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19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出乎张凤翼意外的是:他与孙大学士的会谈,第一次先就不很投机;与此几乎同时,叶向高也来信暗示他王在晋覆辙在前,眼下还不是他一人上折和帝师孙承宗争斗的时候;而于他更加不利的,是那个已经三次名震京师的广西蛮子袁崇焕也因此事而从前屯匆匆赶到了山海关。
  几番回合下来,张凤翼先自服了输,打心底里叫起苦来:"这个蛮子比帝师大学士还难对付,软硬不吃,死活不怕!是我小瞧了他……"

  在张凤翼的眼里,袁崇焕的确是一个可怕的人--袁崇焕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犟和宁折不弯的强硬,是他有生以来所遇到极难对付的第一人;袁崇焕那种挥洒自如的才智和干练果断的能力,他欲求不得、不由他不心生妒忌;袁崇焕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和锋芒毕露的狂傲,简直让他吃不消、忍不下、受不了;而袁崇焕那种不怕死不畏难一往无前的气慨,更是他不可想象地难以驾驭。

  而在袁崇焕的印象里,张凤翼也是一个怕死鬼,又一个王在晋、王象乾式的人物!仅此一点,就让他瞧不起这个新来上任的辽东巡抚了。
  当袁崇焕与孙承宗、张凤翼再次会面时,他便有意无意地冷落张凤翼,言谈之中,更是撇开张凤翼而只与孙承宗侃侃而谈,他说起了自己在驻守宁、前的这些时日里,对辽东问题的一些新想法新见解--
  他认为,辽东虽然已经残破,却并非无法挽救。他取出随身带着的辽东地图,摊开在桌子上,一边指着一边说着:从宁远往东北一百里,就是锦州;从锦州往东北百六十里,就是广宁;再从广宁往东二百多里,就是辽河。目前,努酋正集中力量修筑沈阳新城,对外则花很多功夫在朝鲜和蒙古上面。因此,在辽河以西已没有了兵力,虽说地广人稀且诸城均已被毁,可也正是我们渐次收复的大好时机。还有就是:努酋建国不过七、八年的时间,根底不厚,物资奇缺。特别是缺衣缺粮,已经成为制约其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特别指出:去岁广宁之战,王化贞溃逃,辫子兵为什么没有乘胜再追击至山海关?一个原因就是熊廷弼大人的紧壁清野!关外诸城俱毁,让辫子兵失去了军需的补给,抢不到粮草,他们不能靠喝西北风过日子,因此不敢冒险而只好退兵。此外,兵力严重不足,是努酋面临的又一大难题。鞑子兵不过十万之数,虽然骁勇能战,但也不是天兵天将,凡人就不能敌了。

  他强调说:大人曾说我军有"兵多不练"的弊端,而辫子兵正好与此相反,他们那是常备不懈。人们常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以我之短较彼之长,相逢拼战之时,如何不吃败仗?但是,我军若改而注重了练,练得士气大振,又如何不能反败为胜呢?
  他由此讲起了何可纲长夜谈兵所指出的五大教训:将帅无能、士兵不精、缺粮少饷、武器不利、不信辽兵……这些,都是我军三战三败的教训。血的教训,不可不记取 。倘若一一克服,又如何不能致胜?
  紧接着,他又着重讲了何可纲说到的第六个教训:地少坚城。他说,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一大教训--广宁惨败之后,自关外到辽河,有五百多里的广阔地带,却是八城尽空。我们要想在这里长期站住脚,就必须尽快筑起坚固的城堡,并派精兵强将镇守,以抵御辫子兵的再袭。他说:"宁远,就是我们的首选之地,在那里筑城,可守可攻。且由此发端,一定能够渐次收复河西失地,从而积蓄力量,徐图威逼辽沈、进而收复全辽--此乃复辽大计,望大人尽快作出决断。"

