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34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至于吧?"魏忠贤睁开了眼,站起身,依旧眯眯笑着。
  "他花了大价钱……"顾秉谦从袍袖中取出那份礼单。

第56章 辽东新经略(二)

  "这么说还差不多!你们都拿了不少,是吧?"魏忠贤收了笑,紧绷了脸,抬手指了指他们,打断了顾秉谦的话。
  "爹爹--"崔呈秀连忙从顾秉谦手里拿了礼单,紧接着又快步走到魏忠贤身旁,双手递上,附在他的耳边悄声说道:"秉谦、广微、冯铨他们对爹爹一向忠心不二。再说,这也是为爹爹在西山的新居处添砖添瓦呀,他们对孩儿说,西山的事不让爹爹操心哪……"
  "你们咋不早说呢!既然是这样,那就……就……就算了吧。"魏忠贤看了一眼礼单,转眼间又笑起来,他向顾秉谦他们摆摆手,"秉谦、广微还有冯铨,咱家不管你们几个拿多拿少,在咱家这儿也都是小事一桩,不值一提。加上呈秀刚才这一说,咱家想了想,就算了吧,都不要再提它了!不过呢--咱家还想再问问:这高第都一大把年纪了,站怕都站不稳,这吃喝拉撒睡也都要人侍候吧?就这样还要去辽东那个鬼地方,他吃得消吗?"

  "舅舅,你老就放心吧--"傅应星道:"像高第这种人哪,只消动动嘴也就算办事了,到哪儿他不都一样地快活!再说啦,管他吃消吃不消呢,只要有人顶在那儿给舅舅办事就成!如今的山海关和辽东,不会出什么事的,你就放一百个心吧,舅舅!"
  "依星儿这么说……"魏忠贤亲昵地看了看傅应星,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舅舅不答应还不成?"
  "舅舅答应啦?"傅应星高兴地跳了起来。
  "莫急嘛!还有件事--"魏忠贤却不慌也不忙,"既然你们都看中他,那咱家还要问问:这高第究竟有什么能耐呀?"
  "胆小怕事。"顾秉谦更放心了,他对魏忠贤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早有准备,于是痛快答道。
  "胆小怕事?这也算是能耐?"魏忠贤哈哈大笑起来,"咱家可从来也没有听说过呢!"

  "九千岁,是这样的:高第至今没有担当大任,也没有做过什么大事。"顾秉谦一一为魏忠贤剖析,"虽然到江南几个州县以及南京兵部武库司任上捞了不少,可他说话特谨慎,行事也保守,从没有做错过什么,这就很难得呀--九千岁,这胆小怕事啊,对高第来说,自然能得不少好处;而对九千岁来说,让他去了辽东,虽然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却也错不了什么……"

  "这倒也在理。"魏忠贤认可地点了点头。
  "胆小怕事还有两个好处:一是听话;二是孝顺。"顾秉谦进一步讲道:"听话,就不惹祸,不象孙承宗那样,三天两头出点子玩花样给朝廷出难题,老让九千岁操心,是不是?孝顺,他心里自然就总是向着九千岁,为九千岁分忧解愁。皮岛那个毛文龙,才五六万人马,人们就说他‘饷不出京‘。可辽东,孙承宗整编后还有十几万呢。这个孝顺的人一去,那报效九千岁的银子嘛,比毛文龙的‘饷不出京‘,肯定要多得多,是不是?"

