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37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63章 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三)

  "高见,高见!袁大人之说令卑职佩服得很--"梁庆长站起身向袁崇焕拱手一礼,"一个‘守‘字,概括了当今辽东战守之方略,高屋建瓴,振聋发聩,真让我辈耳目一新。这个‘守‘字,正是经略高大人赴任这些时日所经常强调的。袁大人和高大人都持一个‘守‘字,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是啊 。"梁廷栋十分得意,"元素兄高论实在精辟之至,而今又与经略大人不谋而合,退守则必保关门无虞呀。"
  "非也!非也!梁兄大错特错了--"袁崇焕突然感到心里很烦,脾气也上来了,但他终于又忍了,只是神情严肃地看了看所有在座的人,讲起话来声音不高却十分有力:"其一,守倒同是一个‘守‘字,可守法却大不相同!袁某以为:经略大人之‘守‘是只守关门,而且只言守、不言战,想方设法藏身关内,不敢出关门一步。其实,他是不敢战也不想战,更不要说收复辽东失地了;而本官之‘守‘说的是‘主守而后战‘,以守为主,一边守,一边准备战,一边又向前推进,稳扎稳打以收恢复之效。其二,本官驻守宁远,守土有责,是决然不会再退到关门了。至于经略大人的什么撤防令,本官不敢苟同,也已有信致经略大人,想必梁兄并诸位都已经看过了……"

  "卑职以为,袁大人还是退守关门为好--"梁庆长急不可耐地打断了袁崇焕的话,"纵观辽东局势,清、抚败,尚有辽、沈;辽沈败,尚有广宁;广宁败,则只有山海关了。而此关,大明二百五十年宗社之攸关,不可轻于一掷呀!袁大人,只有退守关门,方可确保关门;关门无虞,京师则安;而京师安,关门的诸位大人包括袁大人自己,也才可以平安无事啊!"

  "胡说八道!谁说广宁败只有山海关了?"袁崇焕终于忍不住了,"两年前我们筑就了宁远新城;去年我们又重新修复了锦州、右屯、大凌河以及松山、杏山等处城堡;四年来我们将大明边防向前推进了四百里,辽河以西几乎全部的失地都已收复,几十万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了--可如今经略大人却要撤防,却要葬送这四百里边防,这不是将河西已失而又收复的大明疆土都要拱手送与努酋吗?他究竟安的什么心!难道说还打算卖了大明朝不成?"

  "袁大人,撤防乃军机大事……经略大人既然总揽辽事全局,自然也有他的安排……我们作下属的还是照令--照令行事为好哇。"此刻,梁庆长十分沮丧,可又不怎么甘心,他一边吞吞吐吐地说着,一边伸手拉了一下坐在他身边的朱一龙,又眨巴两下眼睛,还特别地把"照令"二字说得很重很重。
  "军令如山--"朱一龙早就有点不耐烦了,可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此时见梁庆长向他示意,又听到‘照令‘两个字,一下子就来了精神,他腾地站起身,抬起手向空中狠狠地一劈,对着袁崇焕吼叫道:"令则行,禁则止,我倒要看看哪个胆敢违抗--是不想要乌纱帽了?还是不想要项上人头了?"
  "笑话--本官以身许国,期与辽事相始终,只图雪耻,不为封侯,又何曾怕死!说到军令,经略大人凭什么太乙理数便可发号施令?他可有朝廷的旨意?有,就拿出来让本官看看;没有,就是矫诏,要杀头的!本官还要上疏参劾这个打算出卖辽东出卖大明的经略!"袁崇焕气愤至极,他瞪大了双眼,死死地盯着朱一龙,什么也都不顾地厉声喝叫起来,末了又严正以告:"回去告诉经略大人: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决计不去!"