  孙承宗象往常一样看重袁崇焕,也非常重视袁崇焕的这些意见,他仔细地倾听他的分析,不时地点头称赞。
  张凤翼对袁崇焕旁若无人的态度先是不满,可随着谈话的深入,又看到孙承宗赞许的神态,他越听越想越觉得可怕,到最后则更是胆战心惊而不能自已。
  袁崇焕不屑地看了张凤翼一眼,站起身来,说出了让张凤翼心惊胆战的一条提议:"大人,宁远筑就新城,辽抚也当立即移驻那里,以利恢复。张大人,下官这点建议,大人想必不会反对吧?……"
  还没有听袁崇焕说完,张凤翼就再也坐不住了,知道不说话不行,便当即表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八城尽空,非一年可就之功;六载疮痍,非一时可起之疾。今日之局势,无论议剿还是言战均非上策,我们能够做到的惟固守关门而已。"
  他也知道自己说服不了孙承宗、袁崇焕了,于是索性暗中联络力主固守关门的王在晋、王象乾还有巡关御史潘云翼以及因贪墨被孙承宗申斥的万有孚等,交章上疏反对在宁远筑城。他想:"座师不是说眼下不是我一人上折的时候么?我联络了这么多人,再加上朝廷上原本也反对他们的那些,总该是时候、也够份量了吧!我倒要看看,你孙承宗还能在辽东撑多久?也倒要看看,你袁崇焕没有了孙承宗作靠山,还能有什么作为?"

  就这样,孙承宗和袁崇焕在极力推行守辽复辽大计的同时,又不得不分出精力应付来自内部的争斗。
  但是,尽管艰难如此、费力如此,他们还是坚定不移地实行他们既定的主张,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
  八月,孙承宗巡视宁远。
  在这里,他当众高度赞扬了袁崇焕请筑宁远新城和"主守而后战"的主张。
  九月初,督师衙门便将筑城开工令发了下去。


第27章 大金对南朝包围的构想(一)

  一年多来,努尔哈赤很少离开辽阳。除了定期到沈阳视察新都城修筑的进度之外,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整顿内务、镇压汉民、发展国力和对外的联络朝鲜与蒙古上面。
  这不仅是因为南朝有了象熊廷弼那样知辽又知兵的能人孙承宗镇守山海关,而且也有努尔哈赤自己考虑的两大原因。其一是八旗铁骑在广宁之战中没有占领河西八城的事实,让他伤透了脑筋——倘若没有熊廷弼的自毁城堡和坚壁清野,他们就会象往常一样攻破一城、抢劫一城、杀戮一城,这样一来,八旗兵不就粮食布匹兵器有了、俘虏来作奴隶的男人女人也都有了么?而有了这一切,他不就能指挥铁骑一气攻到山海关了么?

  他由此得出了一条教训:没有源源不断的军需补给,他就难以实现他图谋南朝的大业。
  因此,在回军辽阳之后,他不仅加紧了对汉民的剃发、迁民、查粮、征役和镇压,而且进一步广泛推行了“计丁授田”和“按丁编庄”的办法。与此同时,又加快了采矿、冶炼的步子,也开始了对火药火器的学习和研制……他对四大贝勒和大臣们说:“注意各自的职责所在,只有我们把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大金才向南朝发动大规模的攻击。砍掉南朝这棵大树的时机也就不远了啊! ”

  第二个原因是努尔哈赤还有他自己更长远的考虑:加强与朝鲜和蒙古的联络,形成对南朝的月牙形包围,这也是他图谋南朝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和往常一样,努尔哈赤特别钟情地图,这些日子里,他常常站在地图前,贪婪的目光不断在朝鲜和蒙古各个部落的领地游移。他有自己的如意算盘:眼下朝鲜还是南朝的属国,蒙古各部落中也有和大金作对的,尽管如此,只要对它们该打的就狠狠地打、该拉的软硬兼施既打又拉,相信降服也不会太难。而一旦解决它们,图谋南朝的下一步——出兵河西自然也就易如反掌了。