  "还有一条,叔叔--"魏广微当然也不失时机,顾秉谦的话音刚落,便趋步上前进言道:"要是再有一个像孙承宗那样的人去了辽东,也跟叔叔对着干,那还了得!"
  "是啊,是啊,九千岁,这是最要紧的--"冯铨也不甘落后,"若不留神又换上一个孙承宗那样的人,一不高兴又要进京入朝弄什么‘清君侧‘什么的,还真是防不胜防呢……"
  "舅舅--"傅应星快步走到躺椅旁边,俯下身一边轻轻地摇着躺椅,一边撒娇似地,"三位阁老说了这么多,不都是为舅舅好吗,答应了吧,不就是给那个老头一个经略么?"
  "爹爹--"崔呈秀也道,"应星说的对,你老答应了吧。"
  "好!答应,答应就是了。"魏忠贤眉开眼笑道,有傅应星和崔呈秀在场,他已经给高第打了五六分;听了顾秉谦的话,想到那滚滚而来的银子,他又给高第加上了两三分;而在听了魏广微和冯铨的话以后,他已经给高第打了满分。他也认为只有高第才是辽东经略的上好人选 。是啊,一旦再有一个孙承宗那样的强人去辽东,动不动就要入朝"清君侧",那不是自找麻烦吗?就这么着吧,让高第这个老东西经略辽东!他心里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招呼傅应星:"应星,舅舅这就派人唤李永贞来拟旨。过几天,你再把这个高第给叫来,舅舅还有话要问他!"


第57章 大金未出兵,高第已撤防(一)

  天启五年十月,高第到山海关赴辽东经略任。
  与高第的第一次见面,袁崇焕就很不愉快:新上司的老态龙肿倒也罢了,只那一副故意装出来的作派,就让袁崇焕感到特别别扭,一种不祥的预感也油然而生。在经略衙门大堂上,高第召集部属一个个点卯训话。
  轮到袁崇焕了,沙哑的嗓音哆哆嗦嗦喊道:"袁崇焕!"
  袁崇焕上前一步:"卑职在!"
  高第好象看什么稀奇似的,反反复复看了他好一阵,这才开口问道:"你就是要守宁远的那个……那个袁崇焕袁参政么?"
  袁崇焕不卑不亢答道:"正是卑职!"
  高第眼里射出两道冷冷的光:"守?守得住吗?"
  袁崇焕不假思索高声道:"卑职守得住!"
  高第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却又迟疑了一阵,不再问话,只将阴冷的目光又一次射向袁崇焕,随即不大耐烦地挥了挥手道:"你先回宁远吧,过几日,本经略自有军令给你……"

  从高第那阴冷逼人的目光中,袁崇焕感觉到了一种压抑;从他那话里有话的言词中,袁崇焕意识到了新上司与孙承宗有着极大的不同。他不由地又想起了为孙承宗送行时的那一幕--
  在孙承宗的那间简朴的书房里,孙承宗对他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元素,这件事也该让你明白了--老夫两次乞休,不是老夫不愿干,是他们不让老夫干哪!如今这世道,顺九千岁者昌,逆九千岁者亡--你看,皮岛的那个毛文龙,虽然屡屡损兵折将,却稳坐皮岛,还说是立了‘奇功‘,为什么?不就是年年‘饷不出京‘孝顺了魏忠贤和他那一帮干儿义孙了么!马世龙柳河之败,固然该罚,但也罪不至此,又为什么?不就是马世龙为老夫所重用,而老夫早就是魏忠贤的一颗眼中钉么?"

  他说:"委屈老大人了……"
  孙承宗道:"说不上委屈啊,毕竟国家事大,个人事小--千百年来,总有人不计得失,纵有百死而不悔!即如现在,面对辽东失地和难民,就是没有老夫,也总还有人挺身而出的。比如过去的熊廷弼熊大人,比如后来者的你……"
  他说:"老大人作为帝师大学士尚且如此,何况下官?"
  孙承宗道:"眼下你还不至于如此,干下去吧。"
  他说:"可是,新来的上司未必……"
  孙承宗道:"努酋未除,失地未复。老夫走后所指望者,你一人耳。元素啊,你不必气馁--老夫十分欣赏你‘知其不可而为‘和‘尽其在我‘那两句话,你不会让老夫失望的……"