  天,骤然间变得阴沉起来。
  梁廷栋们灰溜溜地走了,可宁远上下都感到心里象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袁崇焕更觉气愤难平,当晚再一次就高第撤防一事上疏朝廷--他在历数撤防危害之后,不仅表示了自己"必将整练兵马恢复侵宇,抚循屯种,以天下复辽东,以辽东还天下"的决心,同时又提出了"皇上既留臣身,则当用臣言"否则"不如及早允臣回籍守制"的请求--奏折送往京师去了,可袁崇焕心里一直不踏实:前一次的奏折犹如泥牛入海般毫无音信,这一次的奏折能奏效么?

  想不到朝廷很就快作了批复--批复要袁崇焕视事如故守住宁远,还升他为按察使。按察使,已是正三品的官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朝廷一方面要袁崇焕守住宁远;另一方面则又认可了高第的撤防令,同意他撤军守关内。
  当朝廷批复送到宁远参政府的时候,已经下起了大雪。袁崇焕静静地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不由皱紧了眉头。

第64章 拿下宁远,顺手牵羊而已(一)

  好大的雪呀!
  这是今年冬天的又一场大雪,呼啸的东北风,吹来了漫天的雪花,也吹来了刺骨的寒冷--河西的锦州、右屯和大凌河三城的撤防还在继续,松山、杏山等城堡的撤防也接着开始了。冰天雪地里,泥泞的路途上,撤防的军民们在凛冽的寒风中行走着,饥寒交迫,举步为艰,死亡载道,哭声震野。
  而在河东的沈阳--如今大金国的都城盛京,八旗兵正在进行着战前最后的攻守苦练。风雪中,四大贝勒和八旗旗主全都披挂上阵,在各自的场地上亲自指挥攻守,操练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努尔哈赤冒着风雪,在一个一个的操练场地中穿梭,兴奋地视察他的八旗铁骑纵横驰骋。
  从阅兵至今,特别是得到高第撤防的消息之后,努尔哈赤每天都处在极度亢奋之中。白天,他积极运筹谋划,和四大贝勒及众臣商议出兵大事。夜晚,更深人静的时候,他又在想象着打进山海关、走进紫禁城坐上龙椅的情景……
  的确,有生之年入主中原,是努尔哈赤毕生的宏愿!
  "早点出兵吧,打进北京城,即了皇帝位!"这个令他激动不已的声音,在他的耳边似乎也越来越响亮起来。
  夜深了,大雪依旧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一阵阵东北风呼啸而来,犹如万马奔腾。风急雪狂,辽东又成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这一夜,努尔哈赤又睡不着了。
  窗外的狂风乱雪更让他兴奋不已:辽河一定会提前冰封,伐明之日快到了!他高兴地唤来随值侍卫,吩咐道:"传谕四大贝勒与参与机要的众臣,明日一早齐集大政殿,商讨提前伐明大事!"
  他兴奋得已经难以自制,索性也就早早起了床,穿戴整齐走到屋外,任那风吹雪飘。在一片迷茫之中,遥望西方,他似乎看到了一片光明的前景:通往山海关的路途上,他不会再有什么敌手,而去北京也必定一路顺风……啊,他突然明白这些天来睡不着觉的原因--有生之年入主中原,他的宏愿就要实现了哇!
  一大早,他就匆匆往大政殿去--快到大政殿的时候,他一眼就看见了早就等在那儿的皇太极,见他快步走来,连忙问道:"又出什么事啦?这样急?"
  皇太极道:"父汗,察哈尔林丹汗就要出兵科尔沁了!"

