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覆灭——一起来看两晋史》
第19节

作者: 胡御龙vincent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沉寂多年的司马亮,即将扛起治理帝国的重担。
  对于这一点,他却毫不知情。
  毫不知情,倒不是因为他谦虚,而是他真的不知道。
  因为,司马炎的诏书从未出过宫门。
  日期:2019-06-13 17:51:41
  【狼子野心】
  司马亮要是临朝辅政,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当然是杨骏。
  作为外戚首领,皇后的老爸,太子名义上的外公,汝南王司马亮的死对头。杨骏一直认为自己才是辅政大臣的不二人选。至于司马亮,有多远滚多远。

  所以他一听说司马炎下诏召汝南王进京,就开始想办法截留。可是截留皇帝的诏书,不仅是死罪,还十分困难。
  因为负责传达诏书的部门,是中书省。而中书省,只对皇帝负责。
  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
  杨骏不愧是官场老油条,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轻易就做到了。
  他直接找到中书监华廙(yì),要求借诏书瞻仰一下。
  华廙没多想,反正看看嘛,又跑不了。
  没成想,杨骏拿到诏书,立马就脚底抹油开溜了,追都不追上。

  留下华廙一个人在风中瑟瑟发抖。
  丢失诏书,这是死罪。得罪杨骏,也没好果子吃。所以华廙一咬牙,索性把事情瞒报了。
  可怜的司马炎对此一无所知。他只是觉得三叔的行动实在太慢了。
  此时的皇宫,已经完全是杨骏的天下。
  为了确保司马炎安心养病,杨骏赶跑了所有的大臣,不准他们接近皇帝。还把禁卫军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彻底掌控了皇宫。司马炎对他的举动有所知悉,于是愤怒的责问杨骏。然而没有任何作用,曾经睥睨天下的开国皇帝,此时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老婆靠不住,儿子没指望,三叔就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司马炎眼巴巴的指望那封诏书送到三叔手上,只要三叔进宫,杨骏就彻底完了。
  然而遗憾的是,三叔一直没动静,他的病势却越来越沉重。
  弥留之际,皇后杨芷还串通杨骏篡改了他的圣旨。本来是托孤大臣的司马亮,被赶去镇守许昌。本来狗屁不是的杨骏,一下子变成了唯一的托孤大臣,并且加官侍中、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兼录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这一切,都是正大光明当着司马炎面进行的。换以前,即使司马炎脾气再好,恐怕杨骏的脑袋都得搬家。
  然而此时的司马炎,只是一个将死的病患,他再也没有力气愤怒了。他曾经想方设法赶走最有能力辅政的亲弟弟。不顾大臣的反对,给杨骏加官晋爵,引狼入室。不知道此时他的心里,是否有一丝悔恨和愧疚。
  纵观司马炎的一生,篡魏、泰始律、搞分封制、消灭孙皓、讨平树机能、斗富、娶老婆。丰富多彩,有功有过。

  比起其他开国皇帝的文治武功,他要逊色不少。
  在他的治下,国家结束了三国时期的战乱和分裂,重新走向统一,人口和财富大幅增长。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进一步扩大,九品中正制进一步发展,寒族出头的希望更加渺茫。随后而来的八王之乱,也是他一手埋下的隐患,导致了中国走向了更大的分裂。
  然而他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还勉强算个好人。
  对于魏、蜀、吴三国的亡国之君,他给予了最大的优待。对于三国的人才,也能破格任用。
  在位期间,还多次减免赋税,体察民间疾苦。
  对于臣下,他也能宽容对待。即使政见不合,他也没妄杀过一个大臣。
  后世史学家给他的评价,是厚道。
  他一辈子成也厚道,败也厚道。因为他的厚道,武帝朝社会开放,文化繁荣。同时法令废弛,豪强横行。
  太熙元年(290)四月,厚道人司马炎在绝望中死去。享年55岁,在位26年,谥号武皇帝。
  日期:2019-06-14 11:54:11
  厚道人死了,就轮到野心家表演了。
  在杨骏的安排下,太子司马衷继承皇位,成了晋王朝第二任皇帝。皇后杨芷升为皇太后,太子妃贾南风成了皇后,杨骏的亲戚也跟着发了。

  皆大欢喜。
  唯一不高兴的,就是司马亮。作为晋武帝最信任的叔叔,司马亮是辅政的不二人选。然而现在侄儿死了,自己竟被赶去许昌,连留京指标都没有。心里十分憋屈。
  憋屈的司马亮没有去皇宫奔丧,而是做了一个不寻常的举动:在大司马门外放声大哭。
  虽然按年龄推算,司马亮此时应该有六十多岁了。六十多岁的人,也老大不小了,还能当众哭鼻子。除了委屈之外,还有恐惧。他知道自己是杨骏的眼中钉,保不齐哪天就被干掉了。所以他不敢去皇宫,只能在皇城之外,才能确保安全。

  他是这么想的。
  可别人不是。
  因为鼻涕和眼泪除了发挥悲伤作用外,还能表达仇恨。
  所以没过几天,外界疯传司马亮将要率军讨伐杨骏。杨骏吓得不行,立马去向杨皇后告状。
  司马亮听说后,也吓得不轻。因为他压根就没这种想法。并且别人劝他起兵讨伐杨骏,都被他断然拒绝了。
  于是这两个都吓得不轻的人,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杨骏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派司空石鉴和中护军张劭率军讨伐司马亮。
  接到命令,张劭要去,石鉴不干。

  原因很简单,张劭是杨骏外甥,石鉴不是。既然非亲非故,又是讨伐亲王这么大的事,自然不给面子。
  而司马亮在拒绝了讨伐杨骏的建议后,做出了一个决定:连夜逃往许昌。逃走不仅是因为懦弱,也是因为忠诚。直到现在这种危急关头,司马亮还是在尽力避免和杨骏火拼。
  杨骏不费吹灰之力就赶走了政敌,心情十分畅快。为了吸引更多人加盟,他决定大肆加官晋爵。有功劳的加,没功劳的也加。朝廷的开销一下子呈几何倍增长。最奇葩的是,二千石以上高官没爵位的都封为关中侯。这就有点过了,要知道当时灭掉吴国的时候,那些战将累死累活才赚个县侯。现在这些人屁事没做,也被封侯了(虽然关中侯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实际没什么作用)。
  杨骏自我感觉良好,前途一片光明。但别人未必这么想,说到底还是个虚荣心的问题。

  我有一百万,你只有一百块。我就是土豪,你是土包子,这样才有优越感。
  现在我有一百万,你也有一百万,大家都一样,谁比谁有钱?
  同样的道理,满大街都是侯,还有个屁的优越感。
  甚至个别厚黑学高手,还会把事情往大了想。今天你赶走了政敌,给我们封关中侯。明天你被赶走了,我们岂不是要封列侯?
  所以很多人依旧不买杨骏的账。
  甚至他想给别人官做,别人二话没说,直接就开溜了,比见了鬼还惊悚。

  杨骏是个蠢人,对此也是一头雾水。送上门的官帽子都不要?关于这一点,他的亲朋好友比他聪明许多。
  首先发现危机的,是他的弟弟杨济和秘书(主簿)傅咸。
  杨济和傅咸劝杨骏:现在宗室势力还很庞大,岂能容你一个人独掌大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