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猛春秋史——直击历史的真相,为您讲述一个精彩绚烂的春秋》
第35节作者:
烽武野 楚使:“齐国国君住北海,我楚国国君住南海,相距那么远,即使发情期的牛马再怎么狂奔,也不会相遇。没想到齐国国君会到我的地盘上来,总得给个理由吧?”
这一番话可以看出楚国态度极其强硬。这里的北海、南海并不是指地理位置上的大海,而是表示距离很远,更表示你齐国是北边的老大,我楚国是南边的老大。
管仲听完楚使的话,大义凛然地说:“很久以前,周王室的召康公(周成王的太保,地位仅次于周公旦)命令我齐国开国之君太公(吕尚),哪个诸侯有罪过,你都可以去讨伐,以捍卫周王室。你们作为周天子的臣子,不按时进贡苞茅,害得周王室祭祀用的酒都没法过滤,对了,更为重要的是,300年前周昭王南征楚国没有回来,是咋回事啊?”
不愧是社会人管仲,能把死的说成活的。直接抢占了道德制高点。你楚国不进贡苞茅就是对周天子的不敬,而我齐国的政治理念就是尊王攘夷。另外他把三百年前周昭王因南征楚国而死的事搬了出来,就是要为周昭王讨回公道!
如果楚使是一般人,听了管仲的话,肯定会气不打一处来,这分明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当年周王室东迁洛邑后,诸侯不鸟周天子的多了去,我就没有进贡苞茅,你齐国就来打我,为什么不打其他人啊?
更不要脸的是,管仲竟把三百年前周昭王征楚而死的旧账翻出来,这都隔了十八代人啊。
这好比,大马路上,突然有个人跳出来对你说:“300年多前大清康熙年间,你家先人害死了我的祖宗十八代,你要给我一个说法。”这比齐襄公的九世之仇还要流氓。
有时面对很多无稽之谈,回答就应就事论事,不要做过多纠缠,否则会越陷越深。在此方面,楚使做得很好,他就回答了两句:“进贡苞茅是我们楚国的过错,下次不会再出现。至于周昭王的死,你还是到水边去问问吧!”
楚国使者不仅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将管仲的无理指责直接怼了回去,社会人管仲没有讨到一丝便宜。既然在外交上,讨不到便宜,那就在战略上抢占先机。
为此管仲并没有让齐桓公终止进军步伐,打败蔡国后,他定的下一个进军目标—“陉(xíng)”(河南郾城东南)!
管仲这招棋下得太妙,让楚国上下出了一身冷汗。陉的背后正是楚国的咽喉—方城!
方城夹在楚国两大前进基地申县与息县之间,地理上是南阳盆地与大别山之间的一个缺口,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更是进出中原的咽喉要道。最要命的是,楚国向来都是外线作战主动出击,把对手按在地上打,自己就没怎么修过像样的防御工事。一旦人多势众的八国联军攻入方城,那么楚国将无险可守,随时会出现亡国的危险。
从小学会隐忍的楚成王,此时头脑极其冷静,面对楚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国家危机,临危不乱的他并没有选择主动对抗。因为他有九成的把握,这场仗打不起来。首先齐国是一个很精明的国家,它会计算打仗的得失。齐国与楚国离得很远,实力差不多,打起来只会两败俱伤。即使打赢抢了土地,齐国也占领不了,还是便宜了其他国家。其次,齐桓公来的目的,只是灭灭楚国锐气,威慑一下,不然这霸主面子往哪放。
既然你齐桓公好面子,那我成王就给足你面子。现在楚国安全是第一位,霸主这玩意在成王眼中只不过是厕纸一张,只是一个鸣号,仅此而已。楚成王主动选择放下身段,用成本最低的方法来解决危机,那就是和谈。但是这和谈不能马上谈,要让齐桓公慢慢等,吊足你胃口。八国联军就一直等到这一年的夏天。
原本想给楚国一点颜色看的齐桓公,终于熬不住了。春天带着一大帮子人出征,这都到了夏天,还没回去。士兵都是从国人里征召的,春天就出征在外,已经误了农时,夏天一过,就到秋天了,再不回去务农,就等着全国上下吃土吧。更重要的是,这么长时间出征在外,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已经给后勤造成了巨大负担。
