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覆灭——一起来看两晋史》
第34节

作者: 胡御龙vincent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7-29 20:31:06
  第十七章 长沙王之死
  【分裂】
  对长沙王来说,担任辅政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既没有齐王首唱大义的功勋,也没有河间王和成都王雄踞强藩的根基。在这个混乱的局势中,很难生存下来。
  但长沙王还是义无反顾地挑起了挽救帝国的重担,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的这个举动,或许连其父晋武帝都不会想到。事实上,这位年轻的亲王,从来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虽然比成都王年长,但成都王由于仪表堂堂,很受晋武帝宠爱。而长沙王的光芒则一直被哥哥楚王司马玮掩盖。楚王被杀后,长沙王受牵连,被贬为常山王,过了好几年提心吊胆的生活。
  也正是在这段日子里,长沙王变得沉着老练,坚毅果敢。在国家山河破碎的时候,敢于站出来收拾残局。
  现在,他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解决益州危机。
  托西晋权贵的福,接连不断的政变让整个帝国变得千疮百孔,鸡滴屁增速持续放缓。全国各地爆发饥荒,特别是关陇地区,在经历了树机能、齐万年等人的蹂躏后,已经不适宜人类居住了。大量没饿死的饥民向南迁徙,到梁州和益州去讨口。这群数十万的有组织、无纪律的流民队伍,让朝廷十分恐惧,时任辅政大臣张华曾派侍御史李宓前往安抚,并阻止他们进入剑阁关。但李宓这个人,并不十分靠谱。他不仅没有阻止流民,反而收了黑钱,放流民入了关。至此埋下了一颗大当量的定时丨炸丨弹,只等有缘人来引爆。

  有缘人很快就出现了,时任益州刺史赵廞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见益州一下子增加了那么户口,瞬间就飘了起来。打算效仿蜀汉,在四川搞武装割据。于是他下令赈济灾民,借机收买人心。还在流民中选拔了一个人,组建起了流民军团,作为自己的割据资本。
  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选的这个人,跟他有相同的想法。此人名叫李特,字玄休,一向胸怀大志。他曾在入蜀的时候,见识了蜀道之险,因而叹息道:“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
  暴露了他的野心。
  李特家共有五兄弟,分别是李辅、李特、李庠、李流、李骧(排名分先后),除此之外,他还有三个儿子:李始、李荡、李雄。他们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加上李氏家族世代担任东羌猎将,血统里就有骁勇异常的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他们是汉族姓氏,但并不是汉人,而是氐人。他们的祖先,是生活在巴西(不是南美洲那个巴西)宕渠的土著,和赵廞是老乡。后来因为信奉五斗米道,才迁往汉中投奔张鲁。这次回益州,也算是衣破烂还乡。
  五兄弟中,老二李特最有组织才能,是家族领导。老三李庠最骁勇善战,被称为“当代关张”,在流民中威信最高,也最受赵廞重用。

  他们搭上了赵廞这条线,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日期:2019-07-29 20:31:42
  永康元年(300),贾后倒台,作为贾后亲戚的赵廞惶惶不可终日,干脆宰了成都内史耿滕,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起兵造反。任命李氏兄弟为将军,统率流民,防备中央军。但合作没多久,赵廞担心李氏兄弟尾大不掉,便借机将最有本事的李庠满门抄斩。
  李庠死后,李特发誓报仇,调转枪头攻打赵廞。双方展开了残酷的拉锯战。最终李特干掉了赵廞,占据了成都。
  还没等他立稳脚跟,朝廷就派平西将军罗尚带兵入蜀,接手赵廞留下的烂摊子。李氏兄弟是除掉叛贼赵廞的有功之臣,罗尚也想将他们收为己用,于是让他们继续统领流民军团,并上书朝廷按照功劳予以封赏。

  罗尚打算对流民采用怀柔政策,尽力安抚。但可惜的是,他是外来户,说了不算数。真正说得上话的,是广汉太守辛冉。辛冉这个人,在前面提到过,他是孙秀的狐朋狗友,自然也不是好货。他仗着自己是地头蛇,联合了几个人,架空了罗尚。不仅压下了朝廷加封流民首领的诏书、督促流民尽快回老家,还在各个要道设置了关卡,打算割流民的韭菜。
  李特本来就不打算回关中,就算想回去也没路费,加上辛冉咄咄相逼,索性自称镇北大将军,纠集部队,猛攻辛冉所部。辛冉这厮,挑事在行,打仗不行,连战连败,被打的落荒而逃。
  李特杀红了眼,干脆连罗尚一起打。罗尚平日里就有贪财的爱好,口碑不太好,连成都土著都不帮他。被李特追着打,只得龟缩不出。朝廷多次派人前去支援,但都已失败告终。
  大获全胜的李特改年号为“建初”,设置百官,正式与晋政府分道扬镳。罗尚的地盘缩水了一大半,只得含泪坚守成都,继续派人向洛阳求救。
  长沙王接到求救信息后,心急如焚。他既没有心腹,也没有根基。只好死马当成活马医,下令荆州军前去救援。所幸此时的荆州,并没有被藩王割据,还在朝廷的掌控之中。荆州刺史宗岱接到命令后,即刻以建平太守孙阜为先锋,亲自带领本部兵马入川。
  宗岱的到来,让本已投降的土著产生了动摇,也让罗尚看到了希望。恰好此时李特因为军队乏粮,把部队分散到各村吃大锅饭,一时之间难以聚集。益州兵曹从事任睿决定抓住机会,联合土著里应外合攻打流民。
  太安二年(303)二月,罗尚率军突袭李特,土著纷纷举兵响应,李特大败,与大哥李辅皆死于乱军之中。
  流民军团群龙无首,军心震荡,公推老四李流继位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继续战斗。
  相当于几个哥哥来说,李流的谋略胆量都要差得多。所以他继位后,形势越发严峻,损失了李荡等一大批战将。又传闻荆州军也将于不久之后赶到,李流深感前途渺茫,他仓促召集部将,打算投降。
  但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五弟李骧和侄儿李雄的强烈反对。李骧和李雄二人深知,他们与罗尚的仇恨结的太深,一旦投降,必定难逃一死,他们唯一的出路,只有拼死一搏。
  但李流并没有理会他们,而是一意孤行。

  李雄暗自定计,和表哥李离率军偷袭孙阜,把孙阜打的狼狈逃窜。正巧宗岱也于半路病死,荆州军失去统帅,一哄而散。流民的危机至此解除。
  李雄因为这件事声名大振,李流从此对这侄儿刮目相看,把军政大权统统交给了他。
  在李雄的统率下,流民军团站稳了脚跟,大有割据益州之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