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些事儿(刘裕拓跋珪卷)》
第30节

作者: 云海孤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9-21 22:18:25

  第六章坑兵参合陂
  参合陂在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岱海附近),山明水秀,风景如画。又有谁能够想到,1600年前一场中世纪中国的战争中约有五万燕国士兵被坑杀于此地。参合陂之战成为北魏与后燕帝国命运的转折点,慕容鲜卑人由巅峰滑向深渊,拓跋鲜卑人由弱小走向辉煌,最终成为北中国的主宰。拥有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铁甲骑兵的慕容燕国为何输得这么惨,除了主将不称职之外,这场决定两大鲜卑民族命运的大决战到底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计中计
  面对来势汹汹、倾巢出动的后燕大军,谋士张衮起到重要作用。他向拓跋珪献策说:“后燕国被滑台、长子两次战役的胜利冲昏头脑,这次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来进攻,希图一战而胜,大有轻敌之心。我们应该表现得疲惫孱弱,使之更加骄纵,再寻找战机打败他们。”
  拓跋珪采纳张衮诱敌深入的战术,进行战略转移。拓跋仪统率阴山以北诸部落向西北撤退;拓跋遵统率阴山以东诸部向东北撤退;自己率云中川的牧民退至朔方一带。把所有的牲畜资产全部迁到黄河以西一千多里以外的地方去躲避。与此同时,展开外交努力,右司马许谦出使关中,向后秦皇帝姚兴求援。
  拓跋珪没有采纳以往草原民族与中原王朝交战时的战略战术,例如匈奴与汉帝国的战争,匈奴在处于劣势时总喜欢向阴山以北退却,以大漠阻隔汉军攻势,再利用轻骑兵的机动性寻找战机消灭进入漠北的汉军。
  拓跋珪的战略转移并非一味退却,带有等待时机进行会战的倾向性。主力部队屯驻黄河南岸,牲畜资产在后秦国北境。如果燕军渡过黄河追击的话,拓跋珪将与燕军在黄河以南决战。
  后燕大军在云中扑了个空,拓跋珪的军事部署让慕容宝感到谔然。朔方地区是魏国新占领区,慕容宝满以为魏军会向漠北方向退去。
  当他判断出魏军的主力已经西渡黄河的时候,一个难题摆在面前。渡河需要船只,而燕军没有战船。
日期:2009-09-22 19:37:38

  慕容宝采取了一个很狡猾的作战策略,没有马上渡河追击,而是沿黄河自西向东攻击前进。后燕军深入魏境,兵进五原,收降北魏附属部落居民三万多户,收割杂粮一百多万斛。
  有人会问,此时的北魏不是游牧国家吗?为什么会种植杂粮呢?拓跋珪复兴代国之后,有意向农耕国家转型,曾在盛乐进行农业生产。登国九年,拓跋仪屯田于黄河以北,从五原直到棝杨塞外。不过,当时拓跋珪没有想到五原屯粮反而资助长驱深入的燕国大军。
  有时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哲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原本种给自家人吃的粮食让别人吃掉,燕军却因为粮草丰足不再疏通粮道。后燕军队将收割来的粮食一百余万斛屯积黑城(在今内蒙古武川)。慕容德率后勤大军入驻黑城,塞上通燕国的粮道无兵打理。

  后燕国大军开到黄河北岸,打造船只,准备渡河。拓跋珪针锋相对,魏军在各个渡口建筑高台,陈师黄河南岸耀兵,遍插旌旗虚张声势,沿河东西绵延一千里多里。两国大军隔河对峙,黄河两岸旗帜飘动,一眼望不到尽头,蔚为壮观。
  拓跋珪“诱敌深入,寻机决战”的军事计划因燕军获得塞外杂粮而破产,北魏的外交却大获成功。
  唇亡齿寒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后秦皇帝姚兴被许谦的游说之词打动,大将杨佛嵩率兵救魏。
  得知援兵即将到来,拓跋珪果断下令拓跋虔率五万骑兵东渡黄河切断燕军通马邑之路;拓跋遵率七万骑兵劫断塞上通中山之路,彻底断绝燕军与国内的通信联络;拓跋仪率骑兵五万在黄河以北严密监视燕军动向。

  北魏军队从四个方向悄悄对燕军形成包围态势。我们从北魏军队调动的数量上看,似乎魏军占优,加上拓跋珪的朔方主力军,总兵力二十万以上,燕军只有九万八千人,为什么魏军不主动会战,如此被动呢?
  游牧民族最大的优势就是马匹,骑兵力量。后燕国也是以骑兵起家,士风剽悍,燕军在当时各国军队中最具战斗力,拥有作战经验丰富、人马披甲的重装骑兵和重装步兵。
  北魏军队虽多,象游牧民族一样,全民皆兵,都是轻装骑兵,对付实力弱小一些的草原民族游刃有余,若要与慕容鲜卑的铁甲军队决战难以制胜。
  战争呈胶着状态,开始比耐心。魏军本土作战,远道而来的燕军不能等,慕容宝下令伐木造船。
  一个月后,船只打造完毕,慕容宝迟迟没有下令渡河。因为他忽然失去国内的所有信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慕容宝从来没有单独指挥过作战。
日期:2009-09-22 19:51:31

  代国确实不能算弱,为何没有入主中原可能和它注重游牧有关。它是一个部落联盟,部落很杂,拓跋部很弱小,靠联姻坐大。首要任务是维持脆弱的联盟关系。代国的灭亡和匈奴铁弗部脱离联盟有关。五胡时代牛人太多,匈奴刘家、西胡石家,冉闵、苻坚、姚家,慕容家族,拓跋那时进入中原争霸,有些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