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殇--从明末汉人亡国说起,解密人类史上最大的谋局》
第46节

作者: 易安书童U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吕维祺良心发现,写下《中原生灵梳》上启崇祯;望皇帝爱惜百姓,体察民情。

  崇祯置若罔闻。魔怔般一味催饷(即奏疏中的“责河南以兵粮器械、以应河北(黄河以北)之求”以及“旧额未完,新饷已催”),又一味催剿。
  日期:2020-03-15 22:24:21
  崇祯八年,流民入安徽。扫地王(张一川)、太平王攻陷凤阳,烧龙兴寺(朱元璋出家寺院),掘明太祖祖坟(太祖皇考朱世珍陵寝在凤阳)。
  当代网络上有一种声音,大抵出于对崇祯这个亡国之君的同情,说明朝皇帝是“祖宗作恶,报在子孙”;就实际情况看,恰恰相反,是“崇祯作孽,报在祖宗”。
  日期:2020-03-15 22:33:55
  崇祯九年,闯王高迎祥败殁。崇祯喜,欲一鼓作气,荡平李自成、张献忠等残余势力。
  皇帝起用杨嗣昌任兵部尚书,着手剿灭所谓乱民。杨嗣昌建议“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一言蔽之,就是以陕西、河南、湖广、凤阳为“四正”,着当地督抚进剿;以山东、山西、延绥、应天、江西、四川为“六隅”,着当地督抚防御。
  十面出击,彻底困死农民军。侧面也可看出,崇祯4年,仅仅集中在陕西一地的民乱,到崇祯9年,已蔓延至全国。全国都闹灾?全国人民都喜欢做贼?乱民者,不过是在苛政、杂税以及昏君、贪官、酷吏压榨下,被逼反的百姓。所谓乱民,实是良民。
  从崇祯2年逼反贫开始,到4年只是山西小规模叛乱。此时崇祯丝毫没有半点悔改之意,到了9年,已经扩大到了半个中国。如此恶政,也能赖到天启头上?
  把明亡引向天启,万历的人,实则是无耻之极也。
  日期:2020-03-15 22:43:22
  杨嗣昌建议的十面张网,必少不了增兵增饷。最后决议,增兵十二万,增饷二百八十万两(所谓剿饷)。
  由于崇祯这个蠢材的税收,只向贫民暴征。哪有么这容易搞得来二百八十万两银子?杨嗣昌劝皇帝开内帑,崇祯这个货却装模作样地哭穷:“本来是该朕掏钱的,可是,朕现在也囊中羞涩。前两天让你们核查内帑的余额,活儿办的怎么样了?”
  结果本因征巢贫民的军饷,又要向贫民继续加大力度地横征暴敛。
  只要有点智商的人,都能看出崇祯这种作妖的政策,明朝要不亡在它手里,这才叫奇迹。
  日期:2020-03-15 22:51:55
  当时卢象升做兵部尚书时,推行“因粮”增饷。简言之,土地肥沃者多交钱,大户多交钱;土地贫瘠者少交钱,小户少交钱。卢象升在明末属于少见的好官,具备一定的民生意识。
  至杨嗣昌这狗东西,把卢象升那套毙了,搞“均输”。简言之,不论有钱没钱,不论土地肥瘠,所有人一起交钱。杨嗣昌还信口胡诌,污蔑卢象升的“因粮”为沽名钓誉、弄巧成拙。
  结果崇祯这货是如何决择的呢?

