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九问--决定复杂销售成败的九大思考》
第41节

作者: 寒崖蚀骨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三方可能是高层身边不起眼的小角色,比如秘书、爱人、子女、亲友,甚至保姆。他们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对高层决策者形成认知。比如“这小伙子挺懂事的”、“他们服务真差,出了问题没人管”、“我听说有家企业因为供货问题,正和他们打官司呢”。这些意见不是客户高层主动征求的,而是第三方在无意中表达的,而每当高层在为做出决策犹豫不决时,这样的话无异成了那最后一根稻草。

  某家国际软件公司有个众所周知的做法,每当有大项目要招标时,他们都会为客户“推荐”评委,所推荐的这些评委和专家,都和这家公司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的市场活动、各种研讨交流,都会有些专家的身影。或者这些评委是客户中因为选择了他们的产品而成为的“业内专家”,堂而皇之地坐在评委席上,为这家公司投出支持票,尽管他们自己家里还有一大堆麻烦事没处理完。这也是在利用第三方意见,可这种第三方意见的利用太赤裸裸了。除非是客户“内定”了这家公司而走个过程,真正负责任的决策者不会以这些专家的意见作为决策依据的。

  第三方意见可能是同行业企业的管理者。同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流是非常密集的,在很多行业都有“对标”一说,企业与企业之间把自己的主要招标拿出来做比较,彼此找到对方比自己强的指标,并学习生产和管理经验,“对标挖潜”共同提供。生产部门对产量质量标、财务对成本标,销售对市场标,连办公室也对“酒量标”。除了日常的交流,企业之间每年大大小小的此起彼伏,高层领导之间见面的机会很多。对某家供应商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都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知道很多决策,就是回忆起了谁说的一句什么话,所谓“理性选择,感性决策”。在我们的复杂销售中,客户高层的很多信息是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获得的,而同行之间的信息,是最容易共享的。所以很多精彩的销售案例,就是利用了领导与领导之间看似毫不相干的交流,触动了那根决策的神经。

  第三方可能是那些有真才实学、被企业信任的大学教授、研究院所或行业协会的专家。“产学研”这个名词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很多企业下属的研究院、专属院校从企业剥离,但长久以来形成的“人脉”依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很多行业,有的公司与知名大学、研究院所、行业协会的教授和专家合作,一定程度上是学术行为,一定程度上更是市场和销售行为,这些公司所占据的,就是社会上这些教授和专家作为“第三方”的专业影响力。

  第三方可能是有过合作历史的其他供应商。在我与客户的接触过程中,曾多次被客户问到“这家公司的服务怎么样”、“他们的口碑怎么样”、“你看这样的配置能够达到标准吗”,有时候我们也主动给客户推荐其他的产品或方案,在客户看来我们不是在做销售,而是在真心地帮助他们。因为与客户有过很好的合作历史,当客户在选择其他产品和方案时,出于信任更愿意听取我们的意见。在这时候作为第三方,我们所表达的意见对客户来讲还真的很重要。现在的销售无缝不钻,当无法接触到决策者时,很多销售也试着通过有合作历史的其他供应商推荐,当然这家供应商与这个销售不是竞争关系。

  第三方可能是高层身边不起眼的小角色,比如秘书、爱人、子女、亲友,甚至保姆。他们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对高层决策者形成认知。比如“这小伙子挺懂事的”、“他们服务真差,出了问题没人管”、“我听说有家企业因为供货问题,正和他们打官司呢”。这些意见不是客户高层主动征求的,而是第三方在无意中表达的,而每当高层在为做出决策犹豫不决时,这样的话无异成了那最后一根稻草。

  某家国际软件公司有个众所周知的做法,每当有大项目要招标时,他们都会为客户“推荐”评委,所推荐的这些评委和专家,都和这家公司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的市场活动、各种研讨交流,都会有些专家的身影。或者这些评委是客户中因为选择了他们的产品而成为的“业内专家”,堂而皇之地坐在评委席上,为这家公司投出支持票,尽管他们自己家里还有一大堆麻烦事没处理完。这也是在利用第三方意见,可这种第三方意见的利用太赤裸裸了。除非是客户“内定”了这家公司而走个过程,真正负责任的决策者不会以这些专家的意见作为决策依据的。

  (本节未完)

