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18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听说孙承宗向朝廷送上了"乞休疏",刚从宁远视察回到前屯的袁崇焕,顾不得休息洗漱,顾不得天色已近黄昏,也顾不得视察几天下来的劳顿疲惫,和随从急急忙忙换了快马就往山海关飞奔。
  到了督师衙门时,天已经全黑了。
  满身尘土满脸汗水的袁崇焕翻身下马,把马鞭和缰绳往一个随从的手里一塞,便火烧火燎地直往衙门里闯。守门官刚要上前阻拦,只见袁崇焕满脸通红,瞪着双眼,大声吼叫起来:"怎么?不认识我啦?我就是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有紧急公务要见督师大人。"
  守门官当然认识这个性情执拗又易于激动的广东人,虽说不再阻拦,却道:"老大人怪罪下来……"
  袁崇焕一边往里闯,一边还在吼叫:"失礼之处,袁某自会向老大人请罪,不会有你的事!"

  一踏进孙承宗的书房,还只见到孙承宗端坐看书的背影,情急之中的袁崇焕连礼也未行便大喊起来,那声音不亚于对守门官的吼叫:"大人乞休,尚可返乡。而辽东数十万难民早已无家可归,今后也更没指望了!"
  孙承宗心里登时一惊:老夫何尝不知道这些,可这句话从袁崇焕嘴里说出来,份量自然重得多了!但他很快就让自己平静下来,这才慢慢地转过身,呆呆地看着已经走到自己跟前的袁崇焕,摆摆手示意让他坐下,又长长地叹一口气,就低下了头,也没有说一句话。
  袁崇焕仍然直挺挺地站在那儿,继续说着。声音虽然不再那么高了,可同时也更加中肯、更加有理性、更加咄咄逼人了:"督师大人,我大明与鞑子三战皆败,疆土日蹙、辽东大半已经沦入努酋之手;败卒难民数十万,流离失所、生计更是难以维持下去。可努酋并没有就此罢休,还在虎视眈眈,寻机西进呐……幸有大人督师辽东,自去岁八月至今,苦心经营半年多,才使得山海关到宁远一线渐次安稳下来,从而才有数十万败卒难民在关内关外的栖身之地,从而才有抵御和遏止努酋妄图西进的一点实力……可是,如今大人却萌生去意,乞休回乡,就要丢下这防卫已经渐有所强的疆土,丢下这刚有一点生机的数十万败卒和难民--这些,都是我们好不容易才挣得的呀,大人!难道你忍心都丢下吗?……"

  "唉--你坐下吧,喝口茶慢慢说。"孙承宗慢慢抬起头,看了看袁崇焕,又是一声叹息之后,终于开口说了话。
  "大人,卑职听说,辫子兵凶狠残暴,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无恶不作--"袁崇焕的嗓子已经变得沙哑,他端起杯子一下子全都喝了,这才坐坐下来,接着将宋世英一家的悲惨遭遇一五一十地详细说给孙承宗听,末了又说:"象宋世英家这样的情况在辽东何止是一家一户,关内关外数十万难民,又有谁家没有血海深仇?还有--对那些不屈不挠的汉人,鞑子兵破城即屠城、全家尽数被杀戮的,象去年的西平堡、义州和前不久的复州……辫子兵攻进城后便挨家挨户赶尽杀绝的汉人,更是数都数不清啊!大人。除了杀戮之外……"

