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32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八月二十六日清晨,熊廷弼刚刚醒来,便听到狱卒在大牢门口喊道:"熊大人,堂上有请。"熊廷弼觉得奇怪,关在这里几年了,从无人问,不想今日突然来喊。虽然不知何事,可他也不不去细想便从容梳洗,又取出很早已经写好的《辩冤疏》,随即走出了牢门。走近大堂时,只见一个刑部主事大步迎来,向他施礼道:"恭喜熊大人,奉旨今日送大人去西市。"

  熊廷弼先是一惊,他想不到囚禁数载无人过问的今天竟然是这样的结局。但很快也就平静下来,拿出那本辩冤疏,从容道:"失守封疆,罪人久已应死,也不惜一死。只是其中有莫大的冤情,唯请弄清而已。主事大人,这是罪人的一本辩冤疏,求大人代为呈上,熊某死也瞑目了。"
  不料那主事并不接疏,只冷冷说道:"上本也无用了。"
  熊廷弼也不言语,将手中的辩冤疏一把撕得粉碎,愤愤地甩向空中,而后便从容就缚。
  午时三刻,熊廷弼仰望苍天一声叹息:"今日无人为我伸冤,自有后来者替我辩明。所恨所可惜者,是我不能再为收复辽东失土尽力了。"说罢挺胸引颈以待。
  冯铨入阁才及半月,就巧妙设计杀了熊廷弼,着实让魏忠贤高兴了不少日子。他甚至为此事专门设宴庆贺,并当众夸奖冯铨道:"朝廷百官若都象冯大学士这样用心为朝廷办事,何愁天下不宁啊!"

  两颗宝石为自己换来了宰辅的高位和俸禄,一条人命又博得了"九千岁"的喝采和青睐。在冯铨看来,这都是极光彩而且最划得来的买卖,他靠在舒适的太师椅里,一边养神,一边有滋有味地品味着……

第52章 阅兵(一)

  九月,是宁远筑城竣工一周年。
  孙承宗在大将马世龙等的陪同下如期去了宁远,他是应袁崇焕之邀参加宁远阅兵去的。
  他已两次乞休,朝廷也两次慰留,但他知道自己或迟或早都要被排斥、总会离开辽东的,他其实也早就把希望寄托在袁崇焕身上了--他没有看错人、选错人,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点安慰,他对自己离开关门后多少也总有些放心了--这次来宁远,他特地给袁崇焕带了九门红夷大炮,一路上他都在想:他所能够留给袁崇焕的也只有这几门红夷大炮了……

  宁远阅兵的气氛隆重而又热烈,也更加证明了袁崇焕练兵一年的非凡成效。虽然一万多名将士衣着破旧,甲胄不够,武器装备也远远不足,但他们整齐坚定的步伐、排山倒海的气势,以及步兵骑兵拼杀动作的娴熟有力,都无不显现出他们那英勇杀敌一往无前的高昂士气。
  当红夷大炮一齐发出怒吼时,阅兵也到了最高丨潮丨--大炮一阵阵的怒吼声和将士们"尽忠报国""还我河山"的呐喊声汇合在一起,如狂飚,似惊雷,声震天地,威逼八方……
  孙承宗兴奋地向将士高喊:"辛苦了,将士们!你们和宁远就是我大明一座不倒的长城,永远不倒的万里长城啊!"
  转过身,他又紧紧握着袁崇焕的手,激动地说:"元素,从将士们的身上,老夫已经看出了你的影子。辽东,有了希望啊!"
  袁崇焕也很激动:"老大人,有了你,才有了‘守宁远‘的真正实行,才有了宁远现在的这一切……老大人,有了你,辽东才真正有希望啊!"