  崇祯听闻可以多刮银子(扬嗣昌建议),很是高兴,也跟着附和“因粮与加派无异”。因粮与加派无异,难道均输就与加派有异?无非是盘剥得更加凶狠、吃相更加难看罢了。
  崇祯十年四月,正式推行剿饷。皇帝在诏书中装模作样地说“暂累吾民一年。”其实剿饷一直延续到了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才正式(被)结束。
  当然,崇祯故伎重演,又开始像增派辽饷时,给老百姓扣民族主义的高帽,胡扯什么“(百姓)自然好义乐输”之类的混帐话。
  日期:2020-03-15 23:10:34
  到了崇祯十二年,国势愈发糜烂。也实属正常,逼饷越狠,百姓就越反,农民军势力就越发壮大,百姓越是反,越是要加大力度逼饷。
  如此简单恶性循环当时朝野没人能看懂?非也,凡是稍不合崇祯意的官员,有哪个得善终的。不是处死,就是下狱。
  崇祯在位17年里,不仅在民间有“重征”民贼的绰号。而且在整个官僚系统中,它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夫”。
  放眼历史,那个王朝灭亡,皇帝手下不是有一群忠臣为之殉国。
  但你们看看明末这段历史就会发现,崇祯吊死除一个太监以外,没有任何人追随它了。
  真正的把“倒行逆施,众叛亲离”发挥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
  崇祯十二年,崇祯一意孤行地增派练饷七百三十万两。三饷(辽饷、剿饷、练饷)的正式确立,也吹响了明朝末日的号角。
  崇祯十七年玩命式覆亡,说到底,无非是上述恶政的必然结果。君视民如草芥,民视君如寇仇,信矣。

  日期:2020-03-15 23:38:11
  崇祯这个无能,无耻的暴君非但对当时的百姓横征暴敛。而且对于朝廷内的官员(部分肯效力于明朝),动辄处死,下狱,谪贬。
  崇祯三年,增派辽饷(北直隶暂免)。四年十二月,民不堪命,户部尚书毕自严筹不到足额的饷银,崇祯怒,把毕自严下了大狱。官员们闻讯惊惶失措,从此不敢再谈论“招抚”,只违心附和,胡说什么“筹饷、剿杀饥民为上策”以讨皇帝欢心。
  上行下效,恶政发展到后期,官员欲升迁,须考核“筹饷数额”以为能。

  一般而言古代帝制,官僚利益和百姓是对立的。属于寄生群体,
  但是官僚群体内,也会出现一些为民生好官。在崇祯朝是不乏有这些国之栋梁。如马懋才、卢象升、吕维祺、杨鹤等等。
  作为一个开明的君主,既要保证帝制体系(体制)内的成员的利益,又要顾全百姓不至于被官僚压榨逼反。这样才能长治久安。所以开明的君主在官员派系往往两面斡旋。
  崇祯这蠢货则不然,他一方面逼迫官僚去搜刮百姓,一方面又凶残地惩治那些搜刮得不够凶狠、尚存良知的官僚;动辄下狱、动辄杀害。至崇祯中后期,朝廷中没人再敢说真话,没人再敢忤逆皇帝,没人再敢对因饥饿而起事的百姓报以同情。良知尚存的官僚士大夫,不是在诏狱蹲号子,就是窝在老家闲居,甚至装聋作哑,缄口不言。朝廷里除了内侍(崇祯极端宠信宦官),奸宦,就是一群马屁精、刽子手,他们一面配合崇祯高唱“剿贼安民”的调子,一面高举屠刀,凶狠地砍向百姓的脑袋。

  日期:2020-03-16 06:01:06
  以上是崇祯对特百姓施以暴政,亲手逼反了当时北方的贫民,从崇祯2年只在山西起事,到了崇祯9年,叛民蔓延到了大半个中国。
  压跨明王朝的恰恰就是这支被崇祯一手培养出来的流民。
  明明是崇祯残暴与狂悖,导致明王朝迅速灭亡。这种事实是显而易见的,现在还有人把明朝灭亡栽赃给万历,天启。如果不是无知,毫无对历史判断力,就是无耻故意搅浑水。
  日期:2020-03-16 06:25:08
  崇祯不仅在它执政时代,在百姓眼里是个不拆不扣得了魔症的暴君。和当时官僚体系闹得分崩离析。闹到亡国时,竟然无一人为它殉国。
  在中国帝制史上,君臣关系闹到如此僵化的独崇祯一人耳。崇祯对待官员同样是残暴不仁,而且为了自己的面子几近疯狂如同一个病娇,对于能给它办实事的官员,总是过河拆桥,秋后算帐。
  刘鸿训,薛国观,陈新甲,唐通,广义上讲袁崇焕也是。包括孙传庭,卢象升都是被崇祯逼死的。而祖大寿,洪承畴都是被崇祯逼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