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孤城》
第16节

作者: 雪白山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沉鱼说的是西施:西施是春秋末的一个越国女子。相传有一次她在河边浣纱,清澈透明的河水映照着她美丽动人的身影,一时间让水中的游鱼也忘了游水,竟都慢慢地沉到了水底。从此,西施便得了这个"沉鱼"的雅号。
  落雁说的是王昭君:王昭君是汉代一个才貌双全的美人。朝廷为了安抚北匈奴,选了她送与匈奴单于。在离家北去途中,她看到天上南飞的大雁,触景生情,她拿起琴弦弹起来,以寄托乡思。想不到一只只大雁听到她的琴声,竟忘了抖动翅膀而跌落了地上。王昭君也由此得了"落雁"的美称。
  闭月说的是貂婵:貂婵是汉献帝大臣王允家的一名歌妓,后被王允认作干女儿。她貌似明月,能歌善舞。据说有一天晚上,她在花园拜月时,有一片云彩刚好将月亮遮住 。站在旁边的王允得意地说:"连月亮也比不过我的女儿,都害羞地躲到云彩里了。"打这以后,貂婵就被人们称作"闭月"了。

  羞花说的是杨玉环:杨玉环就是唐朝安史之乱死在马嵬坡的杨贵妃,她是唐代一个很有名的美女,被唐明皇李隆基选入后宫为妃。有一次,她和唐明皇去花园赏花,她在无意之中碰到了一棵含羞草,含羞草马上就卷起了叶子。唐明皇笑起来,称赞她有"羞花"之容,不愧为绝代佳人。
  故事当然讲得十分动听。朱由校听着听着,突然来了灵感。他当下决定亲自动手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为题做成一面屏风,名字也已敲定好了,就叫"四美屏"。
  于是,后宫里又一次热闹起来了。这不?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为题,那些说书的、唱戏的、作画的一起才走,一起又来。终于,一幅让朱由校满意的"四美图"画出来了。接下来,就是选料、锯木、刨削、雕刻……对每一道工序,朱由校都亲自动手,特别是雕刻,他甚至连一个小小的细节也不放过。
  于是,在小皇帝的木工房里,拉锯声、刨木声、钉锤声每天又开始不绝于耳……快到腊八节时,朱由校废寝忘食地忙碌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人间绝无仅有的"四美屏"终于做出来了。
  兴奋不已的朱由校将这件杰作放在木工房前,下旨让后宫佳丽、前廷百官前来观赏。他沉浸在佳丽和百官们的赞叹声里,心底油然生出的那种得意、快感、兴奋和满足,就象远在东北一隅的金国汗努尔哈赤占了沈阳和辽阳一样,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此后的一连好几天里,朱由校都由魏忠贤、王体乾、李永贞他们陪着,天天站在四美屏前,一边眯着眼欣赏着,一边要他们再给他讲新故事。他说:"这件四美屏就是你们讲故事讲出来的,朕自然会赏你们的。你们呢,再给朕多讲些故事,讲得好,朕再作出可心的物什,还要重重地赏你们!"
  魏忠贤得意地笑着,他早已从这件事中受到了启发,当然也早就准备好了给小皇帝的新建议:做一做三国人物的傀儡戏。一部"三国",说人物:要文有文,要武有武,美人英雄、皇帝大臣、商贾百姓、老鸨婊子……应有尽有。说故事:什么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赤壁大战、单刀赴会啦……更让王体乾和李永贞们讲得天花乱坠,也让小皇帝听得津津有味。

  当魏忠贤说出他的这个建议时,小皇帝高兴得又是拍手,又是跳脚,嘴里还连连叫好。他是一个听风就是雨的人,说干就马上干起来。可是还没有几天,就在说书的、唱戏的、作画的又一次在后宫热闹起来的时候,他突然又感到了他那个木工房显得太小 、不够用了。于是,又忙活了好几天,他终于也设计好了一个更大的木工作坊的草图。