  想不到孙承宗却是一声长叹:"唉--老夫已无能为力也无所作为了,也许过不多久,老夫就要被他们一脚踢开的……"
  袁崇焕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惊讶地看着孙承宗,不解地问:"老大人何出此言?"
  孙承宗静静地看着袁崇焕,情绪低沉,语调凄凉:"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呀!老夫在朝居此高位,看得已经够多够多了。可你呢,入朝未几,便又出关,朝廷中事,你……你大多都不甚清楚啊--该让你知道知道,也好早有防备了。元素啊,我们回衙去,待老夫从头给你说……"
  从头说并不难,孙承宗榜眼出身,自万历三十二年起一直在朝为官,朝廷中事没有他不知道的。他从万历三十二年说起,万历帝怠于临朝;之年的泰昌帝一夜纳八女;又之后的天启帝乃"顽主",自依恋客氏到宠信魏忠贤……一桩桩地说,一件件地说,吏治、兵备、边情、民生……
  最后,孙承宗说:"眼下,早已不是东林执政,已经变成阉宦擅权、阉党乱政了--杨涟、魏大中、左光斗等六君子诏狱毙命,熊廷弼传首九边……有魏忠贤在,今后还将有更多东林人士被整治,不只东林,凡是得罪过魏忠贤或者他门下那些干儿义孙的,都将祸事上身了!"
  袁崇焕心里陡然一颤:自己虽然身不在东林,可也与东林息息相关--那个极力推荐自己的侯恂侯大人,不就是东林么?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也跟东林人士差不了多少么?

  孙承宗没有在意袁崇焕在想些什么,他两眼望着远方,继续说:"又比如,熊廷弼也不是东林圈子里的人,而且与东林有隙,但照样被诛杀--自有辽事以来,诓官营私者比比皆是。可怜一个熊廷弼,不取一金钱,不通一馈问,焦唇敝舌,争言守土大计。当沈阳陷没之时,挺身往守,亲冒矢石,屡建奇勋。这样一个为辽东献身的人,却反而一身不保。他没有死在战场上,竟死于媚官阉宦之手,死在了那些小人们的算计之中--悲夫!"

  袁崇焕在得知熊廷弼被杀的消息后,非常痛苦,曾经作诗哭别。听了孙承宗的这番话,情绪激动,他含着泪从书架上的一沓公文中取出一纸,递给孙承宗,道:"老大人,熊大人遇难后,下官只能作诗以诉衷肠,今日就作祭文权且为熊大人送行了……"
  孙承宗接过来看,是《哭熊廷弼二首》:
  记得相逢一笑迎,亲承指使夜谈兵。
  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慷慨裂眦须欲动,模糊热血面如生。
  背人痛极为私祭,洒泪深宵哭失声。
  太息弓藏狗又烹,狐悲兔死最关情。

  家贫罄尽身难赎,"贿赂公行"杀有名!
  脱帻愤深檀道济,爰书冤及魏元成。
  备遭惨毒缘何事?想为登坛善将兵。
  孙承宗也已老泪纵横了,他默默地看着袁崇焕唤仆人佘洪取来香表香案、上香燃香,默默地看着袁崇焕将香表和那页写有诗文的纸一起点燃……
  在慢慢散去的一缕缕青烟中,孙承宗抬手抹抹泪,又紧紧拉着袁崇焕的手,道:"人们说,哪个庙里都有屈死的和尚。可在大明天朝这座庙堂里,到了当今皇上登基、魏忠贤柄政之后,屈死的‘和尚‘也委实太多太多了。天下没有一日的安宁,以至于人怨天怒,记得古人曾说过:‘虽曰天命,岂非人事?‘说得多好啊!兴与亡,不也是如此么!"

  袁崇焕问道:"老大人如此说,事已不可为了?"
  孙承宗露出一丝苦笑:"事,绝无可为。但老夫更欣赏你说过的‘知其不可而为‘和‘尽其在我‘那两句话!元素,趁现在背后还没有人把矛头瞄到你,又有了宁远坚城和这一万多训练有素的精兵,好好干一番吧。"
  袁崇焕静静地站在那里,好半天才抬眼看了看孙承宗,他看着孙承宗那花白的须发,忍不住心里的悲苦:"老大人,你……"
  不料孙承宗却摆了摆手,朗朗笑道:"老夫已经成了众矢之的,所以也早有准备。给你送来红夷大炮,就是其中之一。至于老夫自己,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但眼下还未必有熊廷弼的下场,不过归乡赋闲而已。那时候,老夫将看着你守辽复辽,功成之日,老夫为你高兴,为辽东高兴,为辽民高兴,也将置酒远祝--祝你生激流勇退之心,走好以后的路。好,不说了,元素,今日是个好日子,老夫与你喝个痛快,走,干杯去!"


