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35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说得好!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八个字啊,说的也就是如今的南朝,活脱脱又一个走进了死胡同的元朝!元朝已经灭亡了,这南朝呢,也就要随它而去,灭亡的日子不会太远了!"努尔哈赤手捋胡须,显得十分兴奋,但他又很快地就让自己冷静下来,紧接着就变换了语气:"不过,你们也要牢牢记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南朝尽管就是刚才的那枝老山参,尽管它已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但以我大金之力灭掉它,尚须时日--俗话说得好:路,得一步步地走;饭,要一口口地吃。有些事啊,该马上去做,慢了就失去了良机。可有些事呢,却又急不得,急了反倒更坏事。伐明,就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我们要‘缓缓进行‘。哦,前些日子,我让笔帖式抄给你们的那几句话,都还背得下来么?"

  "背得。"四大贝勒和三个一等大臣异口同声回答。
  "那好,背来听听。"
  "是--"七个人立时起身,一齐站在殿下,面向努尔哈赤恭恭敬敬地行礼,然后齐声背诵道:"欲伐大木,岂能骤折?必以斧斤伐之,渐至微细,然后能折。相等之国,欲一举取之,岂能尽灭乎?且将所属城郭,尽削平之,独存其都城。如此,则无仆何以为主?无民何以为君?"
  "好,背得好!和南朝这样的大国对抗,我们要有耐心,得有熬时间的准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哇,是不是?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反反复复给你们说‘缓缓进行‘的道理--刚才让你们背的那几句话,是我思考许久确定下来的伐明大计,我要你们时常诵读,谨记在心,一以贯之。"努尔哈赤古铜色的脸上泛着光,声音也渐渐地大起来,"不过,你们也要记住:马上得天下,就不要讲什么仁义呀道德呀。要想创业,要想干大事,就得不择手段!就拿眼前来说,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缺粮少衣。因此呢,我总在强调:‘每破一城,即屠一城‘,而且还是那个老规矩:三日后再下封刀令。这样做,不光是惩罚那些对抗者、让他们怕我们,也不光是让士卒们杀戮尽兴、获取杀人猎物的痛快,更主要的是要弄到我们所缺少的那些东西,借以壮大我们自己--这些道理,你们都要心里明白。"

  "是。"
  "都坐下吧,中间我插了这么几句题外话,现在该进入我们的正题--议议进兵河西的事了……"努尔哈赤接着用手指着地图上的宁远城:"看!广宁这一块,眼下还是一片空白。南朝在河西的防务,只是以宁远为主,再加上锦州、右屯、大凌河、杏山等--拿下它们,河西就又到我大金手里了……"
  皇太极又道:"父汗,据儿臣所知,这几个城堡都是一个叫袁崇焕的人主持修建。这个人还很有些犟脾气,人称广东蛮子,又很受孙承宗的信任,不然的话,他连一个城堡怕也修不起来!不过,孙承宗这一走,他也就没有了靠山,那防务不松下来才怪呢。"
  努尔哈赤称赞道:"说得对!传令八旗各部:作好一切伐明的准备!"
  众人无不受到鼓舞,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大有一口吞了河西的气势,齐声叫道:"是!"

  大贝勒代善看到努尔哈赤又在称赞皇太极,心里不禁一阵酸溜溜地,他也想出出风头:"父汗,儿臣愿领正红、镶红两旗兵马直捣河西!"
  阿敏、皇太极和莽古尔泰也都争相请命。
  努尔哈赤却摇摇头,坚定地说:"不,我还要亲征!此行,要一鼓作气,占了河西、打进山海关,还要直捣它的北京城呢!"
  没过多久,皇太极又有新消息报告努尔哈赤:"高第下令尽撤宁远、前屯、锦州大凌河、松山等城堡守军到关内……"
  原来,高第从马世龙兵败柳河得出的教训是:兵败,是因为出兵!不出兵则败之何来?他想,圈牢自己的部属不再出兵,那就败不了,自然也惹不到祸了……可是,山海关外有四百里防地,前屯、宁远、锦州、右屯、大凌河等等这些城堡都有驻军,一旦其中有哪个的二杆子脾气上来,保不准放了兵马过河,那还不是又一个柳河?又一个马世龙?

  咋办?把他们全都撤到关内,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看哪个还敢乱说乱动!如此一来,不就万事大吉了?再说,光这十几万兵的粮饷,再加上营舍、衣甲、器械、马匹……等等,足够孝敬九千岁他们,也足够填饱自己的肚皮了……
  他还堂而皇之地对身边的几个部属讲:"本经略素讲太乙理数--今年,太乙神在凭城,所以本经略只以保守关门为根本,其它概不理会;而太岁神在东北,本经略如果出兵,岂不犯了太岁?还能打胜仗么?……"
  于是,一道撤防的军令派传令官们分头迅速送了下去,高第相信他的下属们一定会雷厉风行,很快就撤了防的。他的自我感觉,似乎也安稳多了。
  就这样,努尔哈赤还没有出兵呢,高谈阔论太乙理数的高第已经自动撤防了。
  的确,没有比这消息更让努尔哈赤拍手称快的了。他眉飞色舞地对四大贝勒和众臣道:"我说过,南朝马世龙兵败柳河对我大金来说,可收一石二鸟之效。到孙承宗还乡,又加了一鸟,那是南朝皇帝孝敬我大金的。现在看,又要加一鸟了,我说过这又是南朝皇帝和那个忠啊贤的主动送上的,他们送来个高第、高第送来个撤防,大礼呀,一个我们想都想不到的大礼--好家伙!前前后后加起来,这可是一石四鸟,自古少有啊!我们真得好好地谢谢他们。伐明的时机已经到了--记住:冰封辽河之日,我将祭天出兵。注意:这一次我大军所向,可是直指山海关、打到北京城啊!"