  努尔哈赤一怔,随即思索一番,马上就来了精神:"这不是一件好事嘛?有脓包,挤掉它就是!这个林丹汗哪,迟早都要解决的--可迟又不如早啊 。"
  皇太极问:"父汗,是不是先放下南朝晾他一晾,等打垮了林丹汗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收拾南朝?"
  努尔哈赤非常兴奋:"是啊,是啊!铲除了林丹汗,蒙古这一翼也就真正地扶起来了。回头再攻南朝,势如破竹哇!"
  皇太极道:"是,儿臣明白--父汗说过:伐明之计,一是砍大树,二是扶两翼。这两翼,就是蒙古和朝鲜,联络好他们,就形成了对南朝的包抄之势。可林丹汗就象是一块大石头,横亘在我大金攻取南朝的路途上。拿掉它,就扶正了蒙古一翼,包抄之势即成,收拾南朝自然也就顺当多了。"
  努尔哈赤道:"你想得很通透,很好--这一次就由你带一旗兵马去会会那个林丹汗!较量一番,也算是一场战前战吧。其他各旗,也都进入战前准备的最后阶段。等你打顺了手,我们再出兵河西,一鼓作气拿下南朝的山海关--进殿去,等他们来了一起再商议商议进兵科尔沁和练兵的具体细节!"
  皇太极进兵科尔沁非常顺利,是努尔哈赤的意料之中的事。但也有意外,那就是皇太极还没有到科尔沁,林丹汗就已经匆匆退兵回到他的老巢去了。
  林丹汗的不战而退,虽然没有像打垮他那样让努尔哈赤激动和亢奋,却也给努尔哈赤带来了无比的喜悦:林丹汗退兵的确切原因可能会有许多,但惧怕我大金铁骑是其中最起码的一条;更重要的是,尽管林丹汗这块大石头暂时没有被搬掉,可他的突然退兵无形中也减去了我大金伐明腹背受敌的担心:八旗铁骑可以放心大胆地出兵河西了--他因此而不无得意道:"林丹汗这块石头自知不敌,倒也识趣,早早滚到一边躲起来了。可躲了这次躲不了下次,收拾他也只是早晚的事,不用我们太着急,心急喝不了热稀饭嘛。再说,这一场进攻南朝的战前战虽然没有打响,但较量的结果已显而易见,林丹汗小打小闹讹诈一下南朝还成,跟我大金作对,也只能关了门吹吹牛而已。如今,我大金后顾之忧已不足为虑,出兵河西伐明,时机已到,各旗都准备好了么?"

  "准备好了!"四大贝勒和众大臣异口同声回答道。
  "那好,拿地图来!"努尔哈赤大声吩咐道。
  "是!"笔帖式立时取出早就准备好了的一份新地图,那上面,也早按努尔哈赤的要求将山海关和北京标示得十分地醒目,而河西各城堡都已经划在了大金的版图之内了。
  "留一万兵马守盛京及各处城堡要塞--"努尔哈赤满面红光,将一根鞭子指了指地图上的山海关,随即又指向北京,用力地点了又点,声音煞是响亮:"其余我大金八旗铁骑、连同科尔沁蒙古等部的兵马随我一起出征,目标--一举拿下山海关,直逼北京城!"
  "父汗--"皇太极起身禀报道:"据探子回报,河西还有宁远城尚在明军手中……"

  "什么?宁远还有明军?"努尔哈赤惊诧道,"不是说那个高第下令都已经撤防了么?"
  "父汗容禀,宁远的袁崇焕抗命不撤,连他的辖区前屯也没有撤兵,据探子报说高第也拿这个袁崇焕没辙……"皇太极身子挺直,朗声答道。
  "为什么这时候才报?嗯!"努尔哈赤有些不高兴了。
  "父汗--儿臣也是昨夜方才得知,今早又从刚刚回来的探子那里得以确认……"皇太极不慌不忙地报告说,其实他早在科尔沁回军途中就已经知道这些情况了--不到关键时候,他是决不肯说出来的。
  "哦,是这样啊--辛苦你们了。"努尔哈赤边说边闭上了眼睛,思忖良久之后,才又睁开眼问道:"你说袁崇焕抗命不撤?就是三年前筑宁远城的那个?他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啦?"
  "是,父汗。就是他……"皇太极依旧站得笔直笔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