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江小骏调走以后,李新江似乎又来跟我套近乎,我防备他,我跟他保持距离。这是我的潜意识,但我不知道这个潜意识是受什么暗示而引起的。我真的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讨厌他,他在我的印象里是有点嘚瑟。这个人没事总在我跟前晃,晃得我有些晕。他拿当过一组组长这个头衔在我面前炫耀,我不稀罕。一组不是已经撤了吗,他这个组长顶多算个昙花一现,没什么含金量。我说的含金量其实是暗指我的专业,法医。李新江因为陈队的去世,作为陈队生前的助手,他的情绪一直没有扬眉吐气的转机,现在刚在我面前炫耀一下自己,可我对他又是这般感觉。他如果知道的话肯定会不开心,我想自己是不是做的太过分了。我究竟防备他一些什么。我要调整我此时的心态,在队里我不能积怨太多。
据说,我们在京唐舞厅附近也安排了一些人手,以防不测。
忽然,有一天我看见刑队来一张生面孔,一打听,原来是新来的,姓曾名旺年。郭队把我叫到跟前,“来,认识一下,这是我们刑队的法医,他年轻有为,以后,你俩可以多交流交流。”谁知曾旺年说,“我从小一直仰慕的人就是法医。当然,我也曾看过许多侦探,比如,美国的华人侦探陈查理。”据说这个人是高连生推荐来的。我不知道师傅一手托几家,比如,他曾经托过江小骏,还有李新江他也帮过,现在又换成曾旺年,甚至包括我也在内。如果要说人心叵测的话,我师傅高连生算不算是一个诡计多端的人。
曾旺年好像要给我来一个下马威,他好像什么都明白,比如,鉴别骨质的生前伤和死后伤,还有人骨和动物骨的鉴别等,他都了解一些。
后来,高连生不知从哪里听来了一些小道消息,说我对新人曾旺年的到来有些想法。不过,高连生一见我就提醒我务必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曾家在古代也算个名门望族,第二点让我的锋芒不要太露。好像我要跟曾旺年争高低似的。我不会去争,就是他想跟我争,我都不会搭理。但是我对曾家的名门望族这一说感到非常有兴趣,我也进行了打听。
郭队晓得我有爱打听的习惯。我记得那天午休,我们平时很少有午休,不知道这一天怎么会有午休的,莫不是郭队为了特意满足我的好奇心只才吩咐大家午休的。其他人都在打盹,万一有任务的话,我们一个个都会一跃而起,很快会投入到各个角色当中去。
郭队问我可否知道一位叫聂云台先生的名字,他是清代名臣曾国藩的外孙,在旧上海时期,担任了第一任商会会长。这个名字我从前好像听我父亲说起过。我父亲是南方人,确切地讲就是一个地道的上海人。父亲说过自己这个家的经历和在上海所见所闻的富人家庭的变迁,都有相同之处。郭队说聂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曾在上海滩引起过轰动。他主要写富裕人家的持久发达之道。这篇文章很值得一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一定去拜读佳作。那篇文章取名为“保富法”。
又据说,郭队吸纳曾旺年加入刑队,之前就是和他交流了这篇文章的看法之后才决定调入的,高连生把他推荐给郭队,然后再由郭队对他进行发问并考察。郭队为啥要给我介绍这篇曾轰动上海滩的千古奇文。此文曾在上海“申报”连载,一时轰动上海,激荡人心,引起各界纷纷捐赠助学欠款达到四十七万多元。俗话说:发财不难,保财最难。作者住在上海五十多年,看见发财的人多得不得了,而在发财以后,有的不到五年或者十年就败落的,也有的在经历了二三十年败落的,有的历经了四五十年败完了家中全部财产。
作者记得和自己先父往来的多数有钱人,比如有的做官或者经商,曾显赫一时,后来也多数凋零,家事没落。还有的是因为子孙嫖赌不务正业而挥霍一空,有的甚至连子孙在哪里都无影无踪。大约算来,四五十年前的有钱人到后来家产没有全败的,子孙还能读书能务正业要求上进的,在百家之中,也只有难得的一,两家。
大家都渐渐围上来。曾旺年介绍当年报刊是这么说的,“曾文正公(曾国藩)的曾孙辈,在国内外大学毕业的有六七位,担任大学教授的有三位;左文襄公(左宗棠)的几位曾孙,也以科学专业而闻名;李勇毅公(李鸿章)的孙子辈,有担任大学教授的,曾孙也多是大学毕业;彭刚直公(彭玉麟)的后人,十年前也有在上海做官的。凡是当时的钱来得正路,没有积蓄留钱给子孙的心,子孙就比较贤能有才干。其余文官比较钱多的十来家,现在后人多数都已经萧条了;武官数十家,当时都比文官富有,有十万廿万银两的,各家的后人,也是多数衰落了;能读书上进的,就很少听见了。”这个人现在讲这个话有点针对势弊。
郭队挑重点的讲,“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医师药店都是发财的行业,但是,若对贫困的病患义诊赠药,则不会发财了。然而乐山公虽然不能够发财,而却竟能够发身,当时获得社会大众的一致推崇,可说是德誉盛于当时,名声传于后世了。实在是不容易。他的子孙连续五六代都发了科第,而且贵盛,这样的事例正符合了“以财发身”的这句话了。
曾旺年还特别提到了作者撰写的《七世祖乐山公行医济世善行的果报》这篇文章。七世祖乐山公舍己利人,两百年来,我家多代子孙,都受到他的福德庇佑,可以作为《保富法》这篇文章非常适当的佐证资料。看来,这个在过去认为只是一家人的私事,但是从乐山公的善行事迹来看,他曾经也刊载于“府县志”这本书中,而且又为当时的社会贤达,所推崇重视。现在不是有很多人在追根寻祖吗,自己的祖先数代的积善事迹,也有历史资料可以考证的,这个可以堪称足以取信于社会大众。也可作为《保富法》的证据,由此让世人们来认同和效仿。时下盛行的认祖归宗,严肃地讲,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假如把先祖比作树根的话,那么这棵树随着年代的衍变,它分出来的枝叶有的茂密,有的凋零,还有的已经枯萎,甚至连根拔掉。
上面讲的并不是什么题外话,而是针对沙效勤的调查深入,作为一次比照性的补充资料。其中究竟存在着什么意思,我有一点点明白,那就是引导大家思考血脉的遗传和继承,是不是可以应征一句三穷三福活到老的古话。沙效勤的发家轨迹,是不是以财发身,还是以身发财。
仁者以财发身能被推崇,能传于后世。反之,不仁者以身发财将被诋毁,并传于后世也处于萧条的境遇当中,甚至会自消自灭,其中可否认为也有一个气场存在,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正能量。能量是无形的,但它可以作为来传播和相互影响。大家都能感觉得到,当接触了一个人或一桩事情以后的开心程度如何。如果觉得好,我们就可以认定是正能量,如果感觉不好,则是负能量,一本书是如此,一句话也是如此,到一个家里去走访和调查更是如此。那么,从中可否判断和分析这个人或者某个家庭的气氛,说白了就是气场,是好还是不好。你通过什么来看出或者是判断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好与不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