日期:2009-08-04 23:45:35

  深夜独自上菜喽!!
  作为销售,应该怎么有效使用第三方的意见呢?
  如果销售希望通过第三方向决策者传达信息,那么决策者听到的第三方意见越公正客观,可信度才越高。决策者之所以主动征求第三方的意见,是因为销售一家一个说法,下属的TB和UB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决策者无法做出最理性、最客观的判断,这时候他希望见到是可以信任的人,听到可以信任的话。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第三方不要明确地“推荐”。而只是从某个专业角度提出建议,或只谈自己的感受,尽可能用事实举例。记得有位总经理和我谈起过,他为什么选择那家供应商。他说“当时就这件事我们也征求同行另一家企业的意见,他们正好采用了那家供应商的产品和方案。听他们说,那家供应商有个服务工程师姓王,给大家培训时特别尽职尽责,手把手地教那些学员,同一个问题讲十来遍都不嫌烦,直接到大家学会为止。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问题,小王竟然连续工作32小时,问题一解决,他就晕倒在现场了。你说有这样的服务人员,能不让人放心吗”。这件事情是不是事实我不清楚,但我坚信,提供第三方意见的领导确实厉害,相比说“那家供应商的服务挺好的,挺让人放心的,你选他们吧,不会错”,讲这样的小故事生动有效多了。

  很多不成熟地销售,恨不得把自己认识某个专家嚷嚷得全世界都知道,恐怕客户不知道那位专家是帮着他说话的。有的销售带客户参观样板客户时,总想表现得与这家样板客户的“代言人”关系有多铁。我们表现得关系越铁,在来参观的客户看来,这位“代言人”所说出的话可信度越低,他一定想“这个家伙说得这么好,不定收了他们什么好处”,即使那位“代言人”说得是事实,但他被我们的销售出卖了。提供意见的第三方身上,千万不要打上“××公司”的标签,不要让高层感觉这个“第三方”在帮着某家公司做销售,因为那些“帮着做销售”的专家很容易被对方一眼看穿,客户的高层会把他们当成“销售”看待。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正是因为不直接参与决策,他们才叫“第三方”,他们没有否定权,没有决策权,但他们的意见有时候很关键,因为越是和决策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越容易公正客观地看清问题,所谓当局着迷,旁观者清。
  如果这个第三方与这次决策有了直接的利害关系,或者被最终决策者EB授权,那么他就不再是“第三方”,而成了这个项目中的TB。在决策者看来,第三方之所以为第三方,是与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关联的,意见是公正的。
  有效利用第三方意见,是很多销售在操作大单时的必修法门。
  好的销售,可以让自己变得看起来象个“第三方”,变成给客户提供忠告的人。因为在客户看来,这些销售不是在“销售”,而是在他们提供公正的建议。

日期:2009-08-05 13:33:27

  (现在开始进入TB。为了连贯,在这里把前面的那个贴子重新贴一下,然后继续)
  如何与技术打交道?
  销售眼中的TB
  我曾经在很多培训中问过大家“在你眼中技术选型者TB什么样,你怎么评价他”,这个问题一经问出,大部分销售皱起眉头表情严肃,有的说 “技术出身比较多”、“你说他懂业务吧,他又不懂,你说他不懂吧,还爱不懂装懂”、“他们总是死抠一个具体的小功能”、“总觉得是他说了算”、“死要面子”、“对我们经常很OC”、“有时会提些非份的要求”等等,基本上没有人给出正面的评价。

  在销售看来,技术选型者TB是很难缠的一帮人,也有很多销售高手利用TB给对方挖坑设套,因为TB握着选型的标准,他对供应商和所提交的方案有否定的权利,可以随时利用手中的权利把我们排除在外。更多销售为应对技术选型者伤透了脑筋,长此以来很多人把技术选型者TB叫做“销售杀手”。
  那天有个朋友悄悄地和我说“我终于找到TB的历史形象了”,我问“是什么”,他说“明朝张居正说过,人们怕那些吏,一定要贿赂那些吏,并不是指望从他们手里捞点好处,而是怕他们祸害自己。吴思在《潜规则》里说,合法地祸害别人的能力,乃是官吏们的看家本领。这是一门真正的艺术,种种资源和财富正要据此分肥并重新调整。这不正是对TB的真实写照吗?”我笑了笑,没说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