  才刚进入天启三年的春天,似乎要和努尔哈赤扩建新都沈阳比美那样,朱由校也开始大兴土木起来--木工作坊在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破土动工了。
  没有多久,天启小皇帝引绳刨锯的木工作坊即告竣工,那进度,当然要比努尔哈赤扩建沈阳新城快得多啦。
  小皇帝当然不知道努尔哈赤在建新都城,他其实也不需要知道,因为他从来对这样的军国大事都不感兴趣,他只要他的木工作坊,他只要玩得尽兴之后、木工活也干得尽兴。
  于是,在紫禁城深处这个由他亲自设计亲自监工而建的木工作坊里,众多手艺高超的木匠以及手艺相当不错的木工们,在他的亲自领导和指挥下,日以继夜不知疲倦地大干起来。
  二百多年来,大明皇宫里从未有过的大工程--做三国人物木傀儡的大工程拉开了它的序幕……


第22章 魏忠贤得意地笑了(一)

  天启三年(1623年),是大明朝的又一个京察之年。
  京察,就是朝廷对京官例行的考察,每六年进行一次。其方式是:四品以上大臣自陈以取上裁;五品以下各官则由有司衙门分等具册奏请。
  本来,京察是澄清吏治的一本好经。但其效果,就得看念经的和尚们究竟是怎样的念法了--考察者、被考察者以及最后决定他们前途命运的皇上,都是念经的和尚--而从万历时起,大明朝廷念经的"和尚"们,几乎都没有念好过这本经,甚至还念出了让人们难以置信的恶果来了。万历十五年的"京察",时为吏部验封主事的顾宪成因持公议反而被谪贬;万历二十一年的"京察",改为考功主事的顾宪成辅助同掌京察的考功郎中赵南星和吏部尚书孙龙,终因雷厉风行、铁面无私而被念着同一本经的和尚们踢出局外,甚至连同情他们的人也都未能幸免――他们,全都被也在念这本经的大和尚万历皇帝朱翊钧罢了官!

  十一年之后,被削籍归里的顾宪成在其家乡无锡重修东林书院,与罢官在家的高攀龙等聚徒讲学、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并为朝野所称颂的正人君子如叶向高、赵南星、邹元标、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宗建、周顺昌等互相呼应,最终形成名声大震、尊者众忌者亦多的东林党。然则,这个时期的东林党人并没有成为朝中的主流。到朱翊钧驾崩、大明年号改为泰昌紧接着又改为天启时,东林党人才陆续回到朝廷并逐渐成为执政主流。

  到了天启三年,"京察"的这本经,大明朝的和尚们又该如何念呢?
  三十年前念过这本经被罢黜、如今已回朝作了吏部尚书的赵南星,成为负责这次京察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和一同负京察责任的左都御史高攀龙、都给事中杨涟、监察御史左光斗、给事中魏大中等一样,仍然持雷厉风行、铁面无私的态度。仿佛是急欲一吐十多年来东林被排斥被置闲被压抑的闷气,又仿佛是急欲一改长期以来朝廷已懒散已昏馈已腐败的局面,他们疾恶如仇,决心再鼓起劲念好经,大刀阔斧地干起来。

  他们的矛头所向,首指长期与东林作对的属于三党的官吏。当然,他们也不会放过有过这样那样过错的非三党人。一些有识之士已经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走过了十多年巅簸之路的东林,由于人员思想的逐渐变化,正在和许多逐步演变的团体一样,开始变质了。
  三党的人自然也感觉到了东林党人借此排斥异己的威胁,也由此空前地团结起来,并且公开打出了非东林的旗号。既非东林又非三党的一些人,在与三党人遭遇同样威胁面前,当然也不愿束手就擒、任人摆布,他们在感到自己的势单力弱无援无助之后,有的干脆加入到非东林的行列里去。非东林,既然大胆地亮出了旗号,他们必定要奋力挣扎和反扑,也必定要在这本经上大作文章,再和东林一拼死活地大干一场呢。

