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覆灭——一起来看两晋史》
第35节

作者: 胡御龙vincent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8-02 19:33:45
  【名将】
  远在洛阳的长沙王彻夜难眠,大晋帝国的内忧外患,让他这个辅政官左支右绌,难以应对。
  更糟糕的是,因为调遣荆州军入川作战,又在荆州激起了兵变。蛮族首领张昌趁机起兵造反,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荆州各地相继告急。
  在攻陷荆州重镇江夏之后,张昌立县吏丘沈为皇帝,并给丘沈套牌了个名字—刘尼,对外宣称丘沈是汉朝皇室后裔。宣布恢复大汉帝国,改元神凤,张昌自任相国,派人到各地强行抓壮丁。旬月之内,聚众数万。
  时任荆州最高军政长官是镇南大将军兼荆州都督新野王司马歆,新野王本来是齐王的心腹,齐王被杀后,他又投靠了成都王。作为一个纨绔子弟,新野王并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把荆州搞得一地鸡毛。张昌反叛后,新野王多次派兵征剿,但除了送人头之外,并没有什么作用。只好坚守待援。
  长沙王对他也不待见,但事已至此,为大局考虑,长沙王还是派了三路大军支援。
  第一路是豫州刺史刘乔率领的豫州军,从东北路进发。第二路是雍州刺史刘沈率领的雍州军,从西北进发。另从幽州抽调宁朔将军刘弘担任荆州刺史,三路合围叛军。

  事实证明,长沙王无愧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的慧眼识真,为晋王朝保住了荆州,在神州陆沉之际,南逃的衣冠士族才得以守住半壁江山。
  因为“三刘”之中的刘弘,是极少数能比肩羊祜的伟大军事家。
  刘弘,字和季,沛国相县人(今安徽淮北)。出身官宦世家,与晋武帝是发小兼同桌,为人勤敏干练,深受张华赏识。张华辅政时,被任命为宁朔将军兼幽州监军。领兵驻屯北疆,为边界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时他已经68岁了,依然尽心王室。在接到调令后,即刻引兵南征。但形势是复杂的,前途是无亮的,说好的三路大军会同救援,到最后只有他一路能到。雍州刺史刘沈虽然忠心耿耿,但在半路被心怀鬼胎的河间王扣留,无法前进。豫州刺史刘乔的辖区遭到了叛军的猛烈进攻,亦自顾不暇。在这种形势下,老将刘弘并没有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地前进。
  就在他艰难行军的时候,张昌亲率大军围攻樊城,新野王在绝望中兵败被杀,成了第一个死在叛军手上的藩王。
  长沙王闻讯,即刻任命刘弘代替新野王,担任镇南将军兼荆州都督。刘弘掌握了荆州军政大权,开始了他的神操作。与羊祜一样,刘弘最大的特长是“识人”。
  他挑选了一个看起来十分普通的人,委以重任。此人名叫陶侃,字士行,时任南蛮长史。与刘弘一样,陶侃也是张华的门生故吏,曾受张华提拔。但陶侃的社会地位,完全不能与刘弘相比。他不仅出身寒门,还是寒门中最低的一等—东吴寒门。说起这类人,不得不提下历史情况。东吴灭亡之后,吴国的官宦子弟被晋武帝调往洛阳任用。由于他们身负亡国奴的恶名,自然遭到了北方士族的无情歧视,这种歧视持续了整个西晋朝,直到北方士族逃难到南方才有所改观。

  日期:2019-08-02 20:09:10
  士族都这样了,寒族还跑得了吗?像陶侃这种人,处境更是尴尬。甚至连同样是寒族出身的大名士张华,一开始都不待见他。但陶侃用实力征服了张华,开始步入仕途。虽然都是当些芝麻官,却给他创造了遇到贵人的机会。
  这个贵人就是刘弘。刘弘对陶侃一见如故,力排众议,让他担任先锋占据襄阳。
  此时的荆州地界,早已是叛军的天下。张昌在短短几个月内攻下了数十座城池,先后斩杀新野王司马歆和平南将军羊伊等大将,领土遍及五个州,气焰十分嚣张。而陶侃只是个职场菜鸟,这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带兵的经验。
  也许是觉得他好欺负,等陶侃前脚进入襄阳,张昌随后就赶到了。在张昌眼里,陶侃就是另一个新野王。
  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他彻底绝望。压抑了数十年的陶侃终于爆发了,他率大将皮初和蒯恒正面迎战,一举击破叛军,取得了首次大捷。张昌的部队本来就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属于顺风浪逆风投的那类。眼见来了个猛人,斗志全无。陶侃以襄阳为据点,率军追击张昌。张昌屡战屡败,据点呈指数减少。加上他任用的官吏都是些土匪,只知道到处抢劫,逐渐失去人心。在陶侃的紧追不舍下,张昌把家底彻底败光,连国都江夏都丢了。只好逃进深山打游击,但陶侃并没有因此放过他,不久之后,张昌被捕,和同党都被夷灭三族。

  荆州大地恢复了平静,刘弘开始着手战后重建工作。作为羊祜的老部下,刘弘重现了羊祜治理荆州时的盛况,使荆州再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