  袁崇焕停下来,下意识地端起茶杯正要喝,才发现杯子是空的,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孙承宗起身走到袁崇焕身旁,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接着取过他手中的茶杯斟满了茶,一边递给他一边低声说道:"说下去吧。"
  袁崇焕连忙站起身,恭恭敬敬地接过茶杯,继续说道:"除了杀戮之外,鞑子们就是抓人给他们作奴隶。就说十三山吧--那十多万汉人被他们虏走后,听说全都送到沈阳作了修筑新城的奴隶,在鞑子们的皮鞭抽打下给他们干苦力。据逃到宁远的不少人讲,在鞑子那里,男人过的是牛马不如的日子,女人那就更惨啦,白天干活、夜里还要供他们淫乐。鞑子们一旦不满意了,又将男人和女人一道象牲畜一样卖来卖去--精壮男子卖十两银子,或者换一头耕牛;年轻女子则只卖五两,五两啊,大人!大批大批的汉人被他们抓去干苦役,累死饿死的、伤残致死的……更是难以计数啊!"说到动情处,袁崇焕眼泪不由潸潸而下,声音哽咽,脸也憋得通红通红。

  孙承宗看着眼前这位广西汉子,一屁股坐了下去,两眼也红了:"元素,不要再说了……"
  "不,大人。卑职还有话要说--"袁崇焕抹去满脸的泪水,继续说道:"大人乞休,弃辽东而去,宁远城怕也难以再筑了。当努酋大举来攻之时,不只宁、前难保,山海关也必然危在旦夕。而当山海关一失,努酋铁骑必然长驱直入,那时候,大明国土已不是只有辽东一地沦于敌手了;那时候,也不只是辽东汉人被虏而成为辫子兵的奴隶了;那时候,千千万万的大明子民都将会象牲畜一样地被卖来卖去了……大人哪,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大明的江山前途堪忧!大明的百姓前途堪忧!即如你我,大人!前途又何尝不堪忧?卑职夜晚来此,斗胆进言:乞休一事,万望老大人三思……"

  "元素啊,老夫又何尝愿意乞休--"孙承宗也已经满脸泪水了,他猛地重又站起身,伸展了两臂却又无力地摊开双手,十分痛苦地说:"可是……官场如此险恶,逼人太甚,老夫此举实在也是事出无奈呀……"
  "即使无奈之中,也一定会有可为之处。"袁崇焕跟着孙承宗也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向孙承宗拱手一礼,沙哑着嗓音大声道:"时局日坏,乱象初生。但我辈读书人,总应该抱持‘知其不可而为‘为立心处世之本吧,总应该‘尽其在我‘而问心无愧吧……大人--"
  "老夫何尝不明白……"孙承宗声音很低很低,低得似乎只有他一个人才能听得到。
  "还有,大人--"袁崇焕眼睛猛然一亮,随即趋前一步,嗓音虽然依旧沙哑,但那语气却平缓多了:"听说……听说宁远的筑城款项朝廷业已拨发,宁前军民都眼巴巴地盼着大人快下筑城令呐!"
  "容老夫再想想……再想想……"孙承宗望了望窗外那漆黑漆黑的天空,想了又想,这才又回转身来,两眼定定地看着袁崇焕:"唉--但凭天意吧……"

第26章 又一个王在晋、王象乾式的人物

  孙承宗的"乞休疏"送到京师的时候,颇让魏忠贤左右为难了一阵子。
  孙承宗的不肯赏脸,魏忠贤原本十分地恼怒,恨不得立刻就扒了这个大学士的皮。可眼下还不能,朝廷上因"京察"而引起的东林与非东林之间的党争,正闹得不可开交。真正念经的"大和尚"魏忠贤凭着他多年历练出来的本领,依然抱持着观望的态度,没有最后决定偏向那一边。在双方似乎势均力敌、争斗激烈的时候,他并不想因为报复一个孙承宗就打乱了自己既定的安排--如何让自己的地位、权力都能够蒸蒸日上,才是他打的如意算盘呢!