就在齐桓公与管仲,在纠结打还是撤的时候,楚国伸出愿意和谈的橄榄枝。闻之大喜的齐桓公赶紧就坡下驴,率军主动后撤一两天的路程,大军移驻到召陵。成王派了大夫屈完全权代表他谈判,同时为保险起见,命令楚国大军出方城,随时应对因谈判破裂而引起的战争。
屈完达到八国联军驻地后,受到了齐桓公的隆重欢迎,桓公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把屈完盼来。齐桓公为体现对屈完的高度重视,让他与自己同乘一辆马车检阅八国联军。检阅的时候,两人表面装得极其友好,其实都明白,见好就收,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要撕破脸皮。
为此齐桓公虚伪地说了一句客套话:“我们此次出兵,不是为了我个人。主要是我国先君喜欢和别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要不咱两国也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
屈完一改楚国过去谁都不鸟、逮谁怼谁的外交辞令,对齐桓公极其谦恭地答道:“承蒙齐国国君为了造福我楚国社稷,专门惠临这里,您又这样不顾蒙受耻辱地接纳我们,正是我楚国国君的愿望。”屈完把齐桓公马屁拍地震天响,让齐桓公的虚荣得到了极大满足。
齐桓公为此还不满足,开始飘起来了:“我有这么多军队去交战,谁能抵抗的了?我有这么军队去攻城,哪个城攻不下来?”
面对齐桓公这么咄咄逼人的武力炫耀,屈完开始用玩套路了。过去楚国和中原国家交涉都是直来直去,直接和你讲武力,谈不拢就开打,这次屈完竟然用仁义道德去回应齐桓公。
屈完:“一国之君要用仁德来安抚诸侯,谁会不服从呢?如您执意要用武力解决的话,我楚国将以方城为城墙,汉水为护城河,即使您兵马再多,也没有用处。”屈完的言下之意,一个明君是用仁德来服众的,即使你齐国来打我们,我们也不怕。
对于屈完绵里藏针的话,齐桓公知道该见好就收了,不要再争执下去了,赶紧把正事办了。
齐桓公开出的和谈条件很简单,就两条:一、继续向周天子进贡苞茅;二、承认齐桓公是老大就可以了。
面对如此优厚的和谈条件,屈完立马表示赞同,只要能让八国联军赶紧走人就行。于是,屈完代表楚国与齐桓公举行了“召陵之盟”。齐桓公老大身份获得了楚国承认,楚国也恢复了对周天子的朝贡。
后世用一句话“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南方楚国与北方狄入侵,中原形势危急,差点就像断了线一样)”来表彰齐桓公保卫中原的行动,他不光抵御了北方狄人的侵扰,也阻止了楚国北掠的企图。
实际上,这句话完全说错了,“召陵之盟”没有任何赢家与输家,楚国仅仅是为了解决了一次重大安全危机,而实施缓兵之计;齐桓公也只是得到了楚国暂时的认怂。
经历此次危机的楚成王,吃一堑长一智,开始吸取教训。不能老是注重外线作战,也要做好自身防御工作。于是从楚成王开始,历代楚王化身基建狂魔,以方城为起点,大规模修建楚长城。这规模宏大的楚长城作为楚国北方重要屏障,数百年来多次阻挡了北方中原的来犯之敌。
总的来说,楚成王的谋略远在齐桓公之上,他头脑清醒做事稳扎稳打,在残酷的国内外斗争中,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他是春秋史上著名的霸主陪跑人,他一生陪伴了三位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他无霸主之名,却有霸主之实,楚成王要的只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这东西就是地皮与安全。
“召陵之盟”只是揭开了春秋超级大国楚国争霸中原的序幕,不久以后楚成王将会在中原大地上刮起更猛的超强台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