  高第代替孙承宗的消息,同样很快传到了盛京。
  努尔哈赤大喜过望,当即召集四大贝勒和参与机密的众臣齐集大政殿,说话声音也比平时高了许多:"喜事啊!大喜事--八月间,南朝杀了熊廷弼,前不久,又逼走了孙承宗。敢和我大金对抗的,南朝也就是这两个能人。可如今怎么样?一个死了,一个走了,都给我们让了路啦。汉人有句话叫‘自毁长城‘,什么叫‘自毁长城‘?你们瞧瞧--这就是!别看南朝那个皇帝木工活做的好,‘自毁长城‘这事也干得挺漂亮的。还有那个割了*的太监叫魏什么……什么忠啊贤的,净是瞎扯蛋嘛!他派了个高第到辽东,听报说此人庸懦无能,老得都爬不动了,还能干啥?上天保佑,我们出兵伐明的时机又要到了!这可是南朝那个木匠皇帝还有那个什么忠啊贤的给我们送上门来的……"

  说到得意处,努尔哈赤把手一扬,叫道:"取地图来!"
  皇太极早有准备了,立即拿出最新绘制的地图,摊在一张大桌子上,道:"父汗,请看--"
  地图上,曾经有过的海西扈伦四部、东海女真大部和建州三卫诸部的名字都消失了,它们的领地俱已归入大金国的版图;大辽河以东、曾经属于明朝的大片土地也都插上了大金国的旗帜;位于最南边界的辽阳,更是标示得十分醒目--这座昔日明朝辽东的首府,如今已是大金国的新都城了。
  头戴貂帽、身穿黄袍锦衣的努尔哈赤高壮魁梧、神采奕奕,长方形的脸庞上带着掩藏不住的激动和喜悦,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仔细地审视着地图,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曾漏掉过一处地方。看着地图上属于大金国的山山水水和大小城堡,努尔哈赤得意非常,忍不住笑了起来。紧接着他那锐利的目光又越过大辽河,在广宁稍稍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看了看锦州、右屯、大凌河、杏山等处,而后便紧紧地盯着宁远--他伸出手在地图上比划测量、估算着辽阳到宁远的距离,之后,又思索片刻,便用力握紧了拳头,自言自语道:"下一步,就该轮到收拾它了!"

  大殿外,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天寒地冻,山河皆白。殿堂内,制作考究的白铁炉子里正燃着通红通红的木炭,春意融融,气氛炽烈。
  "你们看,这枝山参多好看多壮实--"谈兴正浓的努尔哈赤取过身旁桌子上的一枝老山参,改了话题。他将手里的老山参晃了晃,又用手轻轻地一捏,众人看时,即见那枝老山参便已碎了。努尔哈赤顺手将它丢在地下,看也不看一眼,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道:"可谁能又知道,它里面早已经被虫子蛀空了,只剩下这好看的一张皮。"
  "好好的一枝参呀,咋就成了这般模样?"大贝勒代善瞪大了双眼。
  "真是太可惜了!唉……"二贝勒阿敏和三贝勒莽古尔泰同时接道。
  "南朝,如今也就象这枝老山参了--"努尔哈赤不甚满意地扫了他们一眼,继续说道:"别看它外表依旧是堂而皇之的样子,其实肚子里早就开始变质了、败坏了、腐烂了。"

  "要不--"四贝勒皇太极待努尔哈赤话音刚落,不失时机地说道:"要不,在我大金铁骑面前,南朝这几年怎么会屡战屡败,真是不堪一击呢?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辽河以东这么多的城堡,又怎么会这么容易就捡到了我大金的菜篮子里啦?"
  "四贝勒说的很是在理--"努尔哈赤赞许道,但似乎意犹未尽,接着又问四大贝勒:"哦,我曾让你们几个读过一篇《卖柑者言》的文章,还记得说的什么意思么?"

第58章 大金未出兵,高第已撤防(二)

  冷场片刻之后,皇太极首先开口道:"父汗,孩儿还记得,是一个叫刘伯温的人写的。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元朝末年,写的也就是当时的时政状况。文章的意思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刘伯温自己说的八个字--"
  "八个字?"
  "嗯,八个字。"
  "哪八个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