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17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于是,魏忠贤理所当然地又"去办"了;于是,魏忠贤也便拥有了在这次念经中决定那些官员们进退升降的最高权力,而且很快就将拥有一万名效忠他自己的"内丁"了。
  他又一次笑了,笑得比往常更得意,他踌躇满志地在心底对自己说:"手里有了‘京察‘这个大权,咱家就成了那群‘和尚‘们的长老和主持;再加上这一万名家丁,看誰还敢在咱家面前再说一个不字!"

  这也是魏忠贤有别于常人的精明之处:他引导小皇帝迷上了木工活,又在小皇帝"忙"的时候去请旨。就这样,每次请旨的结果就是他获得了更大的权力。
  客氏对魏忠贤的念经法却并不以为然--她本来对东林那些人就看不顺眼,在天启元年她被迫出宫而后才返的事情上受了御史周宗建参劾之后,一直憋着一口气。这口气憋得她难受、憋得她火冒三丈,她想忍却不能忍,不出这口恶气,她是决不罢休的!
  她派人找来魏忠贤,毫不掩饰她对东林那伙人的仇恨:"那个鸟御史叫什么周……周……噢,叫周宗建,是不是?他不就是东林一伙的吗?你把他先给我收拾了,也替我出出前年那口恶气!什么东林西林南林北林,我看都不是好东西,你接着也一个个给老娘收拾了!"
  "你放心,我也没有忘了这个姓周的!要不多久,我就要拿他开刀了,先削了他的藉再说!杀鸡给猴看吧--"魏忠贤慢悠悠地边想边说,第一次向客氏吐露埋在自己心底的计谋:"不过,对东林其他那些人,我还想再等一等、看一看。无论在朝在野,他们多多少少都还有些名望。你想想:这名望呢,又正是咱家日思夜想刻意要得到的东西。像过去压在我们头上的那个王安,这个老东西,不就是和那些有名望的人有些来往,才为人称道吗?"

  "你行吗?"客氏撇了撇嘴。
  "怎么不行?行!"魏忠贤拍拍胸脯,可随即又道:"和这些人打交道,还真不能急,咱要耐得住性子。该打的一定打,该拉的也不妨拉一拉……你看这样好还不好?"
  "也好--"客氏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但也不忘又交待魏忠贤几句,"不过,也不能放纵了他们。这些人,给脸不要脸。就像小娃那*,越摸它越硬!总不如三党那些人,哦,你说他们都改了旗号,叫什么非……非什么呀?非东林吧?对!就叫非东林,是不是?要我说呀--非东林的那些人又送钱又听话。你不向着他们,还好意思收人家的钱?"

  "这一点,我心里也有数。"魏忠贤得意地笑了,他将桌子上的那把茶壶和两只茶杯一线摆开,随即向客氏和盘托出了他的对策:"你看这桌上:这只茶杯权当是东林,那一只就当是非东林,这把茶壶呢,就是咱家。看到了吧,咱家这个念经当主持的大和尚啊,先就站在东林和非东林的中间。通观其变,静观其斗。对东林那些人,我要又打又拉。打是杀鸡给猴看,拉是图他们的那点名声。拉过来了,总归对咱们有好处。拉不过来的,再打也不迟,是不是?非东林的那些人,不拉自来,又是咱们的财神!所以呀,该打的我也不打,他们哪,都不是傻瓜,心里头跟那明镜似的清楚得很呢,都知道咱家在暗地里能护的总还是护着他们呐……总归一句话:我这可是名声也要、银子也要,两全其美呀!哈,哈,哈……"

