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郭队竟能如此引导大家来对案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这种方法也真是少有。特别是第二组的人员,在调查和研判沙效勤的问题上似乎受到了启发。在这个方面,高连生自叹不如,心里想争当这个刑警队长的底气也被抽掉不少。难道刑警队长就那么好当。
山雨欲来风满楼。调查沙效勤的风声,也通过各种渠道透露出去。
不久,曾旺年不知去向。
我似乎对曾旺年还处于恍惚之中,但他们曾家一族确实给我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印象。
同时,我对曾旺年是否曾国藩的后代一说,心里还存怀疑,如果有时间的话我肯定要到图书馆里去查阅一下资料。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给郭队听,郭队听了之后什么话也没说,他而是看着窗外。此时正有一群和平鸽正在飞过,伴随在耳边的还有鸽哨的声音。天色有点灰暗。这批鸽子至少在窗前的远方盘旋了三圈之后便不见踪影。我若有所思地望着这无声的一幕,至于我能从领悟到一些什么,老实说,我当时什么也没有悟出来。
我感到有点无趣,我退了出来。在我的眼睛里,那个曾旺年就好像是一个不速之客,说来就来,讲走就走,来有影,去无踪。我隐隐约约觉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我发现这个想法冒出来之后就发现自己又聪明过头了。这就意味着教训又要来光顾我。
我的小名叫刚刚,郭队时常唤我,“刚刚。”
自从郭队唤刚刚下楼来到马路对面没找到老廖,郭队也没安排他到老廖家去探寻一番,而是说要憋他几天。难道郭队会神机妙算,料定吴天杰就会去找老廖。促使老廖来到局子门口貌似在“卖呆”,其实不然,促成他特意来到这里来的诱因大约有三个,一个是听说了一些什么所谓的秘闻,由此跑到局子门口来探个究竟,以证实那些流传的说法真伪性。另一个是自己遇到了什么困难,还没有最后定夺是否需要有求于对方,最后一个是受人唆使。围绕这三个原因,其中究竟哪个因素能够立得住脚。
现在社会上流传的秘闻是关于郭队和薛红春之间的那段婚姻被重新提起来。炒作的目的无非有两个,比如把对方搞臭,还有转移矛盾。有一些人都想及早看到郭小华有个可悲的下场。这些人大约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于政府机关内部,目前正受万于鸿牵连和影响的人,另一部分是社会上的黑恶势力。如果这两股力量能够形成一个里外夹攻和里应外合态势的话,这个问题不得不防。在这个问题上谁防止会更有效果,绝对不是郭小华本人,应该是他的上级,包括具体的领导和具体的部门。有措施有办法,比如同沙市公丨安丨局对这段秘闻的态度是什么。郭小华还没有精力去分析它。从他本人的意识上,非常需要市局在这个时候能够主动站出来帮他主持公道。
社会上还流传的另一个秘闻是公丨安丨局刑警队长的考核人选,究竟会花落谁家。先要注意到在这两个问题当中有一个共因,是所涉及到的人都是郭小华。而且针对性非常强,这个针对性只有当自身或者是某一个利益群体受到攻击的情况下,或者是即将在被起底的形势下,不谋而合地形成了攻击的力量,这种攻击具有合力共同,针对的强度和尖锐,也甚至已经到了无法调节的地步。首先要看郭小华是不是一个能够被调节的对象。如果要调节郭小华,可以对他采取打击和诱惑的手段,让他怕让他觉得有利可图。郭小华目前最怕的是什么,想有利可图的又是什么,好像这两样东西他都不具备。
从他在生命中作出了选择刑警这个职业以来,郭小华好像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随时随地会在这个岗位上倒下来。即将面临的结果将是因公殉职的机率极高。能够围绕郭小华所酝酿的风暴,然后再刮起风暴,从时间上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股力量大于郭小华自身的力量,变成了不可抗拒性。这股力量甚至连郭小华都无法抗拒,那么,也要考虑是什么力量竟连他都无法抗拒。一种是组织措施,另一种是在个人处于灭顶之灾面前的无奈。但是郭小华也不是一个任人窄割的羔羊,他假如认识到这些情况以后,必须用自卫来解决自己面临的困境,他需要脱离它,不被它束缚。郭小华的这些性格上的优势,对手也已经掌握,否则的话不会出此对策来对他进行围剿。讲到围剿,细心的人会明白编织这个陷阱的人,就能力和智商而言,绝对和郭小华不分高低。假如从两军对垒,勇者胜这个角度去分析,对手的勇气有点过当,那就失去了智慧所应该持有的一份独特的清醒,比如,在出自对策并且在实行的时候,是否对郭小华本人的耐力和精神承受极限作过多少考量。现在先从毁坏名声的婚姻和动摇信心的官职上下手,组成双管齐下,由此来钳制郭小华,好比一个猎人用钳子已经紧紧夹住了一条猛蛇的头。这个画面,这种场景,已经到了一个生死搏斗最关键的时刻。
看得出这时候的对手好像已经失去了耐心,前提是在做出了一系列的试探之后毫无功效,不得不选择了如此计策。说它是在无奈之中迫不得已的选择也好,讲它是一种置于人死地的目的也罢。如果从反观的角度去看,和忍痛割爱又有点相似。但是,能够具备和符合忍痛割爱这个条件的,似乎和社会上的地痞关系不大,因为能忍和割爱这个特征,那些人并不具备,如果彼此利益趋同,如果共过患难的人,而且至少要比郭小华级别高的人,他才具备痛和爱,不舍和放弃等这样的矛盾心理,要知道在付诸实施的时候必须要用自己的意志和权力,去支配和实现并达到目的,作为执行人也有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如果这种分析成立的话,那么,问题出在了内部。郭小华不愿意这个问题发生在内部。他深知内部力量假如已经反目成仇,彼此之间也就没有什么和谐之说,自己所要面对的就是一种无情和残酷,也有人称之为自相残杀。在历史上这种自相残杀,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但是现在的郭小华已经站在了某个事端的风口浪尖上,无论他伸头还是退缩,都要面临挨刀的风险。在这个档口上还大谈什么居安思危,尤其要想办法先把目前的难关度过去再作打算。
另外,大肆炒作郭小华和薛红春过去的这段婚姻。早不操作晚不操作,偏偏选在郭小华接替陈林平的刑警队长之后,涉入处理万于鸿的案子之时。如果陈林平没有在车祸中丧生,现在所承担和面临的风险的这个人或许就是陈林平而不是郭小华。由此看来,对手是冲着这桩案子来的,并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是否可以这么认为,万于鸿的死,如果定论为自杀,那么这场风波是不是还会被掀起来,郭小华的婚姻绯闻是不是也会被冷冻起来。可以讲,万于鸿定论假如为自杀的话,一切风波都会销声匿迹。陈队在车祸中丧生可以盖面旗帜了事,郭小华的队长接替也会在和风细雨中接过烈士的钢枪正常站岗,各方面的力量都会安安稳稳过日子。正因为现在还没对万于鸿的死亡作出结论,所以风波早晚都会酿成,而且会越刮越烈。开工已经没有了回头箭。那么,是谁对万于鸿的死存异议,首当其冲的当然是郭小华,而不是在车祸中已经丧生的陈林平。风暴的焦点始终围绕郭小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