  司礼监的大太监魏忠贤如今也成了这群念经和尚中的一员,而且正在努力成为法力无边不可小视的一员。
  他冷眼看着朝廷上即将展开的这场恶斗,心里感到十分地惬意。无论是念经的事,或者是其它的事,他还是去年坐山观虎斗、两边都暂不得罪的打算。他还要再看看:既要得到东林那些正人君子们的好名声,也要得到非东林那些有钱的主儿们大把大把金钱的实惠。
  当然,对东林中胆敢冒犯他的那些人--比如上疏参劾他的那个周宗建等--他就要念念这本经狠狠地整治他们一番,也算是杀鸡给猴看;对靠近东林的那些人--比如现在辽东、对他还很有用处的孙承宗、袁崇焕等--在对他们的请求压了大半年的时候,他让户部给他们拨去了第一批修筑宁远新城的钱,以示他的关怀;对非东林中那些已经卖身投靠他的那些人--比如让儿子认他当干爷的那个顾秉谦、以同乡同姓与他联宗称侄的魏广微以及拜他为干爹的孙杰等--他或者让他们如愿升官,或者让他们逃脱严惩,从而表示他一定会投桃报李……

  新一轮该念经的大和尚朱由校却和魏忠贤想的不一样,他已将全副身心都投放在做三国人物的木傀儡上,这世上就再也没有比他的木工活更重要的事了。他早就把朝政的大事小事一件不漏地全都交给了魏忠贤,京察也好,不京察也罢,和他还有什么关系呢?再说啦,要他来念这本烂经,甭说他不知道怎么样念,就是知道,他也根本不想再去念了!

  几天后,就在朱由校正集中精力做那个汉献帝的木傀儡时,成竹在胸的魏忠贤又来向他禀报。魏忠贤又要故伎重演了,他知道:小皇帝做活专心至致,不弄得惟妙惟肖他是决不罢手的。在这个时候,他特别地烦人打搅他。
  这一点,恰恰就是魏忠贤所想要的--每当小皇帝正"忙"的时候,有事的魏忠贤就来了。
  开始,他只是站在远处,看着小皇帝怎样地指挥那些木匠磨斧张锯,看着他们怎样地锯木板、凿榫眼、弹墨线……就在小皇帝挽袖掖衫聚精会神干细活时,魏忠贤才走近来,行礼问安恭维赞叹拍马屁--这正是他向小皇帝奏事的大好机会!
  他很清楚:就是在这样的时候,小皇帝总会对他说:"魏官儿,这时节别来烦朕。"而他也总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恭恭敬敬地跪在那儿:"皇上,奴才有要事启奏。"小皇帝接下来又是那句老话:"行了,行了,朕都知道了。那些事儿,都由你去办吧。"

第23章 魏忠贤得意地笑了(二)

  于是乎,朝廷上一件又一件的"那些事儿"都由他这个大太监"去办"了--他用这种方法已经成功了许多次,而且一次比一次老道,一次比一次精明--在皇帝交办的名义下,他踌躇满志而且名正言顺地一步一步向权力的最高处走去,他为此在心里已经笑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这一次,魏忠贤所奏之事有两件:一是京察在即,吏部和都察院等有司关于这次京察的安排事项,请皇帝过目认可便是;二是要请皇帝再准增加五千名内丁,那理由当然也很充分:为了更周密更安全地护卫皇上。
  正如魏忠贤所断定的那样:这一次和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小皇帝依然没有心思去细听、依然没有分神去多想、依然没有放下他手里的木工活计、依然连头都不抬一下、也依然用过去的那句老话对这个在他面前恭顺有加的大太监说:"朕不是告诉过你吗,魏官儿,不要再来打扰朕--那些事儿,都由你去办,只别给朕办错就是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