  "你呀,就跟那人精似的!要多坏就有多坏,要多滑就有多滑,要多邪就有多邪--"客氏也笑起来,抬手往魏忠贤的脑门上一点,"好好地干你的那些正经事去吧,这内宫有我在,外廷呢,就全都交给你了……"
  "你就放一百个心吧--什么东林、非东林、这个党、那个党,慢不过两年三年、快就在这一年半载,你再看吧,咱家一定让他们都见鬼去!"魏忠贤趁势捉住客氏的手,一边把玩一边说,"这朝廷上上下下,只有咱家……哦不,只有咱们自己的党!你信不?"
  "信!信!当然信喽。你说说,不信你,我还能信谁呀?不过--"客氏故作扭捏,嗲声嗲气道:"你最近可要快些办了那个姓周的,让老娘我看看,也先痛快痛快嘛。"
  "嗨,办那个姓周的嘛,不难!可眼下我要先拉一拉去山海关的那个大学士帝师孙承宗--"魏忠贤却又变得一本正经起来,"这姓孙的,现在正为咱们守着山海关,一时呢,咱家手里也没有合适的人替代他--正巧,他这些时的日子不大好过,咱家就先给他点甜头,如何?"

第24章 孙承宗乞休(一)

  大学士孙承宗的日子的确并不好过。
  他也是一个有胆有识的人,勇于任事,而且一心埋头苦干,却很少注意背后还有专门捣鬼的小人--有胆有识,自然能看得清看得透一些问题的实质;勇于任事呢,则必定认真严肃一丝不苟;而一心埋头苦干,如何再分了心去防备那些小人?长此以往这样下去,又如何不栽在小人们的手里呢?
  还在兼掌兵部部务时,孙承宗就已经在无形之中得罪了朝中的许多大臣了。起因倒也简单:就是他看透了朝廷在边事问题上的诸多弊端,又不甘寂寞当了"出头鸟",并且直来直去一点也不遮掩地上疏进行指责:
  迩年兵多不练,饷多不核……以将用兵,而以文官
  招练。以将临阵,而以文官指发。以武略备边,而日增

  置文官于幕。以边任经、抚,而日问战守于朝。此极弊
  也。
  今天下当重将权。择一沉雄有气略者,授之节钺,
  得自辟置偏裨以下,勿使文吏用小见沾沾陵其上。边疆
  小胜小败,皆不足问,要使守关无阑入,而徐为恢复计。
  这些一针见血的话,还没有见诸实行,就先给他自己招来了麻烦--

  "兵多不练"是因为兵懒;"饷多不核"是因为官贪。孙承宗指出这一弊端的本意,当然是要兵勤官廉了。严格治军、严格练兵,当然不错,它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呀。可是,如果真的将"练"与"核"实行起来、严格起来,岂不要当兵的个个去吃苦,也断了那些当官们的财路了吗?那些懒惯贪惯了的兵们和当官的,能饶了他孙承宗么?
  至于文官节制武将,那更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开国时就立下的规矩,已经实行二百多年了--为什么?因为已经打下了江山,就不能再信任那些武将了,怕他们手里有了兵又有了权,如果没人节制,就有可能来抢他朱姓皇帝的宝座。开始呢,朱元璋还只是派文官到军中去监视,到了后来,他索性又要文官挂上了"总督"、"巡抚"等等头衔,干脆节制起武将,也不管他懂不懂军事、能不能打仗、乱不乱指挥了。

