十万,无疑是鸡蛋碰石头,宁远肯定守不住,不如早……早撤早安生……"

  袁崇焕又问:"那--你的意思?"
  满桂道:"大人,卑职……想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