第59章 三城既复,安可轻撤?(一)

  袁崇焕从山海关回到宁远的第三天,经略衙门的传令官跟着也就来了。
  可传令官还没有把经略大人的撤防令宣读完毕,袁崇焕就已经按捺不住了。他猛地跳了起来,大声吼叫道:"什么?撤防?这是高大人下的命令么?"
  中军何可纲和通判金启倧好不容易才劝住他没有再发火,他们静静地听完传令官宣读的撤防令,静静地看着一名书吏从传令官手中接过那纸撤防令,又静静地望着传令官转身离去的身影,一时之间也都没有什么话说。
  而当传令官刚刚走出二门,袁崇焕就再也忍不住了,破口大骂起来:"他妈的什么经略大人,他妈的什么撤防令,混帐东西!一旦关外各城堡的驻军全都撤进关内,大明关外这四百里防地,不就拱手让给了辫子兵了么?孙大人三年多的心血全白费了!辽东军民三年多的辛苦全白费了!弟兄们千难万难流血流汗挣来的大好情势全给葬送了! ‘主守而后战‘的守辽复辽大计也都给葬送了!辽东,还有我们这十几万将士和数十万百姓,都让这个混帐王八蛋给卖了啊!"

  待袁崇焕慢慢平静下来之后,何可纲又报告道:"据报,锦州、右屯、大凌河三城昨日已经开始撤了……"
  "唉--"袁崇焕没有再发怒,只是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招呼何可纲和金启倧一起走到挂着河西防务图的那面墙前,拿起一根长鞭指着地图对他们说:"宁远防线建成后,我们又建成了锦右防线,前哨已到辽河西岸,我大明这才几乎收复了河西的全部失地,也将边防线从山海关向东北推进了四百里。我和孙大人曾经高兴地说:‘这两条防线和宁远,就是我们守辽复辽的根本和大本营。有了这个根本和大本营,五年左右收复河东失地,也就有了可靠保障了。‘……"

  "是啊,大人。"金启倧道:"好多难民都说,再过几年,他们就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辽东各营的将士们也都巴巴望着--"何可纲也道:"他们说,等收复了河东,也要和父老乡亲们一起回家看看,那山那水那田地那村落……那里就是生他们养他们的地方啊 。"
  "可你们再看--"袁崇焕将长鞭指着锦州、右屯和大凌河:"如今,锦右防线居前,而锦州、右屯和大凌河三城更是前锋要地,三城撤防,则锦右防线必垮无疑,宁远到辽河西岸的这二百里防地就全归努酋所有了。这时候,宁远又成了前哨……倘若也有一点闪失,我们就又要失去山海关到宁远这二百里的防地。辫子兵西来,一下子就要冲到山海关城下去了!"

  "大人,那……那……"何可纲欲言又止,终于忍不住,他越是怕回忆起三年前那恶梦般的一幕,却越是萦绕于心:"那不是又要回到天启二年王化贞惨败大军溃逃的时候了?"
  "是啊!而且比那时更加不妙--"袁崇焕神情有点忧郁,给何可纲和金启倧进一步分析道:"已经收复的四百里失地得而复失,重又沦于努酋之手,军心何能再固?士气何以再振?而军心不固,士气不振,即使撤往关内,打起仗来,他们还能有杀敌的勇气和再胜的信心吗?"
  "还有民心--"金启倧也插话道:"宁远筑城至今,远近望为乐土:百姓安居,百业兴旺。各处难民纷纷来归,再也不受颠簸流浪之苦……可三城一旦撤防,百姓又不得被迫迁离,刚建的新家就又没有了。百姓们安全感没有了,民心也必然大失啊!"
  "自古以来,还没有未曾开战就已拱手让出四百里防地的先例。可高第居然作出了这种令人不齿的决定,还有脸在那儿高谈阔论什么太乙理数,真是恬不知耻,恬不知耻啊 ……"袁崇焕不无鄙夷道。

第60章 三城既复,安可轻撤?(二)

  "努酋自迁都沈阳之后,令其八旗昼夜操练,在我宁远阅兵后的第三日,他们也举行了盛大阅兵,其矛头所指,不言而明,野心着实不小!高大人如此作派,难道又要我们重蹈三年前惨败的覆辙么?"何可纲依旧显得格外的心事重重。
  "我估计,努酋不久就要有所行动--"袁崇焕没有正面回答何可纲的问话,继续着他原先的分析:"也许就在辽河冰封之后。如今三城既已撤防,若我宁远也不能保,那辫子兵就将长驱直入冲到山海关城下。到那时候,不要说军心民心,就只说在这样的经略大人的指挥下,即有百万大军也派不上用场!不仅关门不保,辫子兵也必然如入无人之境般直逼京师。唉--那后果就更加可怕!遭殃的就是大明国的芸芸众生亿万百姓了……"

  袁崇焕越说越沉痛,也越觉得气愤难平……
  突然,他"啪"地一声一把折断手中的长鞭,吼叫起来:"这不行!我得致书高第,让他先撤了他的撤防令--佘洪,拿笔来!"
  不多时,给高第的信已草就,袁崇焕随即高声念道:
  锦、右、大凌河三城皆前锋要冲,倘收兵退守,既
  安之百姓复罹播迁,已复之封疆反归夷虏,榆关内外更
  堪几次退守耶?兵法有进无退,三城既复,安可轻撤?
  锦、右动摇,则宁、前震惊,关门亦失保障。此非本道
  之所敢任者矣。今但择良将守之,必无他虑。三城屹立,
  死守不移,且守且前,恢复可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