  显然,孙承宗此举是要剥夺节制武将的文官们的权限。可那些已经高高在上气指颐使从中得了不少好处的文官们,如何善罢甘休呢?
  况且,孙承宗此举既然要触动二百多年文官节制武将的规矩,一些循规蹈矩的大小官员们、特别是以正人君子著称于朝野的东林人士也不会置若罔闻--要知道,在万历年间,他们就是以恪守祖宗之法而为朱常洛争得了太子之位的。
  还有"当重将权"一说,既不许军中文吏沾沾陵其上,也不让朝中官员对边疆的小胜小败说三道四,可一旦真的实行起来,边将倒是有权了,而那些靠着指手划脚吃饭的人,岂不全都没事干、只好去喝西北风了么?
  孙承宗不只说了他想说也该说的话,而且大刀阔斧无所顾忌地追究起失职的一些官员们,诸如辽东巡按、登莱监军、蓟州兵备、还有几个御史及给事中等等,有的被逮问,有的被斥责……这么一来,与他结仇者也就更多了。
  不仅如此,当袁崇焕与王在晋因筑城之事产生了争执时,孙承宗又亲往山海关、在实地考察后决定支持袁崇焕、并果断将王在晋调离之后,不只是王在晋一人对他怨恨不已,甚至与王在晋交好之人,例如蓟辽总督王象乾等也全都在心里给他重重地记上了一笔……
  孙承宗督师辽东,无疑是政敌攻讦他的好机会。就在他前脚刚刚离开京师,后院里就燃起了大火:朝廷上立刻便响起了七嘴八舌反对他的声音。
  这当然也是魏忠贤结交帝师的好机会--几个月的时间里,他暂时压下了弹劾孙承宗的许多奏疏,既不说是、也不说非。同时也在冷眼旁观势态的发展--他在心中早已盘算好了:"这孙大学士受人攻击,孤立无援,咱家给以援手,帮他一个小忙,他就不感恩戴德了么?"
  几个月后,魏忠贤挑选了刘应坤、纪用等几个能干的心腹太监,以劳军之名去了山海关。他还特别交待刘应坤、纪用二人:"替咱家向孙大学士致意问候。给他说放心办差,后院有火,不足为怪,有咱家帮他灭掉就是了。哦,还有--宁远筑城的款项,原本去岁该发的,都给兵、户二部延误了。你去也给他说,咱家正在催他们,要不了多时也就发去了……"

  然而,孙承宗对魏忠贤的刻意结交并不买帐。
  刘应坤、纪用等还未出京,孙大学士就已有上疏,当头给了魏忠贤一瓢冷水:"中使观兵,自古有戒。"而在刘应坤、纪用带着大批劳军物品到达山海关后,孙大学士也没有一点热情的意思,见了面不仅说话不多,就是清茶,也只是一人一杯而已。
  这么一来,孙承宗连魏忠贤也给得罪了。
  当魏忠贤听了刘应坤、纪用的详细回禀之后,不禁大怒:"如此不识抬举,他这是活得不耐烦了么?"可细细一想,孙承宗性情刚直,作为帝师和大学士,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与之结交上的。也许是刘应坤、纪用等先就怠慢了他,也许是他不屑与他们这些小太监说话,也许是他待价而沽、等着咱家登门看望他这个帝师大学士哩……
  想来想去,火气也就消去了大半,魏忠贤自言自语道:"放长线才能钓大鱼,咱家不妨耐得住些性子,先让他三分。当然,也得想法子敲打敲打,不能让他太得意了……"

  于是,攻击孙承宗的又一轮高丨潮丨就来了。
  没过多久,新上任才几个月的辽东巡抚--这是由孙承宗推荐的人选--被罢职,成了魏忠贤所说"敲打敲打"的第一个牺牲品,按他的心腹王体乾和李永贞的说法就是"先让孙承宗尝点苦头"。
  紧接着,后院的火越烧越旺,弹劾孙承宗的奏折越来越多,甚至象雪片一样铺天盖地,孙承宗自己也明显感到处境变得坏多了。再进一步,他便意识到差事更加难办、复辽之事怕也难得再有所作为……
  终于,"乞休返乡"的念头从孙承宗的心底油然升起:"既然辽事已不可为,不如罢官归去,落一个耳边清静、过一个舒心日子吧。"
  "乞休疏"自然一挥而就,孙承宗当即甩掉了手中的那支笔,仿佛也把自己从阉宦当权、群小立朝、黑暗龌龊的大明官场上甩了出去,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还是陶渊明说得好啊:‘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我孙承宗,就做一个今日的五柳先生吧……"


第25章 孙承宗乞休(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