  所以,在部属们一次次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并提到再出兵河西一事的时候,努尔哈赤笑道:“不忙,倒是朝鲜和蒙古的事,该我们多想想了……”
  朝鲜物产丰富而兵力太弱,是努尔哈赤垂涎三尺的一个猎物——吞了它,既有了源源不断的军需补给,也增添了进攻南朝的又一翼;可是,朝鲜多年来却一直依附于南朝,自称属国并且年年向南朝进贡,又让努尔哈赤心存顾忌——明目张胆地派兵,必然会引起南朝的警觉,到最后则必然要打乱自己的部署。
  对朝鲜的事,努尔哈赤其实早就注意了。
  开始,他只是派人一般地了解,而后则渐有深入。甚至采取五花八门的手段诱逼其国中不少贪财之人,那效果也十分明显。万历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就是一例:朝鲜派都元帅姜弘立援明,其所持态度就是出兵不参战:既不敢得罪明朝而只有出兵,又惧怕大金而不正面参战。姜弘立更是消极敷衍,甚至与金暗通关系,在明军败了之后,很快就缴械投降了。

  有人提醒努尔哈赤:“皮岛还有南朝的一个总兵毛文龙,对我们还有威胁,南朝朝廷最近还给了他尚方宝剑呐! ”
  可努尔哈赤对此却并不以为然。
  他了解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毛文龙此人,以小小都司之职援朝,在辽、沈沦陷时仓皇自海道逃至皮岛。在那里,他四处招集流亡辽民与败兵,势力渐大,接连升职至副将,后又被辽东巡抚王化贞看中,并极力推荐升他为总兵官。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王化贞的极力纵恿和支持下,他带兵袭击了镇江,名声大噪,从此他用心经营皮岛。也因为山高皇帝远的缘故,毛文龙渐渐横行不法起来,俨然成为一国之主。

  事情很明显,毛文龙和他的皮岛对大金根本起不到威慑作用,虽然他多次派兵沿鸭绿江而上、越过长白山偷袭大金的几座城堡,却屡屡被打得落花流水,伤亡惨重。而在破坏熊廷弼苦心经营的《三方布置策》上,毛文龙作得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最终导致了广宁的惨败——也难怪熊廷弼痛心疾首地批驳毛文龙“不是奇功是奇祸! ”
  努尔哈赤当然知道,如果说皮岛驻军强悍而且带兵者非常能干,那对大金倒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但他同时也十分清楚:目前的皮岛驻军不堪一击,而毛文龙的所作所为呢,不过是借机向朝鲜和南朝两方多要粮饷,并以此扩充自己的实力罢了。因此南朝也有不少大臣屡屡上疏要求朝廷拔掉这个毒瘤,只是因为他年年重金贿赂魏忠贤,所以才能稳坐皮岛而已。
  而对朝鲜来说,毛文龙贪得无厌,不仅索要,而且经常派兵骚扰,甚至驱赶辽民登陆入朝,强者掠夺,弱者乞丐,迫使朝鲜人离乡背井,所有这些都更让他们痛恨不已。
  正因为如此,努尔哈赤有理由对毛文龙嗤之以鼻:“毛文龙贪婪成性,缺德无能,这样的人在南朝比比皆是,对我大金已经不足为虑了。虽然,这样的人对我们也有可用之处,不过现在看还不到火候——待朝鲜和蒙古的事大致理顺此时,再给他送点诱饵,再看他上不上勾吧。”


第28章 大金对南朝包围的构想(二)

  天启三年五月,朝鲜国人废国王珲而立其侄琮,人事当然也随之大变。努尔哈赤想了想,又象过去一样派人去了那里,而且带了更多的金银珠宝。他对派去的人面授机宜道:"要在那些对大金有用的人们身上多下功夫,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嘛。相信他们总会有丰厚回报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