第53章 阅兵(二)

  在距宁远八百八十里的北京,魏忠贤陪着天启皇帝也正在校场里阅兵--这兵只是魏忠贤的一万"内丁",他们象东厂番子那样一律穿白皮靴,但比番子的装备更精良,也更训练有素,按魏忠贤的说法:他们是天下无敌的!
  校场上,勉强放下木工活来阅兵的朱由校一看到排列整齐的队伍和那一色雪亮的白皮靴,一下子就入了迷。再仔细看那不断变化的队形,更是浮想联翩:"朕的下一个大工程,就做这内操兵的木傀儡--着装嘛,当然要讲究;这一色雪亮的白皮靴呢,更是不能少……"
  他一边津津有味地观看,一边发自内心地喊叫:"好看!果真好看!魏官儿,这内操演练得好哇,让朕大开了眼界,尤其是这些白皮靴,新鲜!刺激!回去你就给朕多弄些上等木头来,朕要做穿白皮靴的木傀儡,赶在庆贺元旦时,也在紫禁城里演练一番!让满朝文武和宫里的人都来看看,长长见识。"
  魏忠贤满面口答应的同时,又一次悄悄在心底笑了起来:东厂的"白皮靴"们已经为咱家立了大功,再加上一万内丁这些"白皮靴",咱家这"九千岁"的位子不就坐得更稳当更牢靠了?再过些时日,咱家还要派他们到江南去,抓尽那些咱家所恨的人,也让天下人再看看这些"白皮靴"的威风,知道知道这些"白皮靴"的厉害。好哇小皇帝,你且玩你的傀儡"白皮靴",咱家就玩咱家真刀真枪的"白皮靴"--咱们算是玩到一起啦,就玩它个天翻地覆,玩它个日月无光吧……

  而在距宁远五百九十里的沈阳,野心勃勃的努尔哈赤同样也即将进行阅兵--沈阳已经改称盛京,自三月迁都至今,已有半年的时间了。
  想着完全符合自己所定标准的新都,坐在大政殿里的努尔哈赤,不由在心底暗暗赞许着四贝勒皇太极:"这小子打仗行,筑城也行;理政有一套,练兵也弄得红红火火……真是一颗好苗子啊--再多历练历练,也许将来能成大气呢。"他一边想,一边吩咐殿前侍卫:"速唤四贝勒进殿!"
  "父汗,儿臣已在殿门外候旨多时了--"皇太极早就来到了殿前,一听侍卫传唤,便快步走进大殿,跪地道。
  "明日阅兵,各旗都准备好了么?"努尔哈赤淡淡问道。
  "回禀父汗,都准备好了。"皇太极不慌不忙,回话十分得体,"八旗贝勒们都铆足了劲,要在父汗阅兵时全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各旗下兵丁,从演练开始,个个用心,人人努力,也都要在阅兵时一展身手呐。"
  "归附我大金的那些兵将们如何?"努尔哈赤又问道。

  "这些兵将更是拼力苦练,生怕出个点滴差错--"皇太极更是认真回答道:"儿臣保证:经过这次大规模练兵阅兵,我大金作战实力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在父汗率领下,我大金大军所到之处,也必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好!很好!"努尔哈赤点点头,"你是练兵阅兵总指挥,这些日子,真是辛苦你了。"
  "为大金,为父汗,儿臣辛苦是应该的。"皇太极说话十分诚恳,接着又禀报道:"父汗,儿臣最近已派耀州降人刘伯澣チ撕游鳎盎宜锍凶谑窒麓蠼硎懒迪睢6即蛩悖阂粤醪疂引其军袭击耀州,我军则在柳河设伏。倘若马世龙上套,则此战必成,即收削弱孙承宗锋芒之效。"
  "还可以试探一下他们的实力。一石二鸟,是吗?"努尔哈赤笑了,笑得十分开心:"好哇!你学会了动脑筋,这么干下去,我大金铁骑再占河西、攻山海的日子不远了……"
  皇太极之计果然见效,很快就有马世龙兵败柳河的消息传到盛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