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长歌》
第60节

作者: 我非扶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8-09 00:20:51
  【该下的歌声】
  鸿沟议和对楚汉双方来讲都只是权宜之计,尤其是对于弱势的楚军,非常需要这次机会,
  而处于强势的汉军却不打算给项羽这个机会,准确的说是张良和陈平不给他这次机会。

  议和之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打算西归。事实上,刘邦深知一山只能有一虎的道理,因为议和刚结束,碍于颜面,刘邦可能只想暂时的西归,而张良和陈平让他连这个暂时的想法都放弃了:
  项羽如今已是强弩之末,此时不趁机灭之,将后患无穷。
  刘邦想想也是,管不了那么多了,随后发兵追击项羽。
  在生死存亡之际,信誉值几个钱。

  项羽也知道自己已经不能再跟汉军来硬的了,只能选择撤退,可是往哪撤呢!如今彭城已属于汉军的势力范围,不能去。
  为了安全起见,楚军决定往东南方向撤退,目标:日思夜想的江东。
  刘邦虽然在项羽后面追,其实他心里是没底的,光凭他自己的力量去跟项羽硬碰,仍然属于拿将士的生命开玩笑。
  于是他就和韩信、彭越约定日期合击项羽,可他们会如约吗?如果等追上了项羽,他们没来怎么办?

  刘邦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韩信不是省油的灯。
  他当初在平定齐国的时候,就有想法了,一个人的功业在达到无人能及的时候,欲望也无人可及,韩信的情商显然不足以控制这种欲望。他竟然以齐国人反复无常为由,派人向刘邦上书,希望能封他个代理齐王。
  革命尚未成功,你就开始要官要爵的,这是赤裸裸的威胁。如果哪天革命成功了,那你不还要个代理皇帝,实在找不到放过你的理由。
  当时还与项羽对峙在广武的刘邦,看到韩信的上书后便怒火中烧,先大骂一通,还扬言要收拾他。
  在张良和陈平的示意下,刘邦的高情商就体现出来了,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继续骂道:
  真是没出息,当代理王有什么意思,要当就当真王。随即就封韩信为齐王。
  韩信已经在为自己挖坑了。
  他也很清楚,刘邦封他这个王很勉强,那就只有在刘邦的危难之际,用实际行动来坐实这个齐王。
  彭越的想法也是类似的,可能感觉没有韩信功劳大,所以没那么明目张胆。
  说白了都是想在关键时候捞点好处,说难听一点是趁火打劫。没办法,人家有那个实力。

  所以此时刘邦率军追击项羽的时候,这二位都没来,那就麻烦了。刘邦很麻烦,万一这小子杀个回马枪怎么办!
  猜对了,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初,当刘邦追到固陵(今河南太康地区)时,项羽忍无可忍,自起兵之日起,还从未被人如此追着打,真是奇耻大辱,反击。
  事实证明,在刘邦这匹马面前,项羽再惨也是骆驼,汉军大败,刘邦只能坚守固陵不出。
  刘大王很烦躁,那些诸侯约好的为什么都不来,难道我又要逃跑了?关键时刻张良又出主意了,应该说是提醒:
  汉王,你封韩信为齐王,却没有给他实际的封地,还有那彭越也想封王,如果将他们现在所在的地盘都封给他们,那他们就一定会日夜兼程的赶来。
  照办。
  有了地盘,一切都好商量。就比如今天,口头承诺甚至白纸黑字到最后都不一定是我的,只有钱到账了才是我的。我们也不跟你争夺天下,只要一块地就可以了。
  可他们都不太明白,钱有时候就算到了你账上也不一定会是你的。
  韩信和彭越随即发兵合围楚军,本来已是穷途末路的项羽,碰到这两位大神就彻底歇菜了,只能继续跑。一直跑到了一个注定要让他落泪的地方—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

  此时包括英布在内的几乎所有汉军都加入了合围,共有六十万左右。将不足十万的楚军团团围在垓下,项羽,这次就算给你一双翅膀你也飞不掉。
  再次反击,这次失败了,而且以后也不会再有胜利。
  天黑了,有着几十万楚汉大军的垓下,本应该热闹非凡,此时却是静得出奇,静得凄凉。
  听,有歌声响起来了,越来越大,原来是楚歌(有楚国特色的音乐)。
  没多久,楚歌响彻了垓下,响彻了楚军大营四周,听到哀婉的歌声,项羽大惊,问道:
  难道楚国都被汉军占领了吗!怎么有这么多人在唱楚歌?
  说罢,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伤感,洒下了英雄热泪,此时能安慰自己的只有美酒和美人虞姬了。可是,酒能让自己暂时的忘记伤感,而虞姬却只会让自己更伤感。
  于是乘着酒兴,伤感至极的霸王高歌一曲: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哽咽的歌声表达了对自己的感慨、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虞姬的担忧。
  美人和宝马是英雄的标配,可在如此凄凉的环境下,结局注定会更凄凉。英雄到了最后做决断的时候了:虞姬呀虞姬!我要是走了,你该怎么办呢!
  大王勿忧,我自有安排,虞姬随后翩翩起舞,也唱起了楚歌: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等到歌毕舞罢,便拔剑自刎。

  曾经威震四方的霸王此时已泣不成声,场面是何等的凄凉,连左右侍从都悲从中来,无不落泪。
  对于这个情节,我一直是不太较真的,作为十万军队的统帅,如今大军压境,你还在这儿女情长。但对于真性情的项羽,在这三十岁的大好年华,在这人生的危急时刻,上演一点生离死别的场景也不是没有可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