  聪明的魏忠贤很快就拿定了主意,立刻作出了两个异乎寻常的决定:一是慰留孙承宗;二是擢升右参政、遵化兵备道的张凤翼为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张凤翼,太原府代州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曾历广宁兵备副使,万历末与天启初以父忧归。此人庸懦,毫无担当,也没有多大本事,既不知辽,也不知兵。他之所以能够节节高升,是因为他有背景:与王化贞同奉首辅大人、东林要员叶向高为座主。
  魏忠贤正是看中了张凤翼的这点背景,他才被选中当上辽东巡抚的。"罢斥前辽东巡抚已经敲打了孙承宗,擢升张凤翼又向东林人士表示了咱家与他们交好的意愿--也算起到了一石二鸟的功效了……"魏忠贤这样想着进入了梦香。
  王化贞广宁惨败时,张凤翼还在家乡为父守孝。他心底深处十分庆幸自己躲过了那场灾难,都是父亲死得是时候啊 。那些天里,他赶走了一直陪伴在左右的歌女,天天都虔诚地跪在父亲的坟前,表示他对父亲在天之灵的万分感激。
  不料,在他起任右参政后,却又遇到了新的麻烦:辽东缺兵缺官,而他却又偏偏担任过广宁兵备副使,眼下又在遵化,正是去辽东的合适人选哪。那些天里,他也和王在晋一样经常做着"兵辽,死兵;官辽,死官"的恶梦,整日里提心吊胆、忧心忡忡……他天天都沐浴焚香祷告上苍保佑他不被选取去辽东,他甚至还想入非非:"如若母亲这时候也跟着父亲去了冥界,就可以母忧之名再次归乡守制,那该多好啊!"

  一个小小的主事袁崇焕主动请缨去了辽东;随之又有茅元仪、孙元化、金启宗等一个个地先后去了辽东;接着是怕死怕得要命的兵部右侍郎王在晋被请去经略辽东……张凤翼的担心渐渐地淡化了,到后来孙承宗自请督师辽东,也没有点到他的名字。张凤翼更是彻底地放心了,他又一次庆幸自己躲过了去辽东的厄运:"我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全都是上苍和父亲的在天之灵保佑啊 ……"

  张凤翼高枕无忧还不到一年,就被一道令他"升任辽东巡抚"的圣旨吓得睡不着觉了。
  过去的每次擢升新职,他都沾沾自喜,还要大宴宾客以示庆贺并借以炫耀。唯独这次,他怎么也喜不起来,更不要说炫耀了。他躲在家里,也象王在晋那个孬种熊包一样一连好几天都闭门不出,苦思冥想着不去赴任的主意--母亲身体硬朗,短时间内是不会归天了;只好装病吧,看来也抵挡不了多久;抗拒圣命呢,自己又没有这个胆子--无奈之下,张凤翼只有勉强举步踏上去山海关之路。

  五月的畿东,天气还很凉爽,正是游览山水风光的好时候。可张凤翼一点兴致也没有,一路上还在想着保命的主意。想来想去,倒也想到了一条:"只要守在山海关不出关门一步,见不着辫子兵,不就大吉大利了么?"
  由此,他也就想到了王在晋的那本《题关门形势疏》和袁崇焕那封给首辅叶向高的信,想到了他们之间的那场筑城之争:"在八里铺筑新城,守住山海关,凭天险拒敌于关门之外,又足以自保,这是对的呀!为啥孙大学士偏偏要听一个广东蛮子的话,去宁远筑城守城?"
  快到永平府城时,张凤翼也打定了主意:上疏请专守关门,以朝廷之力改变孙大学士和广东蛮子的既定主张。对此,他似乎很自信--不只是自己有叶向高这种背景,而且朝廷上支持王在晋主张的更是大有人在……
  在驿馆下榻的当晚,张凤翼谦辞了永平府、县主官为他接风洗尘的盛宴,集中精力写好了"专守山海关"的奏本初稿。又仔细推敲了许久,他这才誊写好,便立即派心腹家人连夜返回京师,还反复交待家人:一定将这奏本直接交给他的座师叶向高大人的手里。
  第二天,当张凤翼轻松上路前往山海关时,他在心里对自己说:"那个广东蛮子只是一个下属,不足为虑。此去关门,必须说服的也只是孙大学士一个人。相信有了首辅大人和朝廷众多官员的支持,要说服大学士放弃那个广东蛮子的主张而主